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時患癌并不常見,但近日就有一對夫妻同時得了癌癥,“巧合”背后的原因值得大家警惕。
39歲的熊女士和41歲的丈夫都是湖北蘄春縣的農民,兩人平日耕田種地,身體理應健康硬朗。
然而半個月前,夫妻倆到醫院做體檢,診斷結果讓他們大吃一驚——兩人同時被診斷為甲狀腺癌!
由于夫妻間長期親密接觸,飲食、生活習慣基本一致,導致很多疾病在夫妻間共存,這就是所謂的“夫妻病”。有些夫妻病是傳染性的,有些是非傳染性的。
那么在這一案例中,夫妻倆同時患病是因為癌癥傳染所致嗎?
“禍從口出”的腌制菜
癌癥不會傳染,真兇另有其物。
原來,熊女士每逢過年都會腌制一年份的魚肉和腌菜,她和丈夫幾乎餐餐都吃,偏好重口。
對此,醫生表示,最新的《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明確將腌制食品列入一級致癌物,常吃腌菜是夫妻倆患上甲狀腺癌的重要原因。
▲圖片來源: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
咸菜、腌制品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其本身雖不致癌,但進入人體后,與胃里的蛋白分解物結合,就會形成致癌物亞硝胺。積累到一定程度,患癌風險便會提升。
這些食物要少吃
預防癌癥,飲食是關鍵,要明白哪些食物少吃為妙。
根據國際癌癥中心(IARC)的分析報告,按“致癌的證據確鑿程度”可將致癌物分為五大類:
1類(證據確鑿,與癌癥明確相關)
2A類(有較強證據證明可致癌)
2B類(有可能致癌)
3類(無需太過擔心)
4類(不可能致癌)
基于以上,我們可以從1類、2A類中的生活常見的食物著手,盡量少吃。
1類致癌物
1.加工肉
風險:結直腸癌、胰腺癌、胃癌
加工肉如肉干、火腿、肉罐頭、臘肉臘魚等,經過熏制、腌制、風干、添加化學物質處理后,易產生苯并芘、雜環胺、亞硝胺等致癌物,增加“腸癌”患病風險。所以大家在平時還是要盡量食用新鮮肉類、減少加工肉的攝入。如果實在想吃,最好控制在每次1兩以內。
2.中式咸魚
風險:鼻咽癌
咸魚作為“重口食物”的代表,備受歡迎,每逢節假日更免不了登堂入室,作為硬菜上桌。經過腌制、暴曬脫水等方式加工過的咸魚,往往含有亞硝基化合物,在體外實驗中已被證實可致癌。此類腌制、煙熏食物不宜食用過多。
3.酒精
風險: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絕經期后乳腺癌
最新研究表明,全球5.5%的癌癥發生和5.8%的癌癥死亡是酒精引起的,粗略估算每18個癌癥患者里,可能就有1個是喝酒導致,概率極高。面對酒精的誘惑,可要把持好自己,盡量滴酒不沾、以茶代酒。
除以上提到之外, 其他常見的 1 類致癌物,還包括吃鹽太多(可能導致胃癌)、檳榔(可能導致口腔癌),以及香煙、苯、砒霜,黃曲霉(霉變的米、麥、豆、玉米、花生)。
▲1類致癌物清單
2A類致癌物
1.油炸、燒烤食品
風險:胃癌、腸癌、肝癌
炸薯條、炸薯片、烤肉……各式各樣的油炸、燒烤食品,總是令人嘴饞。但大部分油炸、烤制食品,尤其是炸薯條中含有高濃度的丙烯酰胺,會令患癌風險提高。偶爾過過嘴癮可以,頻率一定不要太高哦。
2.紅肉
風險:結直腸癌、胰腺癌、胃癌
紅肉是指生的狀態發紅,熟了以后變暗的肉類,如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肉。
關于紅肉致癌的說法目前頗具爭議,更多的依據和觀點圍繞的是紅肉加工、制作和保存方式,甚至是短期過量食用等原因。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建議每周紅肉攝入量不要超過 500 克,即每周最多食用一斤紅肉。
不過,脫離劑量談毒性等于耍流氓。
并不是以上食物吃一點點就會得癌癥,而是要在平時注重飲食,避免錯誤的飲食習慣而導致患癌風險的提升。
那些不健康的食物、不良的飲食行為如同稻草,每一根都很輕,但累積到一定程度就能壓垮駱駝,而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次才是“最后的那根稻草”。
與其將來患病追悔莫及,不如現在就防患未然,注重日常的每一餐,營養均衡,不重口不油膩。
致癌本身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除了食物的風險,還有熬夜、不吃飯、不運動等其他因素的綜合作用。
小水滴希望每位朋友都能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熬夜,多鍛煉。遠離病癥折磨,享受自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