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醫陽虛體質的調治

                                  王坦     

一、概述

陽虛主要指腎陽虛,腎陽是一身陽氣之根,源于先天,具有溫養一切臟腑,推動它們生理功能活動,促進物質轉化作用,根據中醫五行學說,腎主水,它和肝木、心火、肺金、脾土都有相生、相克、反侮等關系,故有肝陽虛、心陽虛、脾陽虛、肺腎陽虛等等。

腎陽足時,則能溫暖臟腑,肢體,主宰水液氣化,助氣血化生,強健筋骨,固澀下焦等。

 

二、陽虛體質產生主要原因

陽虛體質產生主要原因為,年高腎衰,久病傷腎,房勞過度等,陽虛體征,它也是氣虛進一步發展而成的,又稱陽虛火衰。氣虛和陽虛都是功能減退性病變,氣虛一般局限在某一臟器功能減退,代償功能減弱,體質虛弱,全身癥狀較輕。而陽虛除臟器功能減退外,全身性生理功能明顯減弱,代謝功能和內泌功能降低,代償功能較差,有的甚至完全失去無抗病能力。

 

三、陽虛體質臨床癥候

陽虛體質人,形體多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皮膚松軟不實,平時怕冷喜暖,體溫偏低,手腳發涼,喜歡熱飲,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濕邪,四肢倦怠。陽虛體質人性格內向,多沉靜。

中醫認為,腎主水,化氣,主骨,主生殖,故陽虛體質常表現為,腰膝酸軟,腰背冷痛,畏寒肢冷,尤以下焦為甚,面白或黧黑,大便久瀉不止,或五更泄瀉,易患慢性腸炎,小便頻多,夜尿多,大便溏薄有泡沫,完谷不化,有浮腫現象,以腰下為甚,甚則全身腫脹,男子陽痿,頭發稀疏,有黑眼圈,口唇發黯,口臭;面紅油膩,中年男子性欲就開始減退,女子白帶偏多,不孕。陽虛體質有痰飲、消渴癥狀,也有頭暈目眩,精神萎靡,心悸怔仲,咳嗽等現象。

陽虛體質人可出現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慢性腎病,血清蛋白明顯減少,易患慢性心血管疾病,如氣促、低血壓、心動過緩、早搏頻多,或心力衰弱、氣急紫紺、慢性肝病、腹水、消瘦,也會出現慢性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減退,也易生痤瘡、煩躁、失眠等。

陽虛體質舌淡胖,苔白,脈沉遲。

 

四、陽虛體質應對方法

【一】飲食方面

陽虛體質應少吃苦、寒涼、黏膩食品,如:柿子、苦瓜、綠豆、涼茶、馬蹄、梨、李子、枇杷、西瓜、芹菜、冬瓜、黃瓜、藕、百合、甲魚、鴨。

陽虛體質宜吃“發”的食品和甘溫益氣益腎食品,如:狗、羊、牛、雞及鵝肉、麻雀、鴿蛋、鵪鶉、韭菜、蔥、蒜、胡椒、辣椒、枸杞菜、鱔魚、淡菜、海蝦、豇豆、刀豆、黑豆、胡蘿卜、洋蔥、黃豆芽、香菇、山藥、大棗、荔枝、桂圓、櫻桃、栗子、少量用酒、紅糖、糯米及牛奶加紅茶,蟲草加鵝肉。

【二】生活方面

應多見陽光,常慢跑、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操運動,常洗溫水澡,夏天在空調房不宜時間太長,冬、深秋要保暖,尤其在足下、腎、腹及丹田部位,少吃生冷食品等。

【三】陽虛體質人宜按摩的穴位

宜按摩的穴位有:關元、命門、神闕、足三里、涌泉、腎俞、中極、氣海、太陽、印堂、風池、陰陵泉及陽陵泉。

【四】陽虛辯證施治藥方

陽虛主要指腎陽虛,而陰、陽之間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腎氣生成必得腎陰滋養,常補腎陽的藥方中有配伍益腎陰之藥,使陽化氣,陰成形,陽生陰長,同樣益陰藥中也有益陽藥,可見《中醫平和、陰虛體質調治》一文中補陰藥方配伍中也用了補陽藥,如菟絲子、鹿膠、羚羊角等。

養陽虛的原則:溫化水濕,暢通氣血。

(一)陽虛體質治理主要中藥

主藥:附子、肉桂、鹿茸、鹿角膠、紫河車、海狗腎、巴戟天、淫羊藿、蛤蜊、杜仲、杜仲葉、續斷、骨碎補、菟絲子、沙苑子、核桃、韭菜子。

輔藥:肉蓯蓉、鎖陽、補骨脂、益智仁、狗脊、蟲草、人參、大棗、薤白、干姜、桑葚、蛇床子。

(二)陰虛體質臟腑辨證施治藥方

1、腎陽虛

(1)癥候:水腫反復消長不已,面浮身腫,腰以下尤甚,按之如泥,凹陷不起,腰痛酸重,四肢冷、怯寒神疲,面白或灰暗,心悸胸悶,喘促難臥,腹大脹滿,尿量少或反多,舌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治宜溫腎助陽,化氣利水——濟生丸合真武湯加減(制附子、巴戟天、澤瀉、車前子、牛膝各10、肉桂3、淫羊藿8、白術、茯苓各12)。

(2)癥候:小便點滴不暢,排出無力,或有尿閉,面白,神氣怯弱,畏寒肢冷,腰膝酸軟,或肢體浮腫,舌淡胖,苔薄白,脈沉細或弱。治宜溫補腎陽,化氣利水——濟生腎氣丸加減(制附子、茯苓各12、桂枝、山茱萸各6、肉桂3、熟地黃、山藥各15、車前子、澤瀉各10)。

(3)癥候:腰部隱隱作痛,酸軟無力,纏綿不愈,局部發涼,喜溫喜按,遇勞則甚,臥則減輕,常反復發作,少腹拘急,面白,肢冷畏寒,舌淡,脈沉細無力。治宜補腎壯陽,溫煦經脈——右歸丸加減(制附子、鹿角膠、杜仲、菟絲子、枸杞子各10、肉桂3、熟地黃20、山藥15、山茱萸6)。

(4)癥候:經斷前后,行經量多,色淡暗,或崩中漏下,精神萎靡,面晦暗,腰背冷痛,小便清長,夜尿頻數,或面浮肢腫,舌淡,或胖嫩邊有齒印,苔薄白,脈沉細弱。治宜溫腎扶陽——右歸丸加減(制附子、肉桂各6、熟地黃24、山藥、枸杞子、菟絲子、鹿角膠、杜仲各12、山茱萸、當歸各9)。

(5)癥候:帶下量多,綿綿不斷,質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晦暗,小便清長,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淡,苔白潤,脈沉遲。治宜溫腎培元,固澀止帶——內補丸加減(鹿茸、沙苑子、刺蒺藜、紫草茸各15、肉蓯蓉、菟絲子、黃芪各20、肉桂6、制附子9、桑螵蛸10)。

(6)癥候:體弱,精疲,腰腿酸軟,頭暈目弦,腎虧精冷,性欲減退,夜尿多,健忘失眠。治宜補腎壯陽,壯筋骨,益氣血——龜鹿補腎丸(菟絲子(炒)、鎖陽(蒸)、金櫻子(蒸)各51、淫羊藿(蒸)、續斷(蒸)、酸棗仁(炒)、炙黃芪、山藥(炒)各43、狗脊(蒸)、制首烏、熟地黃各64、炙甘草、陳皮(蒸)各21、鹿角膠9、龜甲膠(炒)13、覆盆子(蒸)85)。

(7)癥候:腎虧陽弱,記憶減退,夜夢精溢,腰酸腿軟,氣虛咳嗽,五更瀉,食欲不振。治宜固腎補氣,強身補腦,增進食欲——龜齡集(人參、鹿茸、海馬、枸杞子、丁香、穿山甲、雀腦、牛膝、鎖陽、熟地黃、補骨脂、菟絲子、杜仲、石燕、肉蓯蓉、甘草、天冬、淫羊藿、大青鹽、砂仁等)。

(8)癥候:腎虛水腫,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飲喘咳。治宜溫腎化氣,利水消腫——濟生腎氣丸(熟地黃160、山茱萸(制)、山藥各80、牡丹皮、澤瀉各60、茯苓120、肉桂、附子(制)各20、牛膝、車前子各40)。

(9)癥候:腎陽不足,腰膝酸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消渴。治宜溫補腎陽——桂附地黃丸(八味地黃丸)(肉桂、附子(制)各20、熟地黃160、山茱萸(制)、山藥各80、牡丹皮、茯苓、澤瀉各60)。

(10)癥候:神疲氣衰,畏寒肢冷,腰膝軟弱,陽痿遺精,或不育,或飲食減少,大便不實,或小便自遺,舌淡苔白,脈沉遲。治宜溫補腎陽,填精補髓——右歸丸(附子、肉桂各6、鹿角膠(炒)、菟絲子(制)、杜仲(姜汁炒)、山藥(炒)各12、熟地黃24、山茱萸(微炒)9、枸杞子(微炒)9、當歸9)。

(11)癥候:①腎陽衰微,水氣內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惡寒腹痛,下利,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脈沉;②傷寒太陽?。ㄐ∧c經),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心悸,頭眩。治宜溫陽利水——真武湯(茯苓、白芍、生姜各15、白術、附子(炮去皮一枚)10)。

(12)癥候:腰背冷痛,小腹拘急,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鳴,心忪氣短,飲食無味,倦怠乏力,小便滑數,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治宜溫補腎陽,填精補髓——鹿茸丸(鹿茸(酒浸)、附子(大包、去皮)、肉蓯蓉(酒浸)、牛膝各3、杜仲(炒、去絲)4.5、熟地(焙)15)。

(13)癥候:遺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酸軟,腰酸耳鳴,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補腎固精——金鎖固精丸(沙苑蒺藜(炒)12、芡實(蒸)、蓮須各12、龍骨、牡蠣各6、蓮子肉適量)。

2、心陽虛

(1)癥候:面蒼白,口唇發紺,呼吸困難或淺促,額汗不止,四肢厥冷,虛煩不安,或神淡漠,右脅下出現痞塊并漸增大,舌略紫,苔薄白,脈細弱而快,指紋青紫,可達命關。治宜溫補心陽,救逆固脫——參附龍牡救逆湯加減(人參4.5、制附子5、龍骨、牡蠣各8、白芍6、甘草3)。

(2)癥候:多因久病傷及心陽,或素體弱,又感外邪,癥見心悸怔忡,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蒼白,頭暈出汗,甚則肢體浮腫,呼吸急促,舌淡腫或淡紫,脈緩無力或結代。治宜濕振心陽,寧心安神——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減(桂枝4.5、炙甘草5、黨參8(或人參3)、黃芪8、龍骨、牡蠣各6)。

(3)癥候:心悸,自汗,神倦嗜臥,心胸憋悶疼痛,形寒肢冷,面蒼白,舌淡或紫暗,脈細弱或結代。治宜益氣溫陽——保元湯加減(人參6、黃芪15、肉桂3、炙甘草10、生姜10)。

3、脾陽虛

(1)癥候:多見全身浮腫,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悶腹脹,納減便溏,面萎黃,神疲乏力,四肢倦息,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沉緩或沉弱。治宜健脾溫陽利水——實脾飲加減(干姜、制附子、大棗、澤瀉、車前子、厚樸各10、草果仁、木香各5、大腹皮、白術、木瓜各12、茯苓15、炙甘草、生姜各6)。

(2)癥候:食少倦怠,形寒肢冷,腹痛腸鳴,大便溏寫,面色蒼白或萎黃,舌淡苔白,脈細弱或沉遲,每因受寒或飲食不慎而加劇。治宜溫中健脾——附子理中湯加減(黨參15、白術、制附子各10、甘草6、干姜5)。

(3)癥候:①吐血,衄血,尿血,小兒病后喜涎唾及胸痹;②脘腹冷痛,喜溫喜按,嘔吐痞滿,不思飲食,自痢不渴,四肢不溫,舌淡苔白或白滑,脈沉遲。治宜溫中祛寒,補氣健脾——理中丸(干姜、人參、白芍、炙甘草各9)。

4、肝陽虛

癥候:多見眩暈,耳鳴,頭目脹滿,口苦,失眠多夢,遇煩勞郁怒而加重,甚則仆倒,顏面潮紅,急躁易怒,肢麻震顫,,舌紅苔黃,脈弦或快。治宜平肝潛陽,清火熄風——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鉤藤、牛膝、杜仲、黃芩、梔子、菊花各10、石決明15、桑寄生、白芍各12)。

5、腎肺陽虛

癥候:精氣不足,久咳虛喘,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酸軟,月經不調,陽痿早泄,易患慢性支氣管炎,腎功能不全,高血脂,肝硬化及慢性腎功能不全。治宜補益肺腎,秘精益氣——金水寶片(發酵蟲草菌粉)。

6、腎心陽虛

癥候:心悸而痛,胸悶氣短,動則更甚,自汗,面白,神倦怯寒,四肢欠溫或腫脹,舌淡胖,邊有齒痕,苔白或膩,脈沉細遲。治宜溫補陽氣,振奮心陽——參附湯合右歸飲加減(人參、附子、淫羊藿、補骨脂、炙甘草各10、肉桂3、熟地黃12、山茱萸6)。

7、腎肝陽虛

癥候:須發早白,遺精早泄,頭眩耳鳴,腰酸背痛。治宜滋肝補腎——七寶美髯顆粒(制何首烏640、當歸、枸杞子(酒蒸)、菟絲子(炒)、茯苓、牛膝(酒蒸)各160、補骨脂(黑芝麻炒)80)。

8、腎脾陽虛

(1)癥候:面浮肢腫,按之沒指,晨起頭面腫甚,月經推遲,經行量多,色淡質薄,腹脹納減,腰膝酸軟,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膩,脈沉緩或濡。治宜溫腎化氣,健脾利水——腎氣丸合苓桂術甘湯加減(桂枝、炮附子各3、生地黃24、山茱萸、山藥各12、茯苓、牡丹皮、澤瀉各9、白術、甘草各6)。

(2)癥候:形體胖,顏面虛浮,神疲嗜臥,氣短乏力,腹脹便溏,自汗氣喘,動則更甚,畏寒肢冷,下肢浮腫,尿晝少夜頻,舌淡胖,苔薄白,脈沉細。治宜溫補脾腎,利水化飲——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制附子、桂枝、白芍、生姜各10、茯苓、白術各12、甘草6)。

(3)癥候:小便短少,色清,甚則尿閉,面晦暗,滯色,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以下腫為主,納差,腹脹,泛惡嘔吐,大便溏薄,舌淡,舌體胖,邊有齒印,苔白膩,脈沉細。治宜溫補脾腎,化濕降濁——溫脾湯合吳茱萸湯加減(制附子、淫羊藿、制大黃、吳茱萸各9、干姜、姜半夏各10、人參6、陳皮、白術各10、茯苓12、六月雪、生姜各15)。

(4)癥候:腎陽衰弱,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四肢厥冷。治宜補腎助陽,溫中健脾——桂附理中丸(肉桂、附片各30、黨參、白術(炒)、炮姜、炙甘草各90)。

(5)癥候:脾腎陽虛,體虛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夢。治宜益氣健脾,補腎安神——刺五加片(刺五加浸膏)。

(6)癥候:命門火衰,脾腎虛寒,五更泄瀉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治宜溫腎暖脾,澀腸止瀉——四神丸(肉豆蔻(煨)、五味子(醋制)、大棗(去核)各200、補骨脂(鹽炒)400、吳茱萸(制)100)。

9、脾胃陽虛

(1)癥候:呃聲低長無力,氣不得續,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溫喜按,面色白,手足不溫,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治宜溫補脾腎上呃——理中丸加減(人參、干姜各10、白術10、吳茱萸、甘草各5、丁香1.5、柿蒂12)。

(2)癥候:痰飲病,胸脅支滿,目眩,心悸,或短氣而咳,大便溏,舌苔水滑,脈弦滑。治宜健脾滲濕,溫化痰飲——苓桂術甘湯(茯苓20、桂枝15、白術10、甘草5)。

(3)癥候:不思飲食,嘔吐酸水,胃脘滿悶,四肢倦怠。治宜溫中和胃——香砂養胃丸(木香、砂仁、枳實(炒)、豆蔻(去殼)、厚樸(姜制)、廣藿香各210、香附(醋制)210、白術、陳皮、茯苓、半夏(制)各300、甘草90)。

(4)癥候:脾胃虛寒,腹脘冷痛,嘔吐泄瀉,手足不溫。治宜溫中健脾——附子理中丸(附子(制)、干姜、甘草各100、黨參200、白術(炒)150)。

(5)癥候:脾胃虛寒,脘腹疼痛,喜溫喜按,嘈雜吞酸,食少,胃及十二指腸潰痬。治宜溫中補虛,緩急止痛——小建中合劑(桂枝、生姜、大棗各111、白芍222、甘草(蜜炙)74)。

(6)癥候: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寒凝胃痛,脘腹脹滿,嘔吐酸水或清水。治宜溫中散熱,健胃止痛——仲景胃靈丸(肉桂、元胡、牡蠣、小茴香、砂仁、高良姜、白芍、炙甘草)。

10、陽虛水盛

(1)癥候:腹脹滿,形似蛙腹,朝寬暮急,面蒼黃,或白,脘悶納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腫,小便短少不利,舌胖,質紫,苔淡白,脈沉細無力。治宜溫補腎脾化氣利水——附子理苓湯或濟生腎氣丸加減(附子、人參、白術、胡盧巴、澤瀉、陳葫蘆、車前子各10、干姜5、鹿角膠6、茯苓12)。

(2)癥候:發熱而欲近衣,形寒怯冷,四肢不溫,少氣懶言,頭昏嗜臥,腰膝酸軟,納少便溏,面白,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苔白潤,脈沉細無力。治宜溫補陽氣,引大歸元——金匱腎氣丸加減(制附子、桂枝、牡丹皮、澤瀉各10、生地黃15、山茱萸6、山藥、茯苓各12)。

(3)癥候: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難,小便清長,面白,四肢不溫,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脈沉遲。治宜溫陽通便——濟川煎加減(肉蓯蓉、附子、火麻仁、當歸、升麻、澤瀉、枳實各10、牛膝12)。

(4)癥候:陽虛欲脫,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脈微欲絕。治宜溫中祛寒,四陽救逆——四逆湯(附子(制)、炙甘草各300、干姜200)。

11、補氣溫陽

(1)癥候:元氣不足,血虛漿清。治宜補氣溫陽——保元湯(黃芪、人參各15、甘草5、生姜一篇及少量糯米)。

(2)癥候:腰痛腳軟,下半身常感冷,小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尺脈(對應腎脈)沉細,舌淡而胖,苔薄白不燥,有腳氣,痰飲,消渴現象。治宜溫補腎陽,化生腎氣——腎氣丸(地黃24、山藥、山茱萸各12、桂枝、附子各3、澤瀉、茯苓、丹皮各9)。

 

五、部分臟腑陽虛主要表現

(一)腎陽虛

腰背酸痛,遺精陽痿,女子宮塞,不孕,白帶稀量多,多尿或失禁,或小便清長,面色蒼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瀉,舌淡胖有齒痕,苔白,脈沉遲無力,而兩尺(腎脈位)尤甚。

(二)心陽虛

心悸,自汗,氣短,神倦嗜臥,心胸悶痛,形寒肢冷,面蒼白,舌淡或紫暗,苔白滑,脈細弱或沉遲或結代。

(三)脾陽虛

食少,倦怠,懶言,乏力瘦弱,納少,形寒肢冷,腹脹腹痛,喜按,每因受寒或飲食不慎而加劇,嘔惡、噯氣、腸鳴,胃感寒涼,大便溏瀉,且不易成形,面蒼白或萎黃,易患胃下垂,脘腹隱痛,少氣、脫肛,低血壓,低血糖疾患,舌淡苔白,脈細弱或沉遲。

(四)脾腎陽虛

面白,形寒肢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腰膝、腹部冷痛,久瀉久痢,或五更瀉,糞質清稀,完谷不化,腹脹如鼓,舌淡胖,或淡嫩,苔白滑,脈沉細遲細弱無力。

 

Δ本文中的治病方藥,是依據病體的臨床表現和望、切及體征等給出的,同時也給出方藥組方配伍及用量(中醫認為,方藥之秘在于劑量),它們可在治病用藥時作為重要參考依據,但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病因等以及季候、寒、熱的內、外因素有別,故應辯證施治,則文中給出的方藥及單味中藥須在醫生指導下才能使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常見的9種“虛”,一起來看看如何調理
陽氣越少,癡呆越早!分享一張方子,補陽氣,治癡呆,給人以希望
中醫氣虛體質調治
水氣?。ㄐ年柼撔钠㈥柼撈㈥柼撃I陽虛... 來自山頂洞人一枚
學習附子理中丸!以一己之力,治脾腎陽衰,補陽猛將,名貫古今
苓桂術甘湯的功效與作用,苓桂術甘湯的禁忌,臨床醫案 | 道醫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讷河市| 辽宁省| 辰溪县| 峨边| 乌拉特前旗| 东港市| 菏泽市| 班戈县| 滕州市| 翼城县| 广南县| 沙洋县| 常州市| 宁晋县| 大关县| 桐柏县| 新邵县| 巴东县| 株洲市| 北流市| 无棣县| 长葛市| 会东县| 于田县| 静乐县| 裕民县| 紫金县| 阿巴嘎旗| 介休市| 交口县| 美姑县| 襄汾县| 信阳市| 辛集市| 阳江市| 内江市| 邵阳县| 龙南县| 汝南县| 神农架林区| 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