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唐·柳宗元:《小石潭記》
這是柳宗元《小石潭記》中的一段,對潭水和游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生動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體神態(tài),是歷史上傳誦不衰的名句。
水潭由一個整塊的石頭做底。潭中的游魚“可”(大約)百來頭,都像在空中游玩,沒有依傍一樣;日光照下來,能把魚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頭上。再看看魚吧,那更是活靈靈的。正看著它“佁(yǐ)然”靜止不動,“俶(chù)爾”之間又突然竄去了。往來翕忽(xīhū)敏捷,就像在和游賞的人相互玩樂。
唐代文學(xué)總集《唐文粹》的編撰者姚鉉說:“賦水不當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這一段話描寫的中心是水,卻沒有用一個“水”字,而是從日光的下澈,日影的散布,游魚的活動來寫出了潭水的清澈;潭水的清澈又映襯了游魚的輕捷與歡快。然后從景物帶給人的感受,就把景物和心情水乳一般地交融起來了。
柳宗元此時是被貶官到這里的,但是他樂觀、開朗,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大自然中,又仔細觀察和生動描寫出鮮活的景色,讓后人既欣賞到自然的美景,又感受到生活的美味,所以后世都很贊揚他。(王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