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逗號
來源:畢老師說(BiLaoShiShuo)
在職場上,我們常常能見到很多業績卓越的職場精英。
他們非常的優秀,做任何事情都能得心應手,很多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很容易的。
在羨慕之余,我們也想成為這類人。
那么,那些工作能力強的人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持續學習力
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但真實的情況卻是,我們時常會因為惰性或者是抗拒心理之類的原因,而放棄了學習力。
在職場上工作越久,學習力就越差。
可遺憾的是,學習力往往決定了一個人在職場中能走多遠。
畢業踏入社會走進職場,并不是學習的終結,相反真正的學習才剛剛開始。
你以為你拿到的大學文憑和學位證書,就可以用來換錢了?你以為你在學校里,學到的那點知識就可以走遍江湖了?你以為你這一輩子,都可以靠學校里的那點底子一直混下去?
完全不可以!
來到職場中,你會發現你的知識沒有用。
領導問你的問題,不是試卷上的問題,沒有現成的標準答案,也沒有參考書可以參考。
要想解決掉這些問題,你的舊知識根本就派不上用場。
你需要不停地學習新的知識,適應新的變化,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有研究表明,網絡信息技術使人類知識更新速度出現了加速。
在18世紀,知識更新周期為80到90年;20世紀初,知識更新周期縮短到30年;90年代,知識更新周期更是縮短到5年;而到了21世紀,知識更新周期已經縮短到兩到三年。
有位網友曾說,他有兩三月的時間沒有上網,甚至都看不懂那些充斥著網絡語言的文章標題了。
職場打拼,其實拼的就是你的持續學習力。
如果你可以快速迭代自己的知識,掌握最新的技能,就能解決工作中不斷冒出的各種新問題,你就能占據主動的位置。
那些固步自封,不懂得學習的人,將是職場中最先被淘汰的一批人。
就好比康師傅方便面,戰勝了所有對手,卻輸給了科技,輸給了餓了么。
你從來都猜不到,這一秒或者是下一秒,自己就有可能被不知道哪里來的人擠走。
而那些成功人士,他們永遠不會擔心自己是否有一天會被他人取代。
因為他們擁有超強的學習力,擁有可以隨時離職的能力。
擁有執行力,才能讓你強大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曾說:“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的,你唯一需要的就是執行力,一個行動勝過一打計劃。”
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執行力的重要性。在職場中,有很多人每天都處于焦慮中。
新的一年開始時,他們給自己制定了很多計劃和目標。
可是到了年終,能實現目標的人少之又少。捫心自問,我們有執行力嗎?
不否認,我們有執行力,但我們的執行力不夠有效。
什么是執行力?
真正的執行力,不是沖動的決定,而是強有力的行動和長久的堅持。
美國ABB的原董事長巴尼維克曾說:“一個企業的成功5%在戰略,95%在執行。”
第一時間行動起來,把握細節,解決問題,把戰略不折不扣執行下去,才是企業的生存之道。
企業是這樣,人又何嘗不是?
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關鍵看他的執行力;一個人的執行力,則是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曾看過一篇文章,叫《沒有執行力,成功似空氣》。該篇文章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老板和他朋友聊天,在吃的過程中他大開腦洞,暢想了一種商業模式,還提出了一個不錯的公司名字。
他朋友在中途的時候出去了一下,回來就和他說:你的創意很不錯,我已經安排人把公司注冊下來了。
這位老板當時就對他朋友說,你這種人不成功,誰能成功?
那些在職場上有所成就的人,成功的因素各不相同,但執行力超強這一點,一定是共有的。
EDS創始人羅斯·佩羅曾說:“我們成功的秘訣就是,預備、發射、瞄準。”
當他說出這句話時,有人很驚訝地問道:“難道你們不先瞄準?”
羅斯·佩羅回答:“哪有時間先瞄準?我們都是一邊打一邊瞄準……”
晏子說,“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行動未必能帶來好的結果,但不行動就永遠不會有結果。說一尺,不如做一寸;想一丈,不如做一尺。
會說話,勝過10倍默默努力
有研究指出,成才=20%智商 80%情商。
也就是說,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情商遠比智商重要。
2009年春晚彩排中,青年美聲歌手王莉在上場時不慎摔倒。
面對這一突發事件,董卿臨場發揮,說了這樣一段話:
“剛才歌手王莉不小心摔倒,好在沒影響到她的演出。其實春晚就是這樣一個舞臺,能站在這里的都是最優秀的演員,大家都是摔倒了又爬起來才走到這里的!”
這段話,既飽含哲理,又巧妙化解了尷尬氣氛,充分展現了董卿的高情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軟肋和弱點,會說話的人總是會善解人意,不直白粗暴地戳人痛處,揭人傷疤。
如何說話,是每個人必備的技能,要想在自己的領域內不斷精深,都是需要掌握說話這門藝術。
會說話,其實就是在全方位的展示自己。特別在職場中,面對形形色色的人,會說話尤為重要。
卡耐基曾說,“一個人的成功,知識技能和溝通能力同樣重要。”
空有才能卻不善于交流的人,是無法笑傲職場的。
職場上,或許你能力很強,做得很多,但卻總不如一些“會說話”的人升職加薪來得快。
你可以回想一下,你身邊那些職場達人是否大多是那些會說話的人:跟老板匯報工作時,你說得斷斷續續,沒頭沒尾,讓老板很不滿意;而他卻總能講得很詳盡,條理清晰,讓老板很滿意。
跟同事聊天時,總是能帶動氣氛,說到同事的心坎里。
有句話說得好:“學會高情商地說話,才能真正贏得人心,讓對方為自己所用,這才是真正得到所謂的人脈的關鍵。”
每個人的機會、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人脈。如何擴大自己的人脈圈,無非就是學會好好說話。
所以,千萬不要小看說話這門藝術。
職場拼的不是誰勤奮
而是時間管理能力
詹姆斯·奧伯里的墓志銘這樣寫道:“在月光下休憩,在陽光下享受,過著拖沓的生活,碌碌無為的死去。”
很多人工作一段時間后,都會陷入這樣的工作狀態:
計劃好的事情一拖再拖;領導安排的任務不到最后一刻,不著手準備;每天都疲于應對各種緊急事情……
一整天忙碌下來,許多職場人士發現,自己每天都像“救火隊”一樣被動地處理各種各樣的緊急工作。
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占用了太多的事情,而一些重要的但不緊急的事情卻被束之高閣。
這時候,他們在時間上的管理已經變得十分糟糕,已經影響了一個職場人的發展。
這種情況下,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高效地運用每天上班的8小時,那么在應對繁忙的事務時就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手忙腳亂。
做事情也更能有條理,更好地把控工作的節奏。要知道,職場上的成功離不開高效的時間管理。
高效的時間管理,可以讓你提高工作效率,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超額的任務。
有句話說得好:時間是無法節約的,只能提高價值。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1天就是24小時。
為了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標,那就必須拋棄陋習,引進新的工作方式。
合理分配時間,權衡輕重,加上自我約束,持之以恒才可提高工作效率。
要知道,那么工作能力強的人,往往對于時間的管理非常高效。
他們會把一分鐘的價值提升到極限,提高它們的時間濃度,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有句話說得好:能力是用畢生時間,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絕非朝夕之間掌握。
所以任何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須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氣兒,不斷超越自己,成就自己!
▌關于本文:
作者:逗號,本文經「畢老師說」(ID: BiLaoShiShuo)授權轉載。這里是新一代有態度的年輕人聚集地。探討熱點時事、分享實用技能、幫你答疑解惑,助你成長!趁年輕,看更大的世界,做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