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菜選用千島湖大魚頭為主料,拋棄了以前慣用的奶湯燉、剁椒蒸等做法。可以說這道菜是結(jié)合粵菜中的煲仔菜、川菜中的過水魚和沸騰魚等菜式的技法烹制而成。成菜煳辣當(dāng)中又夾著泡菜的酸香味。
原料:千島湖大魚頭半只干蔥塊30克大蔥節(jié)20克胡蘿卜塊30克泡菜粒50克泡椒末20克泡姜末15克火鍋料10克干辣椒節(jié)、花椒、姜末、蒜末、青紅尖椒顆、姜片、蔥節(jié)、蔥花、迷迭香、鹽、胡椒粉、花雕酒、白糖、味精、鮮湯、菜油各適量熟芝麻少許
制法:
1.把大魚頭刮鱗摳鰓并洗凈,納盆加姜片、蔥節(jié)、鹽、胡椒粉、花雕酒和迷迭香腌味后,再放到墊有干蔥塊、大蔥節(jié)和胡蘿卜塊的大砂煲內(nèi)。摻入適量加有鹽、胡椒粉調(diào)味的鮮湯后,蓋上煲蓋并改用中火煲至魚頭熟(見圖1、2)。
2.凈鍋上火放油,下姜末、蒜末、泡姜末、泡椒末、泡菜粒和火鍋料一起炒香,摻適量的鮮湯熬煮出味后,加鹽、白糖、味精并淋入適量的水淀粉,勾芡的同時撒入蒜苗花,起鍋舀在砂煲當(dāng)中的魚頭上(見圖3、4)。
3.鍋洗凈了摻清水,先下干辣椒節(jié)和花椒,燒開后稍煮便倒出來瀝水。另鍋里放油,燒至四成熱時,倒入干辣椒節(jié)和花椒,待小火炸至略帶煳辣香味時,起鍋澆在砂煲內(nèi)(見圖5~7)。
4.往魚頭上撒蔥花和熟芝麻,同時點綴用油現(xiàn)炒過的泡菜粒和青紅椒粒,即成(見圖8、9)。
生煸兔
馬達加/文、圖
煸,可以說是極考驗事廚者火功的一種烹飪技法,不過煸又可細分為干煸、生煸等。說到生煸,那指的就是原料在下鍋煸炒之前,不過油、不汆水,直接把生料下鍋煸熟,成菜與干煸菜一樣,具有香濃入味的特點。
傳統(tǒng)的干煸菜,大多會加干辣椒、豆瓣醬和花椒調(diào)味,以突出其麻辣味感。而這道生煸兔與傳統(tǒng)做法的不同之處在于,是加了青二荊條辣椒一同煸熟的,此外,因為加了一些泡椒碎進去,所以成菜的風(fēng)味也就變得不同尋常了。
原料:凈兔半只青二荊條辣椒200克姜片、蒜片各20克豆瓣醬、泡椒碎各15克紅花椒12克鹽、白酒、味精、花椒油、菜油各適量
制法:
1.把凈兔拆去大骨后斬成丁,納碗加鹽和適量的白酒拌勻了碼味;把青二荊條辣椒切成丁。
2.凈鍋放菜油,燒至八成熱時倒入兔肉丁,在煸炒的同時撒入姜片、蒜片和紅花椒,直到煸至兔肉水汽干(見圖1)。
3.往鍋里加豆瓣醬和泡椒碎,然后繼續(xù)煸炒至兔肉入味且干香(見圖2、3)。
4.倒入青二荊條辣椒節(jié)炒勻后,加少許的鹽、味精煸至辣椒皮略起
泡,等到清香味已經(jīng)熗進兔肉丁里時,淋花椒油炒勻了便好(見圖4、5)。
說明:
1.由于兔骨頭較硬,怕成菜后吃起來頂牙,故斬丁前就要把大骨除掉。
2.制作此菜宜用菜油,因為菜油煸出來會更香。
3.煸炒此菜時,須保持中火。此外,要等煸至兔肉水汽干時,才下泡椒碎和豆瓣醬,否則辣香味不夠濃。
4.要讓青辣椒的香味煸進兔肉當(dāng)中,成菜才好吃。
鮑汁連藕餅
鮑汁連藕餅
原料:豬肉餡150 克蓮藕200 克糯米100克西蘭花50克鮑汁、鹽、味
精、雞粉、鮮湯、濕生粉、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把蓮藕切成厚片,兩面都抹上豬肉餡,逐片做完待用(見圖1)。另把糯米泡漲待用。
2.在藕片兩面均勻地粘上糯米,做完后上籠蒸20分鐘,再放到加有適量底油的鍋里,煎炸至兩面色金黃時,揀出來擺盤,中間則擺放汆熟的西蘭花(見圖2~7)。
3.鍋里放入鮑汁和適量鮮湯燒開,加鹽、味精和雞粉調(diào)好味后,淋入濕生粉勾薄芡,出鍋舀在藕餅上,即成(見圖8)。
羌寨一品扣香碗
原料:豬五花肉400克豬后腿肉350克水發(fā)海帶絲100克水發(fā)野菌180 克大白菜200 克雞蛋5 個紅苕淀粉200 克姜片、蔥節(jié)、鹽、花椒面、味精、鮮湯、菜油各適量
制法:
1.把豬五花肉切成10厘米長、5厘米寬的片,納盆加雞蛋(2個)、鹽和少許花椒面拌勻后,再加入紅苕淀粉150克抓勻,等到逐片入燒至七成熱的油鍋炸至色金黃時,撈出來待用。另將豬后腿肉剁成肉泥,加入雞蛋1個、紅苕淀粉50克和少許的鹽,攪成肉糝待用。
2.將剩余的雞蛋磕碗里攪散后,入油鍋攤成蛋皮,修切成方形片再分別包入肉糝,制成5個長條形的肉丸,再將剩下的肉糝制成5個不包蛋皮的“尖刀丸子”,待分別入油鍋炸至色金黃時,撈出瀝油。
3.把白菜切成小塊,放入加有鹽的沸水鍋煮熟后,撈出來放入大碗,再依次擺入水發(fā)海帶絲、水發(fā)野菌、炸好的五花肉片和兩種肉丸子,另外放上姜片、蔥結(jié)并灌入適量調(diào)好味的鮮湯。
待入蒸籠蒸80分鐘后,取出來揀去姜片和蔥結(jié),另外撒少許的蔥花成菜。
紅燒野豬肉
原料:野豬肋條肉500克尖椒節(jié)150克姜塊、大蒜、干辣椒節(jié)、花椒、香料、豆瓣醬、鹽、味精、料酒、濕淀粉、鮮湯、菜油各適量
制法:
1.把野豬肋條肉放炭火上,燒至肉皮已焦時,放入溫水盆浸約半小時,隨后刮洗干凈并切成小塊。
2.鍋里放油,燒至七成熱時倒入野豬肉塊,煸干水汽才加料酒、干辣椒節(jié)、花椒、香料、姜塊和豆瓣醬,炒香后摻入鮮湯,加鹽和味精并改用小火,煨至肉熟時揀去香料、干辣椒節(jié)和姜塊。
3.另鍋放少許菜油燒熱,下青尖椒節(jié)煸至表皮發(fā)白時,加入大蒜并把燒好的野豬肉連湯帶汁地倒入鍋中。待小火煨5分鐘后,用濕淀粉收汁,起鍋裝盤便好。
手抓羊排
原料:鮮羊排750 克洋蔥絲100克辣椒面、花椒面、香料、老姜(拍破)、香菜、鹽各適量
制法:
1.把鮮羊排斬成大塊,漂洗凈血水后,放入沸水鍋并加老姜、香料和適量的鹽煮熟。
2.出菜時,把洋蔥絲放盤中墊底,另將煮熟的羊排與湯汁一起舀入盤中,隨配辣椒面、花椒面、鹽和香菜碟上桌。
蕎涼粉
原料:蕎麥粉200克自制麻辣調(diào)料醬50克蔥花適量食用堿少許
制法:
1.取清水600毫升入鍋燒沸,另將蕎麥粉納盆,加入適量清水?dāng)嚦珊隣詈螅谷敕兴伈⒏男』饠?0分鐘。再把食用堿加少許的清水調(diào)勻,入鍋攪煮2分鐘后,起鍋倒入容器中,晾涼即成蕎涼粉。
2.把蕎涼粉切成條(或片)裝盤,澆上麻辣調(diào)料醬并撒上蔥花即成。
花椒土鱔魚
花椒土鱔魚
把鮮活鱔魚宰殺治凈,去骨切成長條后,投入熱油鍋稍炸。另把土豆片和水發(fā)木耳放進加有油鹽的沸水鍋煮熟,放缽里墊底待用。
鍋里放少許油燒熱,投入泡小米辣、泡姜片、泡蒜片和泡椒末炒香后,摻雞湯并加鹽、味精和胡椒粉調(diào)味,等下入鱔段煮至剛熟時,出鍋盛在墊有底料的缽內(nèi),撒上香蔥節(jié)并舀入用熱油熗香的干青花椒,即成。
蝦干豆腐
蝦干豆腐
把日本豆腐切成短節(jié),下高油溫鍋里炸至表面色金黃時,撈出來瀝油后,擺在燒燙的鐵板上。另用溫水把蝦干和小珧柱漲發(fā)好。
鍋里放雞油燒熱,投入蒜瓣、蝦干和小珧柱炒香,摻雞湯并加入鹽、蠔油、雞粉和胡椒粉調(diào)味后,用濕生粉勾薄芡,出鍋裝在燒燙的鐵
板內(nèi),撒蔥花便可上桌。
豉香耗兒魚
豉香耗兒魚
把耗兒魚治凈,加鹽、胡椒粉、花椒、干辣椒節(jié)、姜片、蔥段和料酒一起拌勻,腌漬2小時后,下入六成熱的油鍋,炸至外表金黃時撈出來待用。
鍋留少許底油,投入姜片、蒜片、八角、香葉、泡椒節(jié)和陽江豆豉炒香后,摻雞湯并加入蠔油、味精、雞精、胡椒粉和雞飯老抽調(diào)好味道與顏色,隨后下耗兒魚,小火燒至亮油汁干時,揀出耗兒魚裝盤,最后舀上豆豉便好。
注意:摻湯量應(yīng)當(dāng)以淹過耗兒魚為宜。
香辣格格肉
香辣格格肉
把豬頸肉切成丁,加鹽、花生醬、蒜水、味精、白糖和生粉拌勻,腌漬待用。
鍋里放色拉油燒至六成熱,下豬肉丁炸至外表金黃時,倒出來瀝油。鍋留底油,下干辣椒節(jié)和青花椒炒出香味,倒入豬肉丁翻炒的同時,加入味精和酒鬼花生,一起炒勻便可出鍋裝盤。
酸豆角剁椒蒸黃魚
酸豆角剁椒蒸黃魚
把黃魚治凈并裝盤,先把酸豆角碎和剁椒碎放在魚身上,再撒鹽、味精、白糖和少許的胡椒粉,淋紅油并入籠蒸熟,取出來趁熱撒些蔥絲便上桌。
寧波烤菜
寧波烤菜
鍋里加花生油燒熱,把小白菜放進去炒5分鐘,其間只需要加少許的鹽。等到把小白菜的水分煸出來一部分后,再加入少許的醬油和白糖燜5分鐘,直到小白菜變成醬色以后,撒入味精翻勻,便可出鍋裝盤。
蝦干醬油肉蒸百葉包
蝦干醬油肉蒸百葉包
1.把豬肉末、馬蹄丁、香菇末、蔥花、姜末、鹽和味精放一起,調(diào)成豬肉餡后再用百葉包成百葉包,將其上籠蒸熟以后待用。
2.把蒸好的百葉包擺在盛器內(nèi),再把醬油肉片和蝦干擺在上面,隨后倒入咸鮮味的鮮湯,等上籠蒸30分鐘才取出來,撒上蔥絲和紅椒絲便可上桌。
-酸菜人參果
夏日里,清新的菜肴是很多酒樓的主打菜,而我下面要為大家推薦的這些菜品,幾乎每一道都給人一種清新之感,相信這清新之風(fēng)能引領(lǐng)夏日餐桌的流行潮。
酸菜人參果
1.把人參果用挖球器挖成小球,然后逐個裹一層生粉,直接下到六成熱的油鍋里炸一遍,撈出來后控油。
2.炒鍋里放入少許的油燒熱,先把酸菜末和紅椒丁放進去炒香,再下人參果、芝麻、鹽、味精、白糖等炒入味,最后起鍋裝盤成菜。
淺談凍菜的制作及要領(lǐng)
淺談凍菜的制作及要領(lǐng)
凍,是利用原料本身的膠質(zhì)或另加豬皮、瓊脂(也叫凍粉)等輔料,經(jīng)熬制后,再晾冷凝結(jié)成塊,最終達到成菜晶瑩透明、鮮嫩爽口的一種烹制方法。凍菜以咸鮮味為主,也有部分為甜味。咸鮮味的凍菜,有加醬油(或糖色)和不加醬油兩種,不加醬油的凍菜,透明度更高,俗稱水晶菜。甜味凍菜,香甜可口,清爽味濃,為夏令佳品。
一、凍菜的制作要領(lǐng)
以豬皮制成的凍菜硬度適中,富有彈性,咬口極佳,而以瓊脂制成的凍菜則質(zhì)地細膩,菜肴入口,舌尖一頂即化為滿口鮮湯。不管用哪一種原料制作,都需掌握以下要領(lǐng):
1.要做好凍菜,熬制湯汁是關(guān)鍵。一般用瓊脂較易掌握,瓊脂與水的比例以1∶70~100之間為宜,熬煮時要先把瓊脂浸泡至軟,然后放入清水鍋,小火熬至溶化即可。皮凍熬制相對比較復(fù)雜,最好選用豬脊背和腰肋部位的皮,并且要除去肥膘和殘毛,然后放入清水鍋,用小火煮爛。一些經(jīng)燜燒、鹵煮等方法制成的凍菜,如對成菜色澤要求不高,也可將肉皮切碎,與其他原料一起下鍋烹制。倘要做水晶凍菜,則最好將治凈的豬皮放盆里,摻入清水再上屜蒸爛,然后再放入主料晾冷成凍菜。
2.做水晶凍菜,一般湯汁濃度不宜太高,瓊脂或豬皮的用量越少越好,成品以能結(jié)凍不塌為原則。
3.制作水晶凍菜,主料應(yīng)選擇鮮嫩無骨、無異味的原料,而且要處理得比較細碎,一般以切成小片為宜。原料多經(jīng)水煮制熟,以保證色澤白凈,有些經(jīng)上漿滑油的原料,一定要盡可能地除去油脂。加入配料則主要是為了配色,因此應(yīng)選用那些色彩鮮明、質(zhì)地脆嫩的原料。另外,在湯汁結(jié)凍前,還應(yīng)將主料擺列整齊或使其均勻地分布在湯中,以便改刀時每片都有主料。水晶凍菜的主配料還可以組合成一定的圖案,以增加美感。
4.凍菜口味以清淡不膩為主,尤其是水晶凍菜。
二、凍菜舉例
凍羊羔(咸鮮味)
鍋內(nèi)摻水,放入醬油、黃酒、白糖、大蒜、白蘿卜和香料袋,再加入適量糖色調(diào)好顏色,接著放入汆過水的羊羔腿,煮至軟爛時,撈出羊腿去骨,把羊肉切成片,分裝在兩個容器內(nèi)。另撈去湯汁中的料渣待用。
把豬肉皮放入清水鍋里煮一會兒,撈出來拈去殘毛并洗凈,剁碎了后放入煮羊肉的原湯里,小火熬至湯濃稠時,加入味精,隨后出鍋倒在裝有羊肉的容器內(nèi),即成。
水晶雞(咸鮮味)
白條雞放沸水鍋里浸熟,撈出來晾冷后,斬去雞頭和爪,另取下雞腿肉、雞脯肉片成片,雞骨、雞頸和雞翅則斬成塊。
取小碗10個,把雞肉片鋪在碗底,再整齊地擺放青豆、火腿片和冬菇片,另把雞頸塊、雞翅塊等放在碗當(dāng)中。
鍋里摻入雞湯,燒至將沸時,倒入鮮雞血清湯,等撇去浮沫并撈出雞血后,改小火,加入鹽、黃酒、味精和瓊脂,熬化并稍煮后,分裝在小碗內(nèi),晾涼待用。出菜時翻扣在盤里便成。
水晶橘子(甜味)
鍋內(nèi)摻清水,放入白糖和瓊脂熬化并煮一會兒,再用紗布過濾去料渣待用。
把罐頭橘瓣擺放在方盤內(nèi),再倒入熬化的湯汁,等晾冷后送入冰箱。食用時,取出凝結(jié)成凍的成品,切成塊裝盤,最后澆檸檬汁上桌。
給肥腸變個花樣--涼拌肥腸
涼拌肥腸
把肥腸治凈,在白鹵水鍋里先鹵熟,撈出晾涼后,切成大片。
將鹵肥腸片納盆,加大蔥節(jié)、蒜末、刀口辣椒、花椒粉、鹽、雞精、紅油和香油先拌勻,裝盤后再撒些香菜節(jié),即成。
給肥腸變個花樣--茶菇爆腸
茶樹菇爆腸頭
此菜突出的是辣香與豉香融合的風(fēng)味。
取治凈的肥腸頭放高壓鍋里,摻入加有多種香料制成的鹵水,上火壓至軟熟撈出,晾涼后切成條。
凈鍋上火放油燒熱,先下水發(fā)野生茶樹菇炸香撈出,再下肥腸頭爆香,倒出瀝油。鍋留底油,先下干辣椒節(jié)、豆豉、青椒塊、姜末和蒜末炒香,然后倒入茶樹菇和肥腸頭,加鹽、白糖、生抽和味精炒香,然后撒蒜苗節(jié),稍炒即可裝盤。
給肥腸變個花樣--嫩兔肥腸
嫩兔肥腸
把凈兔肉剁成丁,先納碗加鹽、料酒和生粉碼味上漿,待入油鍋滑熟后,倒出來瀝油。另把鹵肥腸切成小塊。
凈鍋里放油燒熱,下干辣椒節(jié)、小米椒節(jié)和青花椒熗香后,摻入提前制好的川式紅湯,另把兔肉丁和肥腸塊下鍋,調(diào)成家常口味,稍煮一會兒淋青花椒油,起鍋盛于墊有汆熟的青筍絲和豆芽的窩盤內(nèi),即成。
三色魚米
三色魚米
此菜是用肉質(zhì)細膩、營養(yǎng)豐富的太湖白魚肉加工制成的魚米,再與玉米粒、黃瓜粒和胡蘿卜粒合烹而成。成菜色澤艷麗,質(zhì)嫩味美。
原料:
聽裝白魚米250克
玉米粒50克
黃瓜100克
胡蘿卜75克
料酒3毫升
精鹽4克
味精2克
蔥姜水5毫升
濕淀粉5克
植物油25毫升
麻油5毫升
雞清湯75毫升
制法:
1.把白魚米改刀成粒。另把胡蘿卜和黃瓜分別切成0.5 厘米見方的粒,然后與玉米粒一起放入沸水鍋里焯一水便撈出。(見圖1、2)
2.凈鍋放入植物油燒熱,倒入玉米粒、胡蘿卜粒和黃瓜粒略炒,摻雞清湯燒沸后,調(diào)入精鹽、料酒、姜蔥水和味精,倒入白魚米燒入味,用濕淀粉勾薄芡,淋麻油,起鍋裝碟即成。(見圖3~6)
說明
烹炒此菜的速度要快,放入魚米后要輕輕翻炒,防止碎爛。
川版臭鱖魚的制作
臭鱖魚是徽式風(fēng)味名菜,當(dāng)?shù)厝怂追Q“腌鮮魚”。“腌鮮”在徽州土話中有臭的意思,不過這臭鱖魚卻是聞著臭、吃著香。成菜后,鱖魚的骨刺與魚肉自動分離——肉呈蒜瓣狀,醇厚入味,同時又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安徽人制作臭鱖魚,一般是把鱖魚宰殺治凈后,用淡鹽水浸沒并放置于室溫25℃左右的環(huán)境中,腌漬六七天后,鱖魚便散發(fā)出似臭非臭的氣味。隨后,把腌好的鱖魚入油鍋煎至表面金黃酥硬時,配豬肉片、筍片、鮮湯等下鍋,燒至入味且收汁便好。
我的師叔在去安徽考察時,對當(dāng)?shù)氐某赭Z魚一見鐘情,回四川后,他便開始試制此菜。剛開始,師叔是用徽式傳統(tǒng)方法制作,可是效果并不好,后來在腌鱖魚時,他又試著加入了臭豆腐,這樣一改,只需腌漬3天便可以用來做菜了。另外,他在入鍋燒制時,還加了小米辣,以增加鮮辣的味道。
原料:鱖魚1條(約450克) 王致和臭豆腐2 塊豬肥瘦肉粒50克青豌豆50克姜粒、蒜粒、小米辣圈各10克蔥顆15克蔥末50克姜末20克花椒5克鹽、料酒、味精、美極鮮醬油、鮮湯、香油、紅油、香料油、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把鱖魚宰殺治凈后,在魚身兩側(cè)分別剞十字花刀。另取蔥末、姜末、花椒和料酒放碗里拌成腌漬料。另把王致和臭豆腐攪成泥狀待用(見圖1)。
2.取一半臭豆腐泥均勻地抹在魚身上,納盆并加入腌漬料,拌勻后腌漬4小時(見圖2)。
3.把鱖魚腹部兩側(cè)的肉分開放在托盤里,用手稍壓使其盡量變得平展,再取重物壓在魚背上,將其壓扁以后,取掉重物并抖去魚身附著的腌漬料,放盆里并用保鮮膜封好,隨后放冰箱里腌漬3天(見圖3)。注:用重物壓鱖魚,一是為了讓魚肉更入味,二是為了使成菜的形狀更美觀。
4.鍋里放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時,下腌好的鱖魚浸炸至內(nèi)熟且表面呈金黃色,倒出來瀝油(見圖4)。
5.鍋里放香料油燒熱,下豬肥瘦肉粒、姜粒和蒜粒一起炒香,再放入剩下的臭豆腐泥炒勻,摻鮮湯燒開以后下鱖魚,轉(zhuǎn)小火燒制(見圖5、6)。
6.下入青豌豆和小米辣圈繼續(xù)燒制,其間加鹽、味精和美極鮮醬油,待豌豆燒熟且汁水將干時,撒入蔥顆并淋香油和紅油,出鍋裝盤便好(見圖7、8)。
美味鱈魚
豉香鱈魚
原料:
鱈魚,白蘭地,豆豉,豆豉香辣醬,蒸魚豉油,大蔥,胡椒粉,油,鹽,蒜
做法:
1.鱈魚放微波爐解凍,洗干凈,用鹽,白蘭地,胡椒粉腌制幾分鐘。
2.把鱈魚放進微波爐,高火5分鐘
3.在此期間,切碎大蔥,蒜,燒熱炒鍋,放油,放大蒜和豆豉香辣醬,豆豉慢慢爆香,最后放大蔥和鹽,倒進蒸魚豉油燒開。
4.把做好的鱈魚拿出來,把鍋里的醬汁澆到鱈魚上即可。
醬烤鱈魚
材料:
鱈魚,鹽,黑胡椒,橄欖油,醬
做法:
1.適當(dāng)?shù)妮p壓鱈魚,把水分盡量的吸干就可以開始調(diào)味了。
2.撒上一些些鹽,一些些黑胡椒,一些些橄欖油,拌勻,然后就是抹醬了,在鱈魚表面均勻涂上一層,腌15-20分鐘。
3.烤箱200度烤制10-15分鐘,不用翻面,取出來裝盤的時候再淋一些醬在魚上就可以了。
麻辣鱈魚
主料:
鱈魚500g,胡蘿卜100g,青椒100g
調(diào)料:辣椒醬80g,麻椒10g,糖鹽味精適量,蔥姜蒜各20g,高湯一鍋備用
做法:
1.將雪魚過油,炸至金黃色取出,胡蘿卜、青椒切絲;
2.將鍋內(nèi)放少許油,將辣椒醬炒出紅油,倒入雪魚,放入蔥姜蒜,加入高湯,放入少許白糖;
3.蓋上鍋蓋燜制7-8分鐘,將切好的胡蘿卜、青椒絲倒入,鹽、味精少許,翻炒出鍋。
香煎銀鱈魚
材料:銀鱈魚片,蔥,姜,尖椒,淀粉,蒸魚豉油
做法:
1.銀鱈魚洗凈、兩面沾上干淀粉;蔥、姜、尖椒切絲
2.放平底鍋中用小火煎
3.兩面煎微黃色,撒蔥姜絲
4.倒上蒸魚豉油,繼續(xù)加熱使魚入味
5.撒上尖椒絲,裝盤。
韓式烤鱈魚
材料:
鱈魚1片,洋蔥碎20公克,蒜碎20公克,白芝麻10公克,韓國辣椒粉15公克,醬油20㏄,香油20㏄,糖10公克
做法:
1.所有調(diào)味料及除了鱈魚之外其余材料拌勻成腌醬備用。
2.鱈魚洗凈、瀝干,放入作法1的腌料中腌約10分鐘備用。
3.將作法1的鱈魚放入烤箱中,以180℃烤約10分鐘即可。
阿拉斯加鱈魚卷
材料:鱈魚肉200克,墨魚肉100克,日本海苔片3張,雞蛋5只,胡蘿卜5克
調(diào)料:鹽15克,雞粉15克,花雕酒10克,蔥姜汁10克,蒜蓉辣椒醬10克,草莓醬10克,生粉20克
做法:
1、將狹鱈魚和墨魚肉用絞肉機絞成肉泥,加入三個雞蛋清、鹽、雞粉、花雕酒、蔥姜汁、水100克、生粉,慢慢攪拌至上勁后放入冰箱內(nèi)餳20分鐘待用,胡蘿卜切成0.5厘米見方粗的條。
2、將剩余的雞蛋打勻后用平底鍋小火煎成蛋餅,冷卻后先在上面均勻的抹上魚肉泥,再蓋上日本海苔片,然后在海苔片上再抹一層魚肉泥,將切好的胡蘿卜條放在中間,卷成蛋卷狀。
3、將卷好的魚卷放入蒸籠用小火蒸25分鐘后取出,冷卻后切成0.5厘米厚的片裝入盤中。
4、另將蒜蓉辣椒醬和草莓醬調(diào)勻后作為蘸料即可。
【家常菜】干煸紅燒肉
把紅燒肉做二次加工,就是想改變它固有的口感,因為油炸過的紅燒肉,內(nèi)里依然能保持鮮嫩多汁的特點,同時外表也變得酥脆可口,加上用了干辣椒和花椒來調(diào)味,故成菜頗有特點。
這里用到的紅燒肉,雖然是依照傳統(tǒng)方式燒制出來,但是卻沒有煨得那么軟爛,并且咸味也較輕。在把紅燒肉燒好以后,要揀出來單獨存放,而不宜在汁水里浸泡,以免影響成菜的口感。
1. 把土豆切成粗條,下五成熱的油鍋里炸至八分熟時,撈出來待用(見圖1)。
2. 鍋入色拉油燒至四成熱,把紅燒肉放進去炸至表皮呈金紅色時,加入預(yù)炸過的土豆條一起翻炒,等到土豆條熟透以后,倒出來控油(見圖2、3)。
3. 鍋里留少許油,倒入紅燒肉和土豆條煸炒幾下,再下干紅辣椒和干花椒續(xù)炒出香味,接著把蒜片、雞粉、白糖、味精和鹽加進去翻炒1 分鐘,出鍋前撒入蔥花炒勻,即可裝碗上桌(見圖)。
【家常菜】鲊海椒排骨
這里的鲊海椒是于誠專門從老家萬州發(fā)運過來的。把油炸過的鲊海椒和排骨搭配起來做菜,成菜口感酥脆鮮香。
1. 鍋入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時倒入鲊海椒,炸2 分鐘至鲊海椒變得酥脆時,倒出來控油(見圖)。
2. 把豬排骨剁成小塊,加入鹽、味精、料酒、生抽等腌漬10 分鐘
后,再下五成熱的油鍋里,炸熟以后撈出來待用。
3. 鍋里留少許油,下姜末和蒜末炒香以后,把炸熟的排骨段放進去,接著加鲊海椒、蔥花、鹽、味精、雞粉和醬油,翻炒2 分鐘即可起鍋裝盤(見圖)。
【豆腐制作篇】佛手豆腐
佛手豆腐
原料:豆腐400克 豬肥肉60克 豬瘦肉40克 西蘭花100克 白菜心1個 雞蛋1個 姜米5克 蔥花10克 鮑汁、南瓜泥、鹽、胡椒粉、味精、雞精、濕淀粉、鮮湯各適量。
制法:
1.去掉豆腐四周的硬皮,用刀壓成泥;另把豬肥肉和豬瘦肉剁成末。
2.把豆腐泥和豬肉末放缽里,磕入雞蛋攪勻,等加鹽、胡椒粉、味精、雞精和濕淀粉后,順著一個方向攪打上勁,最后放入蔥花和勻就做成了豆腐餡(見圖1)。
3.切去白菜菜幫,取葉投入沸水鍋汆一水后,放冷水盆里投涼,撈出來瀝水待用(見圖2)。
4.把白菜葉鋪在盤子里,然后逐一舀入豆腐餡并分別包好,待入籠蒸10分鐘后,取出來擺盤邊即成佛手豆腐。盤中間則擺上汆熟的西蘭花(見圖3)。
5.鍋里摻鮮湯,加鮑汁和南瓜泥先攪勻,放鹽和味精調(diào)味后,再用濕淀粉勾薄芡,起鍋舀在盤里的佛手豆腐上,即成(見圖4~6)。
【豆腐制作篇】神仙豆腐
神仙豆腐
原料:豆腐600克 豬肥瘦肉200克 濕淀粉100克 面粉100克 蛋清300毫升 番茄醬、姜蔥汁、鹽、胡椒粉、白糖、味精、濕淀粉、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先去掉豆腐四周的硬皮,用刀壓成泥;另把豬肥瘦肉剁成末(見圖1)。
2.把豆腐泥和豬肉末納缽,加入蛋清、濕淀粉、面粉、姜蔥汁、鹽、胡椒粉和味精,順著一個方向攪勻,做成神仙豆腐餡(見圖2)。
3.鍋里放色拉油燒至四成熱時拖離火口,用手把神仙豆腐餡擠成丸子,然后用小勺舀入油鍋(見圖3)。
4.待逐一制完后,上火炸至表面呈金黃,撈出來瀝油后裝盤,待用(見圖4、5)。
5.鍋里放少許色拉油燒熱,先下番茄醬炒香,摻少許清水再加鹽和白糖調(diào)味,等用濕淀粉勾薄芡后,出鍋舀在盤中神仙豆腐上面即成(見圖6~8)。
說明:炸好的神仙豆腐丸子,也可以放在墊有洋蔥絲的燙鐵板上面,用汆熟的菜心圍邊后,舀上炒好的家常汁,最后撒蔥絲和紅椒絲點綴上桌。
【家常飯】斑斕揚州炒飯
一份色彩斑斕的揚州炒飯
揚州炒飯又叫揚州蛋炒飯,在謝諷的《食經(jīng)》中有寫道:“越國食碎金飯”,即是揚州蛋炒飯的前身。相傳最早是由大運河的船夫在船上煮稀飯時,撈些未煮熟的干米,烘煮成干飯,再加雞蛋和小香蔥炒制而成。后經(jīng)歷代廚師的逐步創(chuàng)新,并融合江蘇菜的特點,現(xiàn)在已經(jīng)形成風(fēng)味各異、品種繁多的揚州炒飯,如蛋清炒飯、金裹銀蛋炒飯、月牙蛋炒飯、蝦仁蛋炒飯、火腿蛋炒飯、三鮮蛋炒飯、什錦蛋炒飯等。
欲做一份上好的揚州炒飯,米的選用、米飯的熟制程度、蛋液的用量,以及炒制的時間和火候,這些都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所在。李大鋒是揚州食味鮮酒家的廚師長,他在制作揚州炒飯時,還是運用最為常用,又最傳統(tǒng)的方式去炒制。他選用質(zhì)量上乘的粳米,浸泡蒸熟后,還要再放一整夜,第二天才能用來做炒飯。米飯經(jīng)過擱置一夜后,多余的水分就會蒸發(fā)掉,米粒分明,在炒制的時候,米粒不相粘連,也更容易吸收滋味,所以吃起來更香。
揚州炒飯配料相當(dāng)豐富,有雞蛋、青豆、珧柱、熟雞脯肉丁、熟雞肝丁、熟雞胗丁、竹筍丁、火腿末、蝦仁、海參丁、香蔥末等十余種之多。不過,在如今的很多餐館里,已經(jīng)很難見到配料如此豐富的揚州炒飯了。像李大鋒這樣的廚師,更多是選用雞蛋、蝦仁、海參丁、青豆、雞脯肉丁、火腿丁、竹筍丁、香蔥末作為配料做揚州炒飯,另外再用揚州本地的蝦子醬油調(diào)味。
做揚州炒飯,要分兩步,先是炒配料——只需將蝦仁、海參丁、青豆、雞脯肉丁、火腿丁、竹筍丁和香蔥末放鍋里加油翻炒。在下鹽、料酒和蝦子醬油炒入味后,再摻入少許鮮湯稍燜,且要保證炒好的輔料帶有少許的湯汁,以便于后續(xù)和米飯同炒時,讓米飯入味。接下來才是炒飯。炒鍋放色拉油,下雞蛋液,見蛋液快要凝固時,就要放入隔夜米飯,直到炒至飯粒松散熱透,這時倒進事先炒好的輔料(約2/3)并加鹽、料酒和蔥花炒香,裝盤后再倒上剩余的輔料,一份揚州炒飯就做好了。
【家常小點】美味炸麻葉
美味炸麻葉
原料:面粉500克雞蛋5個黑芝麻、白芝麻各20克鹽、味精、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把面粉、雞蛋、黑芝麻、白芝麻、鹽和味精納盆,緩緩加入適量的清水,揉勻成稍硬的面團(見圖1、2)。
制法:
2.取面團放在案板上,用搟面棍搟成薄片,切成長約10厘米、寬約5厘米的面片,并在面片中間劃兩刀(見圖3、4)。
3.鍋里放油燒至六成熱,把面片入油鍋炸至色金黃,撈出裝盤便好(見圖5、6)。
【家常小點】家常炸咸食
炸咸食
原料:面粉500 克雞蛋5個紅蘿卜300克白蘿卜400 克鹽、胡椒粉、味精、色拉油各適量香菜少許。
制法:
1.把紅蘿卜和白蘿卜分別切絲,納盆先加雞蛋、鹽、胡椒粉和味精拌勻,再加面粉并緩緩加入適量清水拌勻成漿糊狀(見圖1~4)。
2.凈鍋放油,把拌好的蘿卜絲糊逐一搛入油鍋,炸至色金黃且酥脆時,撈出裝盤即成(見圖5、6)。
【香辣腸頭】
香辣腸頭突出的是干辣椒的香辣和鮮花椒的麻香味。先是把鹵熟的豬大腸頭切成條,待下入高油溫的油鍋里炸酥后,撈出來瀝油。鍋里留底油,下干辣椒、姜片和蒜片先熗香,再放炸好的腸頭條略炒幾下,接著下香辣酥、青椒節(jié)和鮮花椒,調(diào)味炒勻后,淋一點香油,翻勻便出鍋裝盤。
【改良版酸菜魚】做出的魚肉細嫩鮮美,而且片張完好,不破不碎。
我們大家都熟悉的酸菜魚,其實在川內(nèi)各地做法上還是略有差別,比如有的地方重用胡椒粉提辣增鮮,有的地方愛用泡辣椒賦辣增香,有的地方喜歡在起鍋前舀一點現(xiàn)炒香的蒜末或姜末……
這里我要介紹的酸菜魚,是在樂山地區(qū)流行酸菜魚制法的基礎(chǔ)上改良而來。簡單說就是魚片在上漿后并不是與酸菜魚湯同煮,而是先單獨入沸水鍋汆斷生,然后撈出來放到已經(jīng)制好的酸菜魚湯里邊,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不僅魚肉細嫩鮮美,而且片張完好,不破不碎。
原料:草魚1 條(約1000克) 農(nóng)家酸菜片150克泡姜片25克野山椒節(jié)20 克雞蛋清1 個蒜片、蒜末、蔥花、花椒、鹽、胡椒粉、白糖、味精、鮮湯、生粉、化豬油各適量
制法:1.把草魚宰殺治凈,取帶皮的凈魚肉片成大片,納碗加鹽、雞蛋清和生粉先行碼味上漿;另把魚頭、魚尾及魚骨剁成塊(見圖1)。
2.凈鍋放化豬油燒熱,下花椒、蒜片、泡姜片、野山椒節(jié)和酸菜片炒香后,摻入鮮湯熬2分鐘,待酸香味熬出來時,放入魚頭尾及魚骨塊,等到加鹽、胡椒粉、白糖和少許的味精煮熟后,再連湯帶汁地倒在大土缽內(nèi)(見圖2~4)。
3.鍋洗凈摻入清水,燒至微開便放入魚片煮至斷生,撈出來盛在大土缽內(nèi)(見圖5~7)。
4.往魚片上面撒蔥花,另把用化豬油炒香了的蒜末舀上去,即成(見圖8、9)。
酒釀鱸魚
烹制河鮮時加酒釀和豬油來調(diào)味,是一種“鮮上加鮮”的做法。與干蒸鱸魚相比,酒釀鱸魚的味道更為鮮美。
制法:
1.把鱸魚宰殺治凈,在魚身的兩側(cè)剞刀,再加鹽、白胡椒粉和料酒腌漬10 分鐘。
2.把腌好的魚擺盤,撒上蔥絲和姜絲,接著把酒釀倒在魚身上,然后放蒸籠里蒸3 分鐘后,揭開鍋蓋后,淋上鮮味醬油10 毫升和化豬油10 克,再續(xù)蒸6 分鐘,取出后往魚身上撒紅椒圈并澆上熱油即可。
孜然排骨
1.將鮮豬肋排斬成塊,投沸水鍋里汆去血水后,再放入川式鹵水鍋鹵熟了,撈起來,瀝水后待用。
2.鍋里入油燒至五成熱時,下排骨炸至色金黃,撈出來后瀝油(見圖1)。
3.鍋留底油并放入炸過的排骨,加花椒面、海椒面、孜然粉、雞精、味精和蔥花炒勻后,起鍋裝盤便好(見圖2~4)。
辣子魚
1.將草魚宰殺治凈后,橫刀片下兩扇凈魚肉,再斜刀片成片并改刀成蝴蝶形。納盆后加雞精、味精、鹽和生粉碼味。另往鍋里放入混合油燒熱,下姜米、大蔥結(jié)、蒜末、青花椒粒和干海椒節(jié)炒香后,加少許高湯熬至湯汁濃稠,即得到辣子魚的底料。
2.往開水鍋里下入碼好味的魚片,汆至魚片發(fā)白且八成熟時,撈入加有適量底料的盆里(見圖1~2)。
3.炒鍋入油燒至六成熱,下豆瓣醬、青花椒粒炸至現(xiàn)金黃色時,放入干海椒炸香,起鍋澆在盆中魚片上,即成(見圖3~6)。
芝士香焗土豆泥
原料:土豆400克洋蔥粒60克馬蘇里拉奶酪絲100克甜豌豆50克培根粒50克低筋面粉20克牛奶300毫升淡奶油50克無鹽黃油40克羅勒碎末、鹽、黑胡椒碎粒各適量
制法:
1.土豆削皮后切成厚片,放蒸鍋里蒸20分鐘取出來,趁熱與甜豌豆、洋蔥粒、黃油(20克)、鹽和黑胡椒碎粒一起混合拌勻。
2.鍋里放黃油燒化,下入已過篩的低筋面粉并倒入牛奶和淡奶油攪拌均勻,煮至湯汁黏稠時,加入鹽和羅勒碎末,攪勻即成奶油白醬。
3.把拌好的土豆泥放入焗盤內(nèi),用刮刀抹平。
4.倒入先前已做好的奶油白醬。
5.撒入培根粒、馬蘇里拉奶酪絲和少許的羅勒碎末,再送入底火190℃、上火200℃的烤箱里,烤15~20分鐘,觀察表面的乳酪已變色時,取出來即成。
碎嘴嘮叨:
1.速凍甜豌豆最好是先在開水鍋里汆燙一下,以去除表皮的苦澀味。
2.土豆蒸好后,一定要趁熱加洋蔥粒和黃油攪拌,因為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出黃油和洋蔥的香味。
3.烘烤時要注意觀察乳酪的變化及狀態(tài),烤至自己滿意的色澤即可出爐。 商嶸/文、圖
干烹香茄
原料:茄子300克雞蛋液50克干辣椒節(jié)、蒜米各10克花椒5克香菜、鹽、白糖、辣鮮露、雞精、味精、生粉、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把茄子切成長滾刀塊,納盆后加入鹽、雞蛋液和生粉,拌勻待用。
2.鍋里放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時,下茄條炸至表面金黃硬脆時,倒出來瀝油。
3.鍋留底油,投入干辣椒節(jié)、花椒和蒜米先炒香,再下炸好的茄條,翻炒的同時加白糖、雞精、味精和辣鮮露調(diào)味,出鍋盛于燒燙的煲仔內(nèi),最后點綴香菜便好。
尖椒米豆腐
原料:米豆腐300克青尖椒50克姜片、蒜片、鹽、味精、雞精、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把米豆腐切薄片,青尖椒則切成圈。
2.鍋里放熟菜油燒熱,先下姜片和蒜片炒香,再下米豆腐片,翻炒的同時放鹽、味精和雞精調(diào)味,出鍋裝盤便好。
鐵板山藥
鐵板山藥
原料:小山藥500克雞蛋液50克青紅椒粒、洋蔥粒、蒜米各5克蔥花、鹽、黑胡椒汁、辣鮮露、味精、白糖、吉士粉、濕淀粉、化雞油、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小山藥削皮洗凈,入籠蒸20分鐘后,取出來切成段。另把雞蛋煎成嫩蛋待用。
2.鍋里放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把山藥段粘勻吉士粉,再投入油鍋炸至外表金黃硬脆,撈出來瀝油后,擺在燒燙并墊有鋁箔紙的鐵板上,中間則放煎好的嫩蛋。
3.鍋里放化雞油燒熱,先下蒜米、青紅椒粒和洋蔥粒炒香,接著放入黑胡椒汁炒勻,等下鹽、辣鮮露、味精和白糖調(diào)好味后,用濕淀粉勾薄芡,出鍋舀在山藥上,最后撒蔥花即成。
脆皮核桃花
脆皮核桃花
核桃花是一種具有保健功能的山野原料,都是曬干了才拿來做菜。以前廚師都習(xí)慣把干核桃花泡漲,再加多種調(diào)料拌成涼菜,而用核桃花制作的一道熱菜——“脆皮核桃花”。此菜外酥內(nèi)糯,吃起來又別有一番風(fēng)味。
原料:
豬五花肉150克水發(fā)核桃花100克攤好的蛋皮(直徑約25厘米)2張姜米、蔥花各10克面包糠60克干生粉30克蛋液糊120克黃豆醬20克蠔油15克辣椒醬6克醬油10毫升十三香3克白糖、味精、老抽、色拉油各適量
制法:
1.把核桃花切成碎末,豬五花肉也剁碎了待用。
2.鍋里放少許色拉油燒熱,下豬肉碎炒出油時,放入蔥花、姜米、黃豆醬、蠔油、辣椒醬和老抽炒勻,下核桃花碎翻炒的同時,加入醬油、白糖、十三香和味精調(diào)好味,出鍋晾冷便成餡料。
3.把蛋皮從中間一分為二,逐一包卷好餡料,再分別滾干生粉、拖蛋液并粘緊面包糠,制成脆皮核桃花生坯待用。
4.鍋里放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時,下脆皮核桃花生坯浸炸至表面金黃酥硬時,撈出控油。
5.把炸好的脆皮核桃花改刀成小節(jié),裝盤后略加點綴便好。
【創(chuàng)意菜】砂鍋魚頭丸
砂鍋魚頭丸
這道菜是以花鰱為主料,經(jīng)分檔取料后,將魚肉先制成魚丸,再與魚頭、魚骨、青筍條等一同放入裝有麻辣紅湯的砂鍋里,煮熟便好。
其成菜的特點在于,一是可提前批量制作好麻辣紅湯和魚丸料,從而使成菜速度加快。二是一改傳統(tǒng)魚丸的制作方法,把魚肉先帶皮剁成粗粒,再加雞蛋、生粉、鹽、生抽、蔥花、姜末等拌成魚糝,用手?jǐn)D成丸狀便直接下鍋煮熟,不僅口感極細嫩,而且還打破了魚丸菜多以咸鮮口味成菜的模式。三是在制作麻辣紅湯的料里邊,有意加入了甘草水,而甘草水不僅能調(diào)和諸味,還讓魚肴成菜后變得更加鮮美。
原料:鮮活花鰱1條(約1500克) 青筍條150克麻辣紅湯2升姜末、蔥花、蔥段、雞蛋、鹽、胡椒粉、生抽、味精、雞精、生粉、化豬油各適量
制法:
1.把花鰱宰殺治凈,剁下魚頭后斬開成兩半,從魚身取下帶皮凈肉所剩下的大骨及魚尾,則剁成塊一同納盆,然后加鹽、料酒和胡椒粉拌勻腌味(見圖1)。
2.把帶皮魚肉先切成厚片,再剁成粗粒。納盆后,加入鹽、味精、雞精、生粉、雞蛋、蔥花和生抽,拌勻攪打上勁即成魚糝(見圖2~4)。
3.鐵鍋里放化豬油燒熱后,下魚頭和魚骨塊稍煎一會兒便盛入有麻辣紅湯的砂煲里燒開,隨后取魚糝擠成丸子,待下入砂鍋煮1分鐘后,放青筍條,待魚丸煮熟,便可調(diào)口味并撒入蔥節(jié)上桌(見圖5、6)。
說明:麻辣紅湯可于每天開餐前先批量制作,方法是:取凈鍋放適量的菜油和雞油燒熱,先下豆瓣醬、泡椒末、泡姜末及少許的香料粉炒香后,再摻入鮮湯燒開,待熬出香味以后,才加適量的甘草水、鹽、味精、白糖、香油和花椒油調(diào)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