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雞精是廚房常用調味劑,它們的實用性幾乎達到了每家每戶都離不開的地位。
即便如此,一些媒體每隔一段時間就拿二位出來炒炒,并大張旗鼓的標注出:味精致癌、味精加熱有毒等字眼,這讓不少主廚的大將開始望而卻步。
“味精加熱到120℃時,使用后對人體有害,且難以排出體外”相信類似的信息大家都沒少看,有很多養生文章都說味精是致癌物,在做菜時應該不要放,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我們應該對這些調味料進行了解,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這也是為什么放味精之后食物就變得鮮美的原因。
“鮮”本身是一種味道,而最早的鮮味來源就是谷氨酸鈉!
這是日本科學家發現的物質,隨后味精就開始在日本生產,所以它本身并不是媒體宣傳出來的“化學合成物品”。
說谷氨酸鈉加熱到120℃會產生毒素的根源是:谷氨酸鈉高溫加熱會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焦谷氨酸鈉,但是并沒有一項研究證明焦谷氨酸鈉會致癌。
這樣看來,說味精加熱有毒、致癌,都是不成立的,最多就是失去了原有的鮮味,不影響食用!
為了保證調味劑的功效,味精和雞精的使用說明書上也介紹到了,建議出鍋之前放置,記好這點。
各位,真的沒必要再慌下去了!
而人們對雞精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很多人都先入為主的認為雞精是雞肉制作而成的。
但這也只不過是自己一廂情愿的觀點,實際上雞精是復合調味劑,谷氨酸鈉的成分只占其百分之四十,同時它還存在淀粉和增味核苷酸以及各種香料,某些廠家為了提高品質可能會添加一些雞肉粉或其他肉類的提取物,但是不管怎么添加,兩者的主要成分還是谷氨酸鈉。
所以,兩者并無好壞之分,這種說辭也是站不住腳的。
如果你依然認為是谷氨酸鈉致癌,對人體有害,那小康醫生還要告訴大家,但實際上這種成分在很多化妝品中都有,甚至你可能想不到的是我們常吃的其他食物中也存在,比如葡萄汁、番茄醬、豌豆等。
宣稱雞精、味精致癌,有毒等說辭可見是經不起科學嚴謹的考量。
所以為了能達到味精的功效,大家只要在食品出鍋的前幾秒加入味精和雞精類提鮮產品就可以了,這樣就避免谷氨酸鈉轉化成焦谷氨酸鈉,造成提鮮失敗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