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歷史中尋找
1、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最早的記載是春秋時期的《詩經·小雅·大東》:'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葙'。
2、七夕節起源于乞巧節。是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皎潔的月亮下向織女星穿針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3、后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征愛情的節日。《牛郎織女》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傳說之一。
4、改革開放之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這天視為情人節。
5、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知政府是否故意選擇520這個'我愛你'的日子發文。
(二)在古詩中尋找
記載七夕的古詩從主要從唐代開始。
1、唐代:'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的《秋夕》)
2、宋代:'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
3、元代:'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盧摯《沉醉東風·七夕》)
4、明代:'雙星何事今宵會,遺我庭前月一鉤'(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5、清代:'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顧太清《鵲橋仙·云林矚題閏七夕聯吟圖》)
……
(三)在各地中尋找
1、臺灣拜'床母'。臺灣七夕拜七娘媽之外,往往也另備小碗油飯到房中拜'床母',祈求生產、兒女平安。
2、江蘇七夕香橋會。香橋,是用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橋梁,并用鮮花裝飾。入夜祭祀雙星后將香橋焚化。這就是傳說中的鵲橋會。
3、湖南、浙江婦女洗發、接露水。代表用銀河里的圣水凈發,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4、紹興南瓜棚下聽悄悄話。七夕,許多少女偷偷躲在南瓜棚下,靜聽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祈求千年不渝的愛情。
此外,廣州乞巧文化節也很有名。
……
(四)在商家中尋找
1、商家費盡心思在西方情人節大搞促銷活動,賺得盆滿缽滿。而中國情人節卻是少有問津。本文照片是七夕前的當地最著名的五星級酒店,只有月餅廣告,看不到半點七夕氛圍。
2、中國情人節比不上西方情人節熱鬧的根源應該在商家。都能夠'把梳子賣給和尚'、'把鞋子賣給土著',為什么不去創新中國情人節的營銷手段?
3、傳統情人節還比不上520這個網絡情人節。因為一個諧音、二首歌曲、一撥人'起哄',就能在全國流行。七年來,經久不衰而且越來越被人們認同,商家活動越來越火爆。(曾經也寫過520,看鏈接)
【早讀17140】520與卓文君 (五)在官方中尋找
1、人們一定不會忘記'七大節日八千元'。七大節日中已經包含了四個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2、七夕節列入了打包申遺的七大傳統節日: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其中,只有包括七夕節在內的三個傳統節日還沒有列入國家規定的放假、發福利的節日。
3、大齡青年越來越多,剩男剩女比比皆是,民間、商家確實應該發掘七夕節的活動內含,創新七夕節的活動模式,讓更多的人喜聞樂見,從而促進政府把七夕節也納入法定節假日,讓傳統情人節大放異彩,進一步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期待七夕入選第八個法定節假日!
音樂:《牛郎織女》費玉清
插圖:《尋找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