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把失眠、長痘痘、腰酸背痛、身心易疲等簡單地歸結為身體不適,并不會意識到它們會是精神疾病。今(10)日,記者在重慶市衛計委主辦的2015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現場,采訪到多位精神問題專家。有哪些是常被我們忽略、但又可能引起精神疾病的癥狀?一起來看看吧。
今日,重慶市舉辦2015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 記者 黃宇 攝
華龍網10月10日15時05分訊(記者 黃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把失眠、長痘痘、腰酸背痛、身心易疲等簡單地歸結為身體不適,并不會意識到它們會是精神疾病。今(10)日,記者在重慶市衛計委主辦的2015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現場,采訪到多位精神問題專家。有哪些是常被我們忽略、但又可能引起精神疾病的癥狀?一起來看看吧。
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醫生鄧永清告訴記者,調查顯示,抑郁癥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疾病。我國抑郁癥患者達3000萬人,但僅有10%的人接受正規治療。睡眠差,心情壓抑、焦慮、悲觀失望,誰都可能和精神疾病不期而遇。
精神抑郁有四大表現 日常生活可別忽略
鄧永清介紹,受到社會環境、身體狀況、家庭條件等多方面的影響,個人精神狀態會有所起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把它簡單地歸結為身體不適,并不會意識到精神疾病上面來。其實這時候特別需要注意防止出現精神抑郁、焦慮等健康問題。
表現一:情感低落——
鄧永清說,精神衛生問題特別是抑郁癥最顯著的表現就是情感低落,主要表現為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悲觀,凡事缺乏興趣;自我評價降低,產生無用、無望、無助和無價值感的想法。
表現二:思想遲緩——
思維遲緩,表現為反應遲鈍,思路閉塞,自覺“腦子好像是生了銹的機器”,工作和學習能力下降。臨床上可見主動言語減少,語速明顯減慢,聲音低沉,對答困難,嚴重者交流無法順利進行。
表現三:睡眠障礙——
鄧永清還提到,受到精神壓力影響,部分人會有睡眠障礙、乏力、食欲減退、體重下降、便秘、皮膚性炎癥、身體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減退、陽痿、閉經等。軀體不適的表現可涉及各臟器,如惡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癥狀也較常見。
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早醒,一般比平時早醒2~3小時,醒后不能再入睡;有的表現為入睡困難,睡眠不深;少數患者表現為睡眠過多。體重減輕與食欲減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欲增強、體重增加。
表現四:回避社交——
此外,受精神壓力影響,部分人會生活被動、疏懶,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圍人接觸交往,常獨坐一旁,或整日臥床,閉門獨居、疏遠親友、回避社交。個人衛生都不顧,蓬頭垢面、不修邊幅。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消極悲觀的思想及自責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發絕望的念頭,認為“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種解脫”,“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會使自殺企圖發展成自殺行為。特別需要注意。
緩解精神壓力 需注意學會調節情緒
那么,面對可能出現的精神衛生疾病,我們該如何預防和調節呢?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蔣國慶介紹,精神壓力的釋放主要是通過情緒調節,可以通過鍛煉來放松自己。
他說,很多抑郁癥患者有行動遲緩、邋遢、懶惰的狀況,長期這種狀況不僅嚴重損害身體機能,更會加重抑郁癥患者消極、負面情緒。當身體放松了,內心也慢慢就會放松下來,情緒自然就會有一定的緩解。
針對那些情緒低落、自我評價低的人群,蔣國慶說,改變這種惡性循環的前提必須強迫自己走出去,多接觸朋友,參加社會活動或出去旅游,盡管開始內心會很痛苦,但是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后,負面的情緒感受就會被外部環境慢慢消融,你的自信心就會重燃起來。
此外,他還提到,要想消除抑郁情緒,首先應該停止對自身及周圍世界的埋怨,明確自己的認知錯誤,來源于以感覺作依據來思考問題。因為感覺不等于事實。“不妨學會自我稱贊,自我欣賞,坦然對待不良刺激,以保持情緒穩定,心境良好。”
蔣國慶特別提醒,遇到精神壓力問題,可以主動到精神專科醫院檢查,消除顧慮,像看感冒一樣簡單。他說:“往往精神問題表現在身體上,出現失眠、長痘痘、腰酸背痛、身心易疲等癥狀,這時心理問題不一定能在綜合醫院檢查出來,需要盡早找心理醫生診療。”
新聞圖片
看重慶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