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7年,唐玄宗李隆基已經52歲了,卻在這一年突然有了找回青春的感覺。因為他看到了年僅18歲的兒媳楊玉環。
這是大唐歷史中,最奇妙的一刻。從此后,無論談大唐的風花雪月,還是興衰存亡,李隆基和楊玉環,就成為了“不老的話題”。
在唐玄宗的安排下,楊玉環出家當了尼姑,為唐玄宗的老媽竇太后去祈福。這個借口,讓人啼笑皆非。真不知若竇太后地下有知,會作何感想。因為從此后唐玄宗就以想念母親為名,開始幽會楊玉環了。
一晃5年后,年近花甲的唐玄宗,終于把楊玉環接入了皇宮,冊封為貴妃。由此楊玉環完成了從兒媳,到老婆的轉變。
從此楊玉環就被唐玄宗專寵了長達11年,直至公元756年的馬嵬坡事變中,香消玉焚。
看到這,恐怕許多人要問了:11年的專寵,楊玉環到底好在哪?須知歷來是“帝王心,似海深”,一位皇帝,能如此長時間的專寵一人,這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這到底是為何?只因楊玉環有三大優勢,讓李隆基欲罷不能。
其一:楊玉環毫無野心和權謀
在別的朝代,后宮雖也講究不得干政。但比之武則天之后的唐朝,顯然要寬容許多。這點,李隆基最有發言權,因為他的權力就是從武則天、韋后和太平公主,三位大唐“女漢子”手中奪來的。
這種刻骨銘心的教訓,李隆基比誰都體會得深。所以,李隆基對待跟自己患難與共的結發妻子王皇后,就是相當絕情。
由于王皇后無子,她的哥哥便請來一位和尚做法,然后取來一塊霹靂木,上面刻著王皇后和李隆基的名字等,說:“帶上這個神物,就能生兒子,可跟武則天相提并論。”結果就因這一句,王皇后差點被廢。什么恩情,恩愛,都被唐玄宗丟棄了。
楊玉環恰恰相反,從不干預朝政——其實就是沒有任何野心和權謀。這讓唐玄宗非常放心。楊玉環要星星?給!要月亮?給!只要沒有當第二個武則天或韋后的苗頭,啥都好說。
楊玉環表現出來的是對唐玄宗本人的喜歡,而不是權力。自然這樣的女子,就讓唐玄宗欲罷不能了。
其二、楊玉環能讓唐玄宗享受人間煙火
皇帝首先是個人。既然是人,他就渴望享受到人間的煙火。而楊玉環恰好滿足了唐玄宗的這種需求。
比如在天寶五年,楊玉環因為持寵驕縱,其實就是耍小女兒性等(不含有權力訴求),把唐玄宗給得罪了。于是唐玄宗一怒之下,把楊玉環趕出了皇宮。
再看楊玉環卻更生氣,啥話不說,收拾起東西就回了娘家,完全是一副夫妻吵架后的模樣。結果,沒多久唐玄宗受不住了,開始變得無精打采。高力士多機靈,立刻揣摩到了唐玄宗的心思。
于是高力士從中斡旋,把楊玉環給請了回來。唐玄宗一見楊玉環回家了,完全是一種喜從天降的感覺,啥過錯?都忘了!兩人感情因此升溫了!
看看,唐玄宗跟楊玉環的這件事,是不是都覺得很溫馨?沒錯,這其實就是生活,人間最美的煙火,能讓唐玄宗體會到生活的樂趣,自然他就對楊玉環,欲罷不能了。
其三、楊玉環是才女,唐玄宗是“文藝老炮”
唐玄宗堪稱是一位“文藝老炮”。據《唐語林》記載:“玄宗洞曉音律,絲管皆造其妙。制作諸曲,隨意即成,如不加意。尤愛羯鼓橫笛……”再看楊玉環,除了漂亮外,更是一位才女。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楊玉環跳舞非常好。
唐玄宗敲鼓或橫笛,楊玉環翩翩起舞,這種場景在當時是很常見的。這可謂是心靈上的相通和互動了,其情感從來都是最為長久。
同時,楊玉環還能作詩,比如這首收錄在《全唐詩》中的作品:羅袖動香香不已,紅蕖裊裊秋煙里。 輕云嶺上乍搖風,嫩柳池邊初拂水。
一位才女,一位“文藝老炮”,在如此的姻緣中,豈能不讓唐玄宗欲罷不能?以至于在唐玄宗晚年時,對楊玉環依然念念不忘。據《舊唐書》記載:(唐玄宗)乃令圖其(楊玉環)形于別殿,朝夕視之。
由此可見,唐玄宗對楊玉環豈止是欲罷不能,應該是至死不忘才更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