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家長會上,一位一年級家長介紹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經驗。
事情是這樣的:孩子放午學回家,滿臉不高興,噘著嘴,把書包往床上一扔。細心的媽媽一眼看出孩子的情緒,于是笑著問:“云云,怎么啦?”孩子沒有回答。
“我知道你為什么不高興?是不是在學校被老師批評了?”
“嗯。你怎么知道?”
“怎么回事?說給媽媽聽聽。”
“課上,我沒有答上老師的問題,老師竟讓我臉向后站著聽了一堂課。”
“哦,是這樣,老師這是為你好啊!”
“為我好?”云云疑惑不解。
“是啊!老師知道云云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她讓你臉向后,是為了讓你冷靜地思考問題。要是讓你坐下去,你會動腦筋嗎?現在云云會不會那個問題?”
“會!”
“我說嘛,云云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老師是個會教云云思考問題的好老師。”云云笑了。
這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成功一例。孩子由于年齡小,感情脆弱,他們受到批評,遇到挫折會直接表現出來。在這個時候,需要父母安慰來消除他們的疑慮。如果家長不聞不問,孩子對老師就會產生反感,從而引起消極情緒,對學習和身體有影響。當然那位老師的做法不足取,體罰是不對的。但是,如果家長加以正確引導,就會使孩子心理或身體所受的痛苦減輕或平靜下來。怎樣安慰孩子呢?家長必須注意這幾個方面:
(1)愉快。父母要用特殊的照顧、關心,來補償孩子的痛苦,比如給孩子玩具或其它物品補償孩子的痛苦,還可以和他一起做有趣的游戲。父母精神愉快能感染孩子,使他們忘掉不愉快的事。
(2)鎮靜。父母的態度要特別鎮靜自若,要讓孩子正確地對待痛苦,可以向孩子解釋痛苦是暫時的,許多人也經歷過類似的痛苦,敘述你類似的經歷,以及你是怎樣克服痛苦的。家長在情緒上不要激動,感情用事。要讓孩子覺得一點點小困難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如果前面講到的那位家長在孩子面前責怪老師或者帶學生找校長告狀,找老師算賬,這樣不但教育不了孩子,還會把事情鬧大,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3)同情。在孩子遇到令他痛苦、傷心的事時,父母要讓孩子感到他不是一個人在苦惱,父母對他的苦惱是關切的,不要把孩子的痛苦拋之腦后,或者不屑一顧,盡可能用各種方法安慰和幫助孩子,學會用你的手去撫慰,用你的胳膊去保護,必要時把孩子摟抱在懷里使他恢復平靜。
安慰孩子也是一門藝術,想做個好家長,必須學會安慰孩子。
江蘇高郵外國語學校 趙桂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