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軍隊家庭主義能在日軍中發展起來?
導語:日本是一個我們談中華民族近代歷史如何都繞不過去的國家。與其避而不談,諱言如深,不如打開天窗說亮話,拿出我們大國泱泱,大朝滂滂的氣勢與胸襟。真正地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去探求日本,去走進我們今天的話題,為什么軍隊家庭主義能在日本中發展起來?
首先,在明治初期,初創的日本軍隊的復雜成分構成和封建家族制度的殘余使軍隊家庭觀念帶有濃厚的封建性和“有藩無國”性;其次,伴隨著軍隊近代化的改革和家族國家理論的形成,軍隊家庭觀念與效忠天皇思想相結合, 傳統的軍隊家庭觀念呈現出“家國一體”色彩;第三,經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后,家庭主義被大肆渲染,與家族國家理論相結合,形成了近代日本軍隊家庭主義,并上升成為日軍精神教育的“法寶”。
一、 日本民族國家危機的出現。
“芙蓉毒霧海漫漫,我自閉關眠不動 。一朝輪船炮聲來 ,驚破看花眾人夢” 。這是我國近代研究日本的奠 基者黃遵憲先生在其《櫻花歌》中 , 用來描述德川幕府因閉關而對世界茫然無知和在黑船來日時幕府的驚惶景象。現在日本中學歷史教科書《詳說日本史》記載道:“進入19世紀, 美國為了推動工業革命, 滿足太平洋航行船舶與捕鯨船的停靠與物資補給港口, 便謀劃要求日本開國。1846年, 美國派東印度艦隊司令官比特魯前來游說, 遭到幕府拒絕。1848年, 加利福尼亞發現金礦, 隨著美國西部地區的急速開發, 美國越發迫切地感到要求日本開國的必要性。1853年, 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官佩里率領四支艦隊出現在日本浦賀港, 并提交美國總統的國書, 要求日本開國。幕府由于沒有明確的應對方針, 又受到佩里強硬態度的威脅, 只能收下國書, 讓佩里暫且先離開日本”。除此之外, 還介紹了與此事件有名的狂歌:“汽船驚醒太平夜, 僅僅四艘, 夜不能寐”。總之, 對于佩里來航事件, 教科書中的一般記述多為幕府和日本民眾面對黑船 (漆成黑色的美國蒸汽艦船) 來航, 驚慌失措無計可施的情形, 最終佩里用堅船大炮威嚇日本接受美國總統的國書, 日本方面無力應對, 只能狼狽接受, 并于1854年被迫開國。史稱“黑船事件”(亦稱“黑船開國”)。
日本被迫開國后,幕府危機終于全面爆發。1854年,美國率先打開了日本大門,此后其他西方列強相繼跟進,它們以逼簽不平等條約的方式,攫取了大量殖民特權,日本的鎖國體制由此結束。開港后日本經濟急劇惡化,內外矛盾日益加劇。在民族危機的刺激下,強藩大名反對幕府專制,要求還政天皇,維護民族獨立。1868年1月,倒幕派以武力為后盾,在京都發動了“王政復古”政變,組成了以天皇為首的臨時中央政府新政府軍5月兵臨江戶城下,迫使幕末將軍德川慶喜投降,江戶幕府名實俱亡。十九世紀后半期,繼歐洲和美洲資產階級革命后,亞洲的日本也出現了一次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領域的全面革新運動。
1869年遷都東京后,以天皇為首的明治政府著手進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改革。1873年廢除武士壟斷軍籍的舊兵制,開始實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常備軍。自此,日本需要的保衛國家的軍隊開始建立起來。
二、封建傳統的殘余以及天皇專制制度的影響
幕府時期的“有藩無國”封建意識的影響藩是江戶時代的一個制度用語。在當時擁有一萬石以上的大名,他們均稱作藩主。他們的兵是傳統的武家私兵。他們效忠的對象是家主或人主。明治初期,全國還是彌漫著濃厚的封建藩國意識。有藩無國,是指軍隊不具有人民性與國家性,它的控制權在幕府的統治者手里,軍隊是一定意義上的家兵府兵,是士族士兵。日本軍隊采用家族的倫理道德來規范軍紀,將家族倫理關系與軍隊精神教育相結合,利用日本人長期以來在傳統封建家族制度下養成的絕對服從的觀念,以實現對士兵進行思想控制、驅使其唯命是從地進行侵略戰爭的軍隊教育觀。
日本軍隊家庭主義的理論土壤是家族國家理論。明治維新以來,伴隨著天皇專制政體的確立,國家近代化的進行,以及對外侵略擴張政策的實施。日本的家族制度與天皇制體制結合形成了具有軍隊擴張主義和激進民族主義色彩的國家民族主義。
我們知道,軍隊家庭主義是近代日本軍部為維護天皇在軍隊的地位和推行對外侵略擴張政策。在日本的傳統文化里,天皇是至高無上的皇,為天皇獻身是日本軍民的榮光。作為天皇,為了大日本帝國的擴張和光耀日本文化的宏偉設想,天皇順應日本軍民的愿望,承載了日本軍民對新君的厚望。
1889年,明治政府公布《大日本帝國憲法》。這部憲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資產階級的原則和精神,具有積極意義。但它規定天皇“總攬統治權”,宣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卻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這為日本走上天皇制軍國主義鋪平了道路。
當然,專制具有獨裁性質,具有說一不二的領導權。想來專制也是有好處的,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系統完備嚴整,重重膠著上官家公章,舉世權威,全民拜服,小至婆媳爭吵,大至國家風云,無疑不解,無難不化。只要天皇一聲令下,日本軍民匍匐在地,愿為日本帝國獻身。
三、戰爭的勝利與國家的強大。
1868明治政府成立—1905日俄戰爭日本勝利,不到四十年時間,日本成為亞洲唯一列強,軍隊的強大起到重要作用。日本軍隊是一支極具強悍戰斗性與侵略性的武裝 是日本借對外擴張手段實現國家近代化路線的中堅力量。而軍隊家庭主義是提升日軍戰斗意志,維持軍隊紀律,培養尚武精神,孕育效忠天皇思想的重要一環,是日軍精神教育的重要內容。軍隊家庭主義是天皇專制統治在軍隊內部權力延伸的工具,是連接大日本帝國陸海軍統帥的天皇與軍隊的紐帶。經過甲午,日俄戰爭后,日本軍隊在國內的地位極具上升。日俄戰爭的經驗之一就是士兵必須自發性的服從命令,之后便在軍隊中極力強調家庭主義。
總結:日本軍隊家庭主義可以說是“由來非一朝”,從客觀與主觀兩個方面來看,既有黑船事件的外因,又有幕府統治與天皇制度的內理,宏觀視角下,日本軍隊家庭主義的形成如山澗之水,汩汩而下矣,我們就在歷史的一隅,重新梳理不曾繚亂的脈絡。
參考文獻
1、軍隊家庭主義與明治時期日軍的精神教育[J].外國問題研究, 李慶輝
2、試論“黑船來航”事件與日本開國的必然性 王曉露
3、幕府與“黑船事件” 王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