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概述】 為百合科草本植物玉竹的根莖。甘、平。歸肺、胃經。 1.潤肺止咳:用于肺陰不足之肺燥干咳痰少,有養陰潤肺止咳之效,如(沙參麥門冬湯)。 2.生津養胃:用于胃陰不足之熱傷胃陰,津液不足,咽干口渴等,如(<溫病條辨>玉竹麥門冬湯)(<通俗傷寒論>加減葳蕤湯)。 3.陰虛外感:用于有養陰不戀邪之長,故用治素體陰虛,復感外邪之身熱頭痛,心煩口渴等癥,常與薄荷,白薇,豆豉,桔梗等配伍。 【藥效鑒別】 玉竹補而不膩,無戀邪之弊,功能與天門冬、麥門冬相近,配伍應用,能增強養陰生津、潤肺止咳作用。玉竹專治肺胃燥熱。 【應用與配伍】 用于燥咳,勞嗽。玉竹入肺胃二經,甘寒質潤,功善滋陰潤燥,養胃生津。肺胃燥熱,陰液不足,干咳少痰,口燥咽干,常配沙參、麥冬、桑葉等,共奏滋明清熱、潤燥止咳之功,如《溫病條辨》沙參麥冬湯;本品性平而不過寒,故治涼燥傷肺,可選配杏仁、紫蘇葉、前胡、桔梗之類,以疏散燥邪、潤肺止咳。治陰虛勞嗽,玉竹滋陰潤肺,常配生地、知母、貝母等滋陰清熱、潤肺止咳;兼低熱不退者,還可加地骨皮、青蒿、白薇等清退虛熱。 用于熱病咽干口渴,內熱消渴。玉竹益胃生津、潤燥止渴,治熱病后期胃陰未復,或臟腑失調、內火傷及胃陰,饑不欲食,口舌干燥等,多與沙參、麥冬、生地、冰糖等同施,如《溫病條辨》玉竹麥門冬湯、益胃湯。治內熱消渴,可配天花粉、山藥、生地黃、生葛根等,以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用于陰虛外感。玉竹補而不膩,無斂邪之弊,對素體陰虛,復有外感之身熱,微惡風寒,干咳痰少,心煩口干等,多配薄荷、豆鼓、桔梗等,滋陰透表,如《通俗傷寒論》加減葳藐湯。此外,陰虛內風旋動之頭昏眩暈,陰血虧虛不能柔儒筋脈而攣縮疼痛,用玉竹有滋陰息風、養液柔筋之功。 【藥理作用】 1.玉竹含有的甾甙,對心肌的作用與鈴蘭制劑類似。玉竹配糖體對離體蛙心有強心作用,玉竹煎劑的作用與玉竹配糖體類似。 2.玉竹浸膏腹腔注射,可增強燒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作用,提高血清溶血素抗體水平,改善脾淋巴細胞對ConA的增殖反應。 【化學成分】 含鈴蘭甙、鈴蘭苦甙、山奈酚甙、槲皮醇甙、皂甙、白屈菜酸、粘液質、門冬酰胺、葡萄糖、阿拉伯糖和甘露醇,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B1等。 【用量用法】 本品10——15g,水煎服。 【使用注意】 痰濕氣滯者禁服,脾虛便溏者慎服。 1.《本草經集注》:“畏鹵咸。” 2.《本草崇原》:“陰病內寒,此為大忌。” 3.《藥性纂要》:“脾氣寒滑,胃有痰濕者不宜用。” 4.《會約醫鏡·本草》:“大便溏瀉,更為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