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請記住這句話
都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但是我更想說,一日為父母,終生為班主任。
父母對于孩子,不僅要養,更要育,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永遠占據著最主要的地位。
1
有多少家長說過這句話:“老師,我家孩子就交給你了!”
“老師,我家孩子就交給你了!”
這是老師在開學季聽得最多的一句話,也是老師最害怕聽到的一句話。
這句話意味著:
老師,以后孩子就由你管了,我們家長就可以撒手不管,忙自己的事情。
老師,以后孩子的教育就都由你負責了,孩子學好了,那是應該的,孩子沒學好,那就是你不負責任。
老師,以后孩子的事情你能別煩我就別煩我,自己看著處理,處理好了,啥事沒有,處理不好,我們可是會找你麻煩的。
很多家長都以為自己給孩子的教育就是買最貴的學區房,花大價錢給孩子請最好的輔導老師,把孩子送進最好的學校,再把孩子交到最優秀的老師手上。
家長認為,自己做到了這些,也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
但實際上,這樣的家長只是用金錢給了孩子良好的外部教育環境,而實際上,他們在孩子的教育上真正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少之又少。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并不是把孩子送到老師手上后就可以撒手不管了。
對于老師來說,該負責的自然會負責,老師會盡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傳道受業解惑,其他的,不在老師的責任范圍內,老師也不能取代家長的教育地位。
如果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徹底不管孩子了,這是最大的不負責任,對孩子來說更是一場災難。
2
在孩子的教育上,再優秀的老師都無法取代家長的地位。
家長要明白,孩子是你的孩子,不是老師的孩子,有些教育,只有父母能給孩子,老師真的有心無力。
之前有位媽媽教育孩子的事例刷爆了朋友圈。
一個五歲的泰國男孩鬧著不想上學,這位硬核媽媽沒有說教,也沒有逼迫孩子,而是直接請了一天假,帶孩子去街上撿垃圾賣錢。
這位媽媽堅定地帶著男孩走了3.5公里,最后撿了2公斤塑料瓶。
男孩把撿來的瓶子按照廢品收購的市場價賣給媽媽,賣了2泰銖,約合人民幣0.4元。
在回家的路上,孩子累了,不想走路,孩子饞了,想吃冰淇淋和燕麥,但是卻發現自己的忙了一天掙的錢根本不夠自己坐車,也不夠自己買東西吃。
最后疲憊不堪的兒子說:“好累,好熱,我想上學,我要回家。”
你看,很多孩子都會有不想上學,不想讀書的念頭,老師即便在課堂上天天苦口婆心對孩子念叨學習有多重要,如果不學習未來會有多艱辛,孩子都無動于衷。
而父母只要愿意花心思,孩子根本不需要聽太多道理,生活就足以讓他明白上學有多幸福。
而這些,是優秀的老師給不了孩子的,只有父母能給。
一對好的父母,勝過千萬個優秀的老師。
3
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卻是一輩子!
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情感的感知,品格的培養,三觀的塑造,習慣的養成,這些都是需要家長去引導孩子,去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有一個韓國名人,他從來不抽煙,并不是覺得抽煙不好,而是因為太崇拜自己的煙鬼父親。
在他五六歲時候,他的父親是個名副其實的煙鬼,一天至少要抽三包煙,家里總是煙霧繚繞。
有一次他和父親坐在一起看電視,父親一直抽煙,他坐在旁邊覺得煙味特別嗆人,于是他和父親有了這樣一段對話:
“爸爸,煙的味道那么好嗎?抽煙到底是什么滋味啊?”
“你喜歡吃餅干吧?對爸爸來說,這個就跟餅干一樣。”
“爸爸,我不喜歡你的餅干,你能不能不抽煙呀?不抽煙好不好?”
父親欲言又止,盯著兒子看了一會兒,突然就把煙掐掉了,然后問兒子:
“如果爸爸從現在開始不抽煙了,你長大以后能做到像爸爸一樣不抽煙嗎?”
兒子拼命點頭。
從那以后,父親再也沒抽過煙。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刻骨銘心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永遠的班主任,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言傳身教。
所以,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去做什么樣的人。
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請做個稱職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