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女人是我的本家妹妹,隸屬同宗同族,現年25歲,初中沒有畢業就外出打工,和老公是在鞋廠打工時認識的,相戀一年便步入了婚姻,比我早四天出嫁。其公公給人的第一印象也是憨厚樸實,婆婆是個會享福的婆婆,保養得當,喜好打扮。
老家這邊的傳統是要送彩禮的,因為知道公婆供老公上大學不容易,家中也沒多少存款,所以彩禮我沒要,后來公婆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意思意思的給了我六千塊,后來又給了兩千塊買衣服錢,金銀首飾沒有。
本家妹妹是要了彩禮的,不多不少,按照家鄉現在的習俗,要了婆家五萬塊,買衣服錢另給,金首飾一套,銀首飾一套,另外還有棉花、被面若干,這些是要做被子的,具體要送幾條被子的量,由兩家商定。
婚紗照是我和老公自己出的錢,因為本身不怎么富裕,所以選了婚紗店內最便宜的一個套系。除此之外,我還主動要求婆家婚事簡辦,沒有請婚慶公司,婚車(七輛小轎車+一個小型的公交車)也僅是勉強夠用而已。
本家妹妹的婚紗照是在市內最好的照相館照的,選的也是最貴的套系,公公婆婆給出的錢。婚車要了二三十輛,其中不包括大巴車等。婚慶公司也選的是最好的。
因為是本家,所以有些親屬既參加了本家妹妹的婚禮,也參加了我的婚禮,婚禮結束后,親屬們都說我有福氣,公婆看起來好相處,而且婆家位置也好,房子也大,交通也便利。說我本家妹妹將來又得罪受了,婆婆看起來很難對付,家里房子也小,連個喜宴都擺不起來,而且交通也不便利。
所以,親屬們一致認為,我會比本家妹妹過的好,過的幸福。
婚后,我和老公在鄭州工作,進的都是醫療行業,工資還算不錯,工作還算輕松。
婚后,本家妹妹和他老公繼續在鞋廠打工,流水線作業,加班是常有的事情。
大約是老天的安排,我和本家妹妹幾乎一前一后的懷孕,我生的是兒子,本家妹妹生的是女兒,小姑娘僅比我家兒子小了二十一天,因為沒有足月,算是早產兒。
我懷孕前七個月一直都是自己照顧自己,回老家后,便一直住娘家,直到預產期臨近,婆婆也不情不愿的接我回去照顧。
本家妹妹一直都是住婆家的,吃喝全由婆婆打理,偶爾回娘家小住。
生孩子前,我婆婆是這么對我說的:“趁著我年輕,你們生了孩子我還能幫你們帶帶。生吧,生下來孩子交給我,你們該上班上班,該掙錢掙錢。”而我公公是這么給我說的:“你放心,到時候,你媽(指我婆婆)不給帶,我不干活了回來帶孫子。”
生孩子前,本家妹妹的婆婆是這么對她說的:“我不會帶孩子,到時候看你爸媽帶不帶吧。”本家妹妹的公公沒說話。
生完孩子,我婆婆是這么對我說的:“我有病,也不知道怎么的,全身上下莫名其妙的癢,我怕傳染孩子,所以媽就不幫你帶了。”而我公公是這么說的:“XX啊,你給我下命令吧,你命令我回去帶孩子,我就回去。”
生完孩子,本家妹妹的婆婆是這么對她說的:“你是年輕人,瞌睡勁兒大,晚上孩子哭鬧也照顧不好,孩子跟我睡吧。”本家妹妹的公公依舊沒說話。
月子里,孩子很鬧,不睡大覺,鬧完了白天,鬧黑夜。我婆婆跟我窗戶對窗戶的住著,卻從來也沒起來看過孩子一眼,甚至連問一句都沒有。公公跟婆婆一樣,對于孩子的哭鬧想來是聽不見的。對于孩子的哭鬧,婆婆是這么對我說的:“小孩子哪有不哭不鬧的,你就自己受著吧。”
月子里,本家妹妹的孩子很乖,晚上偶有哭鬧,不是婆婆起來哄,就是公公起來呦。本家妹妹的婆婆是這么對她說的:“小孩子鬧鬧就沒事了,你只管睡,有我跟你爸呢。月子婆娘,得吃好睡好,才有奶。”
月子里,我一天最多吃四頓飯,三頓是湯水,一頓是正餐。時間不固定,以婆婆的喜好為準。
月子里,本家妹妹一天至少六頓飯,葷素搭配合理,按時按點兒。
月子里,寶寶拉屎把尿都我自己來,偶爾換洗下來的尿布,也都我自己洗。期間婆婆曾幫過一次忙,但僅僅是把寶寶沾了屎粑粑的尿布給扔進水盆里,而且放了兩天,直到老公奶奶實在看不下去了,自己動手去給洗了。問婆婆,婆婆說的臉不紅,心不跳,“天冷,我想等天熱了再洗。”公公也曾幫過忙,卻比婆婆更過分,直接把沾這屎粑粑的尿布掛繩子上晾曬。公公也有自己的道理:“沒關系,等晾干了,搓搓還能用。”
月子里,本家妹妹從來都沒有給女兒洗過尿布啥的,本家妹妹的婆婆也不洗,因為怕臟,所以這些都是本家妹妹的公公給洗的。大冬天的,一個人端著一盆子的尿布到井水邊打水洗。
本家妹妹那邊自來水是限用的,三天才供給一次,所以清洗尿布大多用井水,我婆家有自來水,而且廚房里還有那種自帶著可以燒很多熱水的煤爐子,隨時隨地的都有熱水供應。
我家寶寶的棉衣棉褲都外婆給做的,我媽不會針線,但為了寶寶,愣是四處找樣子,跟會做的老人學著做。婆家也給做了兩套,但卻是老公奶奶給做的。
本家妹妹女兒穿的棉衣棉褲大多都是孩子奶奶給做的,本家妹妹婆婆也不會針線,也是四處找人現學的。
小孩子穿棉衣很容易臟,所以要拆洗,第一次給寶寶拆洗婆家給做的棉褲時,我瞬間就石化了,因為那里頭裝的不是棉花而是棉絮,而且都是一小坨一小坨,泛著黃。摸著寶寶那條原本就很薄的棉褲,我哭了,因為我知道婆家的閣樓上就放著很多新棉花,我也知道老公奶奶給大姑子家孩子做的棉衣棉褲里裝的都是新棉花。老太太心疼自個兒的孫女,連帶著也心疼自己的重外孫,因為大姑子沒有婆婆。老太太也知道,我家寶貝不卻棉衣棉褲穿,因為我媽為了我結婚特意種了兩三年的棉花,雖然做了給我陪嫁的被子,但家里還有不少庫存,那些足夠給我兒子做棉衣棉褲啦。
老太太常常這么跟我說:“誰叫你們家有呢,既然有,就得給我重孫子用好的。”
本家妹妹孩子穿的棉衣棉褲也是要拆洗的,可拆開看,里面全是最好的棉花。本家妹妹的婆家也是不種棉花的,擔心外面賣的不好,孩子的爺爺特意跑了很遠,去一個遠方親戚家買得人家當年新摘新曬的棉花,而且做的很厚實。
我家寶貝馬上就兩歲了,兩年來一直都是外公外婆給帶的,吃的、穿的、玩的也都是外公外婆給張羅,婆家偶爾打電話過來,從不問寶寶,只為自己不帶孫子找各種借口推脫訴苦求原諒。因為這些事,我沒少抱怨,也沒少跟老公吵架,甚至一度鬧到要離婚,雖然沒離成,但兩個人已然有了隔膜。
本家妹妹的寶貝也快兩歲了,一直都是爺爺奶奶照看的,偶爾本家妹妹帶孩子回趟娘家,不出三天,奶奶爺爺肯定要來接回去。
我公婆總一口一個喜歡孫子,也經常對我們說要幫我們帶孩子,讓我們出去打工賺錢。可話說了兩年,依然只是說說而已。
本家妹妹的公婆從來不說自己怎么喜歡孫女,但對自己的孫女卻寶貝的很,吃穿都很仔細的照顧著。本家妹妹八個月斷的奶,之后就跟老公一起在市區打工,小孩子當然也一直都是爺爺奶奶照看著的。
我公婆在老公還沒出生前就已經在四處打工,幾十年來從未間斷,卻至今家無一分存款,還經常問老公要錢花。
本家妹妹只有公公一個人打工,但在小兩口結婚后,公婆卻拿出了七萬塊作為他們小家庭的基礎資金,讓他們過日子。
我老公月薪五六千,公司包吃包住包水電。
本家妹妹老公月薪頂死了兩千,管吃管住但得扣錢。
我老公現在穿的都是專賣店的名牌,我穿的不是淘寶打折促銷的商品,就是大商場里特價處理的。
本家妹妹老公穿的都是從商場里買的平價衣,本家妹妹自己穿的卻是專賣店的衣服。
現如今,我和老公仍在兩地分居,仍會為了錢,為了公婆不帶孩子的問題而起爭執,夫妻關系也越來越惡化,甚至現在兩人通電話都不知道要講什么。
現如今,本家妹妹和他老公在一個廠子里上班,婆婆每隔兩天就回帶孩子去看看他們,讓他們小三口團圓。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快樂。
之所以會在今天晚上寫這么多,就是因為我最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么兩個差不多同時出嫁的女人三年后的日子卻過的迥然不同,當初被親屬們認為會幸福的我們如今卻不幸福,但并不看好的本家妹妹卻過的很如意,也很甜蜜。
論學歷我們高一點,論家庭總收入,也貌似我們應該更好一點,我老公本身工資就不低,公婆也常年在外打工,老公奶奶有退休金,有補助,還有小兒子給的養老金,就是家里唯一吃閑飯的我也是帶著寶寶在肯娘家,怎么反而我婆家的日子過的緊巴巴,窮兮兮,而我和老公原本恩愛的一對兒,現在也弄得跟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樣。
而且我生的是兒子,本家妹妹生的是女兒,在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中,不也應該是我更幸福一點嗎?
想了很多,最終我明白了,一個女人的婚姻幸福不幸福要看她嫁的是個什么樣的男人,而這個男人怎么樣,卻要看他的父母,他成長的家庭環境。
我公婆是那種愛自己勝過愛對方、愛家庭、愛孩子的人,所以潛移默化下,我老公也是這種秉性。雖然他對我也不錯,可心里總是愛自己多一點的。
本家妹妹的公公是個把媳婦兒捧在手心里,暖在心頭上的人,用本家妹妹的話說,她那個婆婆自從進了家門,就沒干過什么重活,里里外外都公公操心。在那種環境下,本家妹妹的老公也像他的父親呵護母親一樣的呵護著本家妹妹。
以前看帖子,也會看到各種各樣抱怨的帖子,很多姐妹也像我一樣,把生活的不如意,婚姻的不幸福歸結于家里窮、老公不夠能干、或者婆家重男輕女而我生了女孩兒之類的等等。可反思下來,造成我們生活不如意,婚姻不幸福的源頭只是因為我們選擇了那樣的一個男人,選擇了那個男人背后的家庭和他的成長環境。
一時有感發的帖子,沒想到會引起這么多姐妹的共鳴,其實我現在的心態還算不錯,也不再糾結于公婆是否帶孩子,當然糾結了也沒用,我和老公都無法改變公婆的態度,當然作為小輩我們也不能勉強他們。
發這樣一個帖子,是想提醒自己,也是想告訴跟我一樣有困擾或者在婚姻上感覺不怎么幸福的姐妹,其實真正的幸福跟金錢無關,跟自己生了女孩兒或者是男孩兒也無關,左右我們的只是我們所嫁的那個男人,及其那個男人背后的家庭和生長環境。如果我們遇到了好的老公,好的家庭,那就努力讓自己一直幸福下去,如果你和孟澤媽咪一樣,遇到了不順心的家庭,而又舍不得解散,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強大。要知道改變你的男人可能比改變你自己還要困難。
別看孟澤媽咪現在說的很瀟灑,其實我目前也在努力著,心中當然也不時的仍有彷徨,但我相信,未來是會好的。
看了一些姐妹的留言,請原諒我一時半會兒的可能沒辦法一一的回復。我之所以選擇用這么一個對比的形式發帖,也是因為最近潛水的時候看了不少的姐妹的帖子,希望通過這樣很明顯的對比,通過我和本家妹妹的真實實例告訴姐妹們,決定婚姻幸福的因素有很多,婆家的財力、老公的收入和能力、生男生女其實都只是這些因素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很贊同一位姐妹的留言,婚姻是需要經營的,也是需要雙方面去付出的,但我個人覺得,想要經營好自己的這段小婚姻,就必須要擺脫老公背后的那個大家庭。我想很多姐妹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當和老公單獨在外面生活的時候,再大的矛盾都不是矛盾,可只要回到了那個大家,再小的矛盾也會升級爆發。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那個大家庭里,你男人的角色已經不是呵護你的老公,疼愛你孩子的父親,而是被他爹媽捧在手心里的兒子,爺爺奶奶的孫子。想當然的,你的角色也由親密愛人變成了一個外來的入侵者,想要平衡好這種關系,真的需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