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堂的教學常規訓練
小學音樂組 張重重
一、問題的提出
良好的教學常規是教學有序進行的保證,沒有建立良好的課堂常規是無法進行有效學習的。請看以下幾節音樂課中的鏡頭:
(鏡頭一)音樂活動時,學生們異常活躍,教室里炸開了鍋:有的叫、有的喊、有的跳……一些調皮的學生甚至離開了座位,到處亂竄,盡管老師喊破了喉嚨也很難讓學生安靜下來。
(鏡頭二)欣賞音樂時,學生有的說話,有的做小動作,有的無精打采……學生講好的聲音覆蓋了音樂的聲音。
(鏡頭三)唱歌時一些學生扯著嗓子,搖頭晃腦大聲的演唱,給優美的歌曲增添了極不和諧的聲音。
(鏡頭四)教師說:把葫蘆絲拿出來或把書收起來等……話音還沒落,教室里已成為吹奏葫蘆絲或雜音的海洋,教師無法操縱局面,教師的聲音聲音再大也很難壓住。
以上種種情形我們很多老師都經歷過。音樂作為聲音的藝術,它的存在首先需要的是沒有其他雜音的安靜環境。如果沒有這樣作為前提,再優美的音樂也是雜音。因此,音樂課堂教學特別需要有個控放自如、竟然有序的教學環境,能有計劃并且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音樂課的常規訓練,對教師上好一節音樂課,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訓練內容和方法
周密而合理的課堂教學組織工作是確保教學能順利進行的基本條件。所以,建立課堂教學常規,目的是使學生能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老師有計劃,有目的,要求明確,嚴格落實,持之以恒,從細節入手點滴滲透、循序漸進,常抓不懈才能形成。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1、明確音樂課堂常規要求。
首先是課前準備,主要是要求學生認真做到:備好學具快、靜、齊。其次是上課要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回答和提出問題的習慣。再次,要求學生知道并注意時刻保持良好的坐姿、朗讀歌詞的姿勢、演唱歌曲的姿勢、演奏課堂樂器的姿勢(如樂器怎么拿?怎么演奏?怎么放)等。如:
※ 聆聽音樂的常規
欣賞樂曲、聆聽歌曲時要求學生做到安靜、不講話,對音樂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用身體來表示,如閉眼睛形象音樂、搖晃身體有節走地做動作或手舞足蹈。
※ 唱歌的常規
我們音樂教師都明確音樂教學的任務不是為了教學生會唱幾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與美感。演唱時要求學生聲音做到統一和諧,根據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緒唱出歌曲的感情。歌唱時思想集中、聲音飽滿、富有表情。
2、突出音樂學科特點,把課堂常規放在音樂中進行。
音樂課的常規訓練和其他學科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不同之處。不同點在于既要對學生進行站、立、坐、及排隊、進出教室的訓練,又要把這些訓練放在音樂中進行,讓學生在濃濃的音樂氛圍中輕松愉快地完成各項練習。如:
※ 學生進教室的常規
當上課鈴向后,要求學生不大聲喧嘩、不追跑隨著音樂律動進教室,坐下后聽音樂拍手,安定情緒。聽上下行的音階表示起立、坐下,通過師生問好歌達到融洽師生感情的目的。
1=C——B 2/4
1 2 3 4 ︱ 5— ︱ 1 5 0 ︱ 6 3 0︱ 5 4 3 2 ︱ 1 — ‖
(師)同 學 們 好 你 好 (師) 你 好 張 老 師 你 好
※表演的常規
音樂表演是學生喜歡的一項活動。我們音樂教師要抓住這樣的的時機對學生提出表演時的具體要求,明確表演的目的。要求學生表演時要有合作的精神,并緊緊抓住音樂的節奏、情緒進行表演。當學生表演結束時要進行適當的評價,使學生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由于學生在進行分組創編時特別興奮,老師很難控制局面,于是我采用彈奏《豐收之歌》讓學生隨樂拍手做好。這樣學生很快就能按要求做好,老師能夠收放自如。
※ 樂器練習的常規
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準、音樂興趣,樂器進課堂是非常必要的。上學期開始,四年級引進了葫蘆絲教學。器樂教學在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或收放樂器時,學生會不聽招呼,這給老師的組織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于是我在第一節器樂課教學時就規定學生將樂器統一放在座位的右邊,老師講解吹奏要領時要求學生將葫蘆絲橫放在腿上,學生在自由練習后或收放樂器時只要老師彈奏歌曲《小松鼠》學生就知道該干什么,然后隨著舒伯特《搖籃曲》優美的琴聲伏在自己的座位上閉目休息,這樣既能安定情緒,又使得課堂活而不亂,同時學生也得到了休息。
3、持之以恒抓落實。
(1)、抓典型。抓好的典型,也抓差的典型,獎優罰劣,表揚第一個按照老師要求做好的同學,以點帶面,這樣其它的同學就都能自覺地像第一位同學那樣做好了。(2)、搞評比。就是在所教班級里面開展同學與同學之間、組與組之間、排與排之間執行課堂常規要求的比賽。我們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常采用多表揚激發音樂學習動機,規范課堂紀律。每一次學生進教室之前,我要求學生排好隊,比一比誰排隊時最快、最安靜,每一節課我都進行評比。
三、訓練結果
良好習慣的養成得從小做起,從每堂課做起,通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學生們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音樂的習慣,我用音樂與學生的約定越來越默契,使學生進入音樂室后所有的活動都在音樂中進行,在課堂上體現出了語言的音樂性,動作的音樂性以及課堂活動的音樂性。
200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