《貍貓換太子》的故事廣為流傳,使得北宋章獻(xiàn)明肅皇后,宋真宗趙恒皇后劉娥在民間被定格在了狹隘妒忌、殘害忠良,甚至企圖謀奪大宋江山的“一代奸妃”的形象,這與歷史上皇后劉娥相差甚遠(yuǎn)。
其實(shí),自古以來把劉娥和漢高祖的呂后、唐代的武則天并稱為“三大女主”(清慈禧還沒有上榜)的厲害角色。她是北宋傳奇的女政治家真宗皇后劉娥,中國歷史上除武則天之外僅有的穿上皇帝龍袍的女人,是中國歷史上開創(chuàng)了太后“垂簾聽政”這種特殊政體的女人。她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并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駕崩,太子趙恒承繼大統(tǒng),即宋真宗。即位后,宋真宗將劉娥接入宮中,但后宮已經(jīng)有了郭皇后和其他一眾嬪妃,劉娥并無名分。
入宮后,劉娥不與真宗后宮的皇后和嬪妃們爭寵。后宮嬪妃中,楊氏(即日后的楊淑妃)極為有寵,真宗出巡,楊氏亦不離左右,受寵之深,與劉娥幾乎不相上下。對于寵妃楊氏,終劉娥一生,都與之情同姐妹,從無間隙,在后宮中共同進(jìn)退。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劉娥被封為四品美人。之后,劉娥又接連晉升為修儀、德妃。
劉娥雖然長年受寵,卻始終未懷孕,正好在1010年,李氏生下一子,趙受益(即后來的宋仁宗趙禎),后宮中地位不高的女子是無權(quán)撫養(yǎng)帝子的。
真宗對劉娥的寵愛就將趙受益給劉娥,時劉娥四十多歲,精力自然不如二十多歲的楊氏充沛,便讓楊氏代行哺育之職,仁宗稱劉娥為“大娘娘”,楊妃為“小娘娘'。
景德四年(1007年),郭皇后駕崩。幾經(jīng)周折劉娥最終被立為皇后,身為皇后,不但處置宮闈之事,有理有據(jù),未有大的疏失;而且真宗皇帝退朝后,閱覽天下的奏章,多至深夜,劉娥總是陪伴左右,參與國事的處理。劉娥處理政事,“周謹(jǐn)恭密”,越來越被宋真宗倚重和信任。
宋真宗晚年,得了風(fēng)疾,不能有效地行使皇帝的職權(quán),于是一個女人從幕后走上了前臺,更難能可貴的是,史稱她“雖政出宮闈,而號令嚴(yán)明,恩威加天下”。宋仁宗乾興元年(1022年),宋真宗駕崩,遺詔“尊皇后為皇太后,軍國大事權(quán)取皇太后處置”。
真宗駕崩后,權(quán)臣丁謂意圖架空劉娥,獨(dú)攬朝政,劉娥亦察覺到丁謂的野心,二人矛盾逐漸激化。王曾見劉娥與丁謂已生間隙,遂趁機(jī)單獨(dú)進(jìn)諫劉娥,上陳丁謂竊弄權(quán)柄、包藏禍心,社稷將危。乾興元年(1022年)六月,劉娥在承明殿召見群臣,將宰相丁謂瞞上欺下、架空兩宮,并與內(nèi)廷宦官雷允恭勾結(jié)的證據(jù)公諸于眾。劉娥欲殺丁謂,在群臣勸阻下,最終將丁謂罷相,抄沒家產(chǎn),貶至崖州(今海南島)。
丁謂被貶后,劉娥與宋仁宗五日一御承明殿,仁宗位左,劉娥位右。正式開始臨朝聽政。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十一月,劉娥身穿帝王龍袍(袞衣),接受宋仁宗和群臣所上尊號:應(yīng)元崇德仁壽慈圣皇太后。
劉太后聽政以后第一件大事,就是聽從王曾和呂夷簡等人的建議,把天書隨同真宗一起葬入永定陵,下令禁止興建宮觀,廢除宮觀使,有力遏制了大中祥符以來彌漫朝野的迷信狂熱。在其他朝政上,在她聽政期間也頗有建樹。一是創(chuàng)設(shè)諫院,了解下情;二是澄清吏治,防止官員子弟違法亂紀(jì);三是重視水利,修通堵塞了九年之久的黃河滑州決口(在今河南滑縣),灌田千頃的舒州吳塘堰等;四是發(fā)行交子,成都富豪連保印造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但偽造交子也時有出現(xiàn)。這與她貨泉“欲流天下而通有無”的經(jīng)濟(jì)主張是完全一致的;五是完善科舉,進(jìn)一步擴(kuò)大取士名額,嚴(yán)密考試制度,新設(shè)考試科目,宋代的武舉就始設(shè)于這一時期;六是興辦州學(xué),她得知孫奭在兗州建立州學(xué),便下令賜以學(xué)田,作為學(xué)糧;其后還賜青州州學(xué)《九經(jīng)》。在她的倡導(dǎo)下,天圣明道間創(chuàng)辦了一些府州學(xué),成為“慶歷興學(xué)”的先聲。
然而劉太后一駕崩,有人就對仁宗添油加醋的說李宸妃死于非命。血濃于水,仁宗在下哀痛詔自責(zé),尊生母為皇太后的同時,派兵包圍了劉氏第宅,親自哭著開棺驗視,見生母穿著皇太后的冠服,在水銀的養(yǎng)護(hù)下膚色如生,才感嘆人言不可信,:“大娘娘平生分明矣!”其后對劉氏恩禮益厚。這段歷史后來演變?yōu)椤柏傌垞Q太子”的故事和戲曲,但把劉皇后刻畫為陰狠刻毒的典型,與人物原型相去太遠(yuǎn)。劉皇后在這一問題上雖有自己的私心和不當(dāng)行為,但對李氏的所作所為并沒有滅絕天良,小說戲劇的細(xì)節(jié)描寫并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