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某些煙花場所,常常都被稱為“青樓”,從事某些特殊行業的女子,她們也順勢被稱作“青樓女子”。或許細細思考,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不就是妓院嘛,為什么會被叫做青樓呢?
查閱史書典籍,其實最初的“青樓”,是沒有這一層含義的。《敦煌變文校注》記載:“八水三川如掌內,大道青樓若眼前”。在相關的注解中并沒有特殊說明,因為這里所指的也只是表面的意思,青色的樓而已。
而青色的樓一般都屬于哪種階層人所有呢?
《晉書》曾記載:“與游氏世為豪族,西州為之語曰:'曲與游,牛羊不數頭,南開朱門,北望青樓。’”這里朱門和青樓相對,就是大戶人家的房屋標配,所以在早期,基本上提到青樓就是指得大戶人家和豪門貴族。另外,《南齊書》也有關于青樓的記載,“世祖興光樓,上施青漆,世謂之青樓。”但這里的“青樓”,是專指南朝齊武帝的興光樓。
羅宗濤《敦煌變文社會風俗事物考》中也記載:“樓的顏色有紫樓、紅樓、青樓,青樓未必是妓院,良家婦女也住青樓。”也就是說,一開始的青樓也是富貴人家的子女所居住的樓閣,因此也能稱為“閨閣”。這一現象,還是在漢末魏晉時期以及之前出現的。
出現轉折點的,是梁朝劉邈的《采桑行》。他首次將青樓與娼妓女子聯系在一起。
在此之前,青樓是指青磚綠瓦的閣樓,說起青樓女子,也并無明顯的貶義。然而,從大概梁朝開始,青樓就首次被代指為“妓院”。主要是因為梁朝劉邈的《采桑行》中的那一句:“倡女不勝愁,結束下青樓。”
我們可以想象,大戶人家三妻四妾本是稀松平常,男主人對于喜歡的歌舞伎,也會有可能帶回自己家。妓女完成自己的工作離開的時候,恰恰應了詩詞中所描寫的這句場景。
這時候,“青樓”已經與娼妓和妓院等詞產生了聯系,在對“青樓”解釋和運用上,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偏離。到了后面,隨著人們對“青樓”的運用,后期人們是直接約定俗成地將其泛指妓院的。比如《中國古代名物大典》重的記載,就是明確地把“青樓”用來代指妓院。
另外,查閱《漢語大詞典》“青樓”二字,所給出的解釋也就是包括四個,分別是青漆涂飾的豪華精致的樓房、特指南朝齊武帝的興光樓、指妓院和借指青樓中的女子,多指妓女。“青樓”也從一開始年輕女子的閨房,被演變為特指煙花柳巷。
但是從唐代之后,“青樓”雖然特指煙花柳巷,和傳統的妓院卻又有一絲不同,多了些風雅氣息。在“青樓”工作的人群也各有不一,有歌舞伎這種專門表演才藝的,賣藝不賣身,她們就是“清倌人”。這時候,青樓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去的,許多達官貴人可能會到這種場所聊天談事,找最有名的“花魁”陪酒,聽歌舞伎彈奏樂曲,“青樓”的形象和級別仿佛都因此提升了不少。
那為什么會有“青樓”的存在呢?它的來源又是什么呢?其實這和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息息相關,那就是齊桓公時期的管仲。管仲當時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更方便統治和管理,就考慮到那些找不到媳婦的光棍,于是建立女閭,將女子集中在一起,也就成了封建社會娼妓制度的開端。
發展到后來,女閭延展為“私妓”“家妓”“官妓”等不同的范圍和概念,娼妓制度也在整個封建社會貫穿延續下來。歸根結底,娼妓制度是家庭婚姻制度的產物,與之相對立,也與之相伴隨,正是由于立場上的對立和矛盾,妓女的存在受到來自道德的譴責和人們的排斥。但以歷史的眼光看,封建社會的“青樓女子”之所以從事這一行業,也是生存所迫,社會形式和社會需要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