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嶺市區位
長春西南,東遼河畔。
據《概觀滿洲地志》記載:公主嶺地名因市街北五公里分水嶺上的公主陵得名,這里因位于長春和四平之間而具有重要的區位,因此歷史上也曾經歷過:比如”多次設市以及被撤銷,兩次成為專區、一次成為地級市“等數次行政區劃身份的變化,1985年這里就已成為吉林省地級市之一,也因此成為全國存在時間最短的地級市之一。
1956年7月吉林省懷德專區成立,同年10月改名為公主嶺專區,以懷德、榆樹、農安、扶余、德惠、九臺、梨樹、伊通、雙陽、西安(東遼)10個縣為轄區,行署駐地懷德縣公主嶺鎮(同年12月改為公主嶺市),這是公主嶺繼1945年12月之后的遼北省懷德專區而第二次成為專區級的行政區,此時公主嶺專區涵蓋今天四平、長春、遼源、松原這4個地級市,轄區范圍也是相當廣泛的,這個體量放到今天的吉林省也是重量級的存在,可惜的是公主嶺專區僅存在了兩年。
1958年10月公主嶺專區撤銷,所屬榆樹、九臺、農安、德惠、雙陽5個縣劃入長春市,扶余縣劃入白城專區,公主嶺市和懷德、梨樹、伊通、東遼、東豐、雙遼6個縣劃入新成立的四平專區;這次調整奠定了長春和四平兩大城市的基本格局,也為后來的遼源市和松原市埋下了伏筆。
1985年2月4日這里再次迎來高光時刻,吉林省成立地級公主嶺市,懷德縣改設為公主嶺區和懷德區并將伊通縣(今伊通滿族自治縣)劃入;公主嶺地級市的轄區是由懷德縣和伊通縣為基礎的,從縣直接改為地級市,也說明公主嶺在區位、歷史等方面的重要性;但這次升格同樣是曇花一現,僅存在11個月:1986年1月20日她從地級市恢復縣級市的身份,公主嶺區和懷德區改為公主嶺市并由四平市代管,伊通縣劃入四平市。
雖說失去地級市的身份,但此后她仍有比較精彩的機遇:比如2007年12月成為國際4A類城市,2013年11月由省直管并被賦予地級市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2020年6月19日公主嶺市由長春市代管,自此1942年首次由懷德縣析置公主嶺市開始,在經歷”多次設市以及北撤銷,兩次成為專區、一次成為地級市“等變換之后,最終成了省會長春的一部分,其實公主嶺與長春的緣分也比較密切,比如1945年10月懷德縣就屬于吉合區行政委委員會長春地區,此后曾與長春數次交換轄區。
公主嶺市是被賦予地級市經濟和社會管理權限的縣級市,公主嶺系公主陵、公主靈的音轉;這里原名葦子溝,以葦子溝河得名;后因城區北土嶺上有清乾隆之女和敬公主的衣冠冢而改名公主嶺,另說因是遼河和松花江的分水嶺又有一座公主陵,故名公主嶺;這里地處吉林省中西部長春市西南部,東北與農安縣、長春市朝陽區交界,東南與伊通滿族自治縣相連接壤,西與梨樹縣相鄰,北與長嶺縣毗連。
下轄10個街道、18個鎮、2個鄉:東三街道、河南街道、河北街道、嶺東街道、鐵北街道、嶺西街道、南崴子街道、劉房子街道、葦子溝街道、環嶺街道,二十家子滿族鎮、黑林子鎮、陶家屯鎮、范家屯鎮、響水鎮、大嶺鎮、懷德鎮、雙城堡鎮、雙龍鎮、楊大城子鎮、毛城子鎮、玻璃城子鎮、朝陽坡鎮、大榆樹鎮、秦家屯鎮、八屋鎮、十屋鎮、桑樹臺鎮,龍山滿族鄉、永發鄉;市人民政府駐東三街道正陽東街,總面積4058平方千米,七普常住人口86.23萬。
這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商周為息慎之地(肅慎),唐朝屬渤海扶余府,清光緒三年(1877)置懷德縣,治于今八家鎮,因本境原為昌圖廳懷德社而得名,取”懷之以仁德“之意;主要有秦家屯遺址、偏臉城遺址、黑頭山遺址等古跡;境內旅游資源豐富,有響鈴公園、二龍湖、二十家子旅游度假區、公主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