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進化心理學與日常生活
進化心理學與日常生活
[美]賴特R.WRIGHT

作者簡介:[美]賴特R.WRIGHT

人大復印:《心理學》1997 年 04 期

原發期刊:《現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96 年第 12 期 第 14-17 頁

動物學的語言往往十分令人信服。人類被稱為“一雌一雄結合的”物種。看來,永久的一夫一妻制對我們來說是自然而然的,就象它對鵝、天鵝以及其他以諸如“愛情鳥”、“寶貝”等稱號進入我們的辭典的飛鳥一樣。一些專家說,家庭價值觀念存在于我們的基因之中。在1967年的暢銷書《裸猿》中,動物學家莫里斯(D.Morris)以令人欣慰的權威寫道,人類性欲的進化目的在于“強化一夫一妻制和維護家庭單位”。

這種情景最近受到了某種損害。首先,鳥類不再是這種振奮精神的角色模型。鳥類學家現在利用脫氧核糖核酸(DNA)指紋法,能夠檢查一只母鳥的配偶是否真是其后代的父親。結果發現,某些雌山雀如此沉湎于與雄山雀的私通幽會,以致在社交等級體系中把配偶置于次要地位。對雌家燕來說,帶有長尾的雄家燕使私通變得不可抗拒。模樣無辜的雀科小鳴鳥的私通率為40%,以及等等。在短短數年內,認為大多數鳥類是真正一夫一妻的觀點已從傳統見解變為拆穿了的神話。結果,其他一雌一雄結合的物種的忠誠受到了懷疑。

因此,認為人類天生是持久地實行一夫一妻制的我們也開始探討人類的忠誠問題。當然,你不必具有哲學博士學位就能看到,至死忠貞不渝對人們來說不象比如吃飯那樣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不過,一個正在出現的稱之為進化心理學的領域現在能對這個問題作出更精確的解釋。通過研究自然選擇過程如何形成心理,進化心理學家正在描繪人的本性的新面目,提出與促使我們進入或者離開婚姻的感覺和思想有關的新細節。

好消息是,人們注定會陷入愛情。壞消息是,他們并不注定始終留在愛情之中。根據進化心理學的觀點,對無論是女人還是男人來說,在某些時候,在某些情況下,與人通奸,對配偶反感,突然發現配偶沒有吸引力、令人氣憤和蠻不講理——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甚至變得令人氣憤和蠻不講理或許也是自然而然的,從而促使令你反感的配偶的離去。)同樣能自然而然地發現,某個各方面都出眾的富有吸引力的同事會遺憾地損害你的配偶。當我們看到一對夫婦慶祝金婚時,一種油然而生的反應是有關一條用兩條腿走路的狗的著名評論:問題不在于這種出色地完成的奇跡,而是在于畢竟做到了這件事。

這一切聽起來或許象是冷酷地聽任家庭進一步衰落的理由。可是,“自然”的東西不一定是不可改變的。進化心理學與過去以基因為中心的有關人的本性的觀點不同,它闡述人的本性的巨大適應性以及環境在形成行為方面的有力作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進化心理學證明,目前的社會環境與一夫一妻制是多么格格不入。此外,雖然這門學科沒有提出簡便易行的解決辦法,它確實指出了變化的途徑。

進化心理學的前提是簡單的。人的心理與其他任何器官一樣,被用于把基因傳遞給下一代的目的;根據這種解釋,心理所引起的感覺和思想就能得到最好的理解。因此,饑餓感與胃一樣重要,因為它有助于使我們的祖先活得長久,足以生育和撫養其后代。性欲感與性器官一樣重要,因為它直接有助于生殖。任何祖先,如果缺乏胃,或者饑餓,或者性器管,或者性欲,他們就不能成為祖先,他們能嗎?他們的特點將被自然選擇所拋棄。

這種邏輯超越了諸如饑餓和色欲等明顯的達爾文主義感覺。進化心理學家們認為,我們的日常的、不斷變化的對配偶或者未來配偶的態度——信任,懷疑,狂喜,厭惡,溫情,冷漠——都是自然選擇的作品,今天它們之所以能留在我們身上,是因為過去它們導致有助于傳遞基因的行為。

為什么進化心理學家們能如此信心十足?部分原因在于,他們的信念所依賴的是進化生物學的全部資料基礎。在各類物種中,以及在從大腦到膀胱的各種器官中,大自然注意到了基因傳遞的最精細方面。請考慮一下靈長類動物的睪丸的精巧構成:如果你找到一群雄猿并稱一下它們的睪丸的重量(實際上并不建議你這么做),你將發現一種模式。黑猩猩以及其他“睪丸相對較重”(與體重相比的睪丸重量)的動物的特點是,它們所交配的雌性十分混亂。睪丸較重的動物既不是完全一夫一妻的(例如長臂猿),也不是系統的一夫多妻的(大猩猩)。一個雄性獨占一群雌性。解釋是簡單的。當雌性與許多雄性一起生殖時,通過產生大量精液,雄性基因能有益于其自己的傳遞。哪個雄性能成功地使其基因進入特定的卵子或許完全是一個量的問題,因為競爭的一群群精子必須進行博殺。

女人的煩惱

諸如這樣的模式除了顯示大自然的精巧設計,還使一種探索工作成為可能。如果睪丸的進化是為了符合女性的行為,那么睪丸就是了解女性天生行為的線索。通過男性的睪丸,我們就能擺脫現代文化的影響,穿透史前的迷霧,看到女性在我們的進化的社會環境中如何行動:我們能夠瞥見古時女性的部分心理。

人類的相對睪丸重量介于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睪丸重量之間。這表明,女人雖然遠沒有雌性黑猩猩(它們可能是真正的性欲機器)那么狂野,但她們天生有幾分喜歡冒險。如果她們不是這樣,為什么自然選擇會用珍貴的資源來營造和維護有份量的睪丸?

還有更精確的證據證明女性天生的不忠。你可能認為,一個丈夫射出的精子數量將只取決于他已有多長時間未過性生活。錯了。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更重要的是,他已有多久沒有見到他的配偶。一個已有比如說一周未過性生活的男子能產生更多的精子,如果他的妻子因出差不在家,而不是因患感冒而整天呆在家中。總之,真正重要的是這個女人是否有機會誤入歧途。她越是有機會從別的男人那兒收集精子,她的配偶產生的精子也就越多。這再次說明,自然選擇設計這種精巧的武器,乃是為了證明這種武器具有與女性的不忠進行斗爭的某種作用。

因此,與一夫一妻制論題有關的頭號問題是:女人并不天生是忠貞的楷模。移情別戀,準備在適當情況下露一手是她們的心理的天生組成部分。這方面的第二號問題是:如果你認為女人是糟糕的,你應該看看男人。

男人的煩惱

就男人來說,來自生理學的線索同樣有助于揭示男子的心理。請考慮一下“雌雄二態”——男性和女性平均體形之間的差別。極端的雌雄二態在一夫多妻的動物中是典型的,一個雄性或許能使幾個雌性懷孕,使其他雄性沒有后代。由于獲勝的雄性往往通過與其他雄性搏斗或者恐嚇其他雄性來確保其戰利品,肌肉發達、喜愛攻擊的雄性的基因得以傳遞給后代,而不那么強大的雄性的基因就被拋入歷史的垃圾堆。雄性大猩猩如果能贏得一系列搏斗,就能獲得一大群配偶,如果贏不了,就沒有配偶。因此,雄性大猩猩的體格是雌性大猩猩的兩倍。就人類來說,男人的體格比女人大15%左右,這足以說明,男人的背離一夫一妻制就象女人的背離一樣,不僅僅是最近的文化發明物。

人類學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曾得到研究的過去或者現在的1154個人類部落中的近1000個,包括世界上的“狩錯”部落的大部分,都允許一個男人擁有一個以上的妻子。這些部落是我們能作為“祖先環境”——人類進化的社會背景,為之設計心理的環境——的現存例子的最相似的東西。人類學的假設是:在這種部落——南非的昆桑人,巴拉圭的阿克人,19世紀的愛斯基摩人——中間長大的人們的行為是十分“自然而然的”,而且,至少比在不是祖先環境的一部分——電視,汽車,因重婚而坐牢——中間長大的人們的行為更自然。

有關女性的系統的一妻多夫制或者一妻多夫——一個女人同時獨占對一個以上的男人的性接觸權——的人類學例子因逐漸消失而少得可憐。因此,雖然男性和女性在適當情況下都傾向于不忠,男子看來更深深地傾向于確實擁有第二個或者第三個配偶——擁有一大群配偶。

他們也更傾向于偶然的招花惹草。男子不那么注重性伴侶。賣淫——與某個你不認識、也不在乎認識的人發生性關系——是世界各地的男子難以抗拒地尋求的一種服務。此外,幾乎所有完全依賴視覺刺激的色情作品都是由男性消費的。

許多研究證實了女性的更有識別力的天性。一位進化心理學家對男性和女性進行調查,題目是他們愿意作為“約會”對象的人們的最低智力水平。男性和女性的一般回答都是:一般智力。那么,潛在的約會對象必須多么聰明,他們才會同意發生性關系?女性說:哦,在這種情況下,顯然必須高于一般水平。男性說:哦,在這種情況下,顯然必須低于一般水平。

在進化心理學家中間,對這種男性的來者不拒的方式的主要根源沒有爭議。一個女人,無論她有多少性伴侶,通常一年只能生育一個后代。對一個男人來說,每一個新配偶都提供了一次使基因傳往后世的實際機會。根據《吉尼斯記錄大全》,世界歷史上子女最多的父親是死于1727年的摩洛哥阿拉維王朝皇帝毛拉伊·伊斯梅爾。他生了1000多個子女。

男性來者不拒的性欲背后的這種邏輯現在看來是一清二楚的,但并非始終如此。達爾文曾指出,在一個又一個物種中,雌性的“欲望總是比雄性弱,但他從未發現原因何在。只是在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生物學家威廉斯(G.Williams)和特里弗斯(R.Trivers)才把男性旺盛的性欲歸因于他們的幾乎是無限的生殖潛力。

女人為何欺騙?

即使在當時,女性放蕩的能力仍是令人困惑的。對女性來說,更多的性生活并不意味著有更多的后代。她們求質不求量是否因為,尋求一個強健、聰明的配偶很可能預示后代的強健和聰明?有大量證據表明,女性向往這類特征,但就我們人類來說,基因并不完全由男性提供。與我們的猿類近親不同,我們是一個“父親投資很大”的物種。在每一種已知的狩錯文化中,婚姻是一種規范——不一定是一夫一妻的婚姻,也不一定始終是持久的婚姻,但必須有某種婚姻;通過這種機制,父親幫助撫養子女。

不過,在我們人類中,一個女性的基因遺產經由一個具有兩樣東西的配偶才能得到的最好的發揚光大,這兩者是優良的基因和雄厚的財力。可是,如果她找不到一個同時具有這兩者的男人,那該怎么辦?一種解決辦法是哄騙一個深愛、寬容以及或許是富裕的、但并不特別強健或者聰明的配偶,讓他來撫養另一個男人的后代。女人不一定必須了解這種策略,但從某種程度上說,不管是有意識地還是無意識地這么做,靈活的時代選擇是適當的。一項研究表明,欺騙配偶的婦女往往在排卵期前后這么做,這時她們最容易受孕。

就這件事來說,在月經周期不受孕時進行欺騙有其自己的邏輯,作為一種使情夫成為傻瓜的方式(無意識地);這個女人從他身上獲取物品或者服務,以交換他的不會產生后代的征服。當然,他買的鮮花或許無助于她的基因,但在祖先環境中,不那么無意義的禮物——最重要的是食物——能有所幫助。南非昆桑人狩獵村莊中的一個名叫尼薩的婦女告訴一位人類學家:“如果你有幾個情人,一個帶給你一些東西,另一個帶給你另一些東西。第一個在夜間帶著肉來,另一個帶著錢來,第三個帶著珠子來。你的丈夫也買一些東西送給你。

多個情人還有別的用處。這位名叫赫迪(S.B.Hrdy)的人類學家推論說,女人與不止一個男人發生性關系,這使幾個男人得出他們或許是某個后代的父親的印象。于是,他們或許會善待這個后代。她的理論得到葉猴的啟發。雄性葉猴有時殺死其他猴子所生的幼猴,作為一種打破性僵局的方式。這是與(前)母猴配對的序幕。除了強行中斷母猴的哺乳,使它的精子集中于未來的后代,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使它恢復排卵?

任何人如果打算全面譴責葉猴的道德,應該首先注意到,以不忠為基礎的殺嬰在許多人類部落中是被接受的。在南美的雅挪馬馬人和所羅門群島的提科皮亞人中間,男人在娶過去結過婚的女人為妻時,要求殺死她們的嬰兒。此外,巴拉圭的阿克人有時集體決定殺死一個沒有父親的新生兒。因此,對一個處于祖先環境中的女人來說,擁有多個性伴侶既能使他們保住她的子女的生命,又能使他們保護或者扶養她的幼兒。

這種邏輯依據的仍然不是對這種做法的有意識的理解。雄性葉猴大概不懂父權概念。然而,使雄性對某些幼嬰可能帶有或者不帶有其基因的線索感到敏感的基因能夠得以生存。一個說“請善待孩子,如果你與他們的母親有過多次性關系”的基因將長期昌盛。

愛情的創新和墮落

當然,基因不會說話。它們通過創造感覺和思想,通過營造和維護大腦來影響行為。每當進化心理學家們談論某種涉及行為的趨勢時——比如,某種一夫多妻的或者一夫一妻的愛好,或者男性的父親投資——他們也是在談論一種基本的心理基礎。

例如,男性父親投資的實現需要產生一種有強烈吸引力的情感:父愛。在我們的過去的某個時候,使一個男人愛他的后代的基因開始活躍,而促進疏遠感的基因受到損害。原因大概是,環境的變化,比如食肉動物的興旺,使沒有愛心、不懂保護的父親的后代更可能滅亡。

跨越這個門檻意味著不僅愛孩子;成為慈愛父母的第一步由男人和女人形成相互吸引力組成。使父母倆全身心關注一個子女的幸福的遺傳決定因素看來是使男女能彼此心醉神迷的主要原因。

直至最近,這種見解仍是異端邪說。“浪漫愛情”被認為是西方文化的反常發明。例如,據說波利尼西亞的曼吉亞人對提到婚姻之愛感到困惑。可是,最近人類學家們對包括曼吉亞人在內的據說是沒有愛情的文化進行了再次考察,并發現了非人類學家們早已知道的東西:男女之間的愛情是人類的普遍現象。

從這種意義上說,一夫一妻的標記是恰當的。然而,一夫一妻這個術語以及愛情這個術語所傳遞的永久和對稱的感覺卻是廣泛地令人誤解的。進化不僅發明了浪漫愛情,而且也從一開始起使愛情墮落。這種墮落在于男性的父親投資所固有的利益沖突。請記住,使男性投資達到最大限度的目的有時使婦女不忠。然而,正是這種投資的珍貴使她的不忠對她的配偶的利益來說是毀減性的。對這個世界來說,一個對不是他的子女傾注時間和精力的男人的基因是不長久的。

與此同時,男性父親投資也使這個男人天生的一夫多妻傾向與他的妻子的生殖利益發生抵觸。他的尋求新妻子可能使他撤回、或者至少減少對其第一個妻子所生孩子的投資。這種資源的再分配總的說來或許有助于他的基因,但無疑不利于她的基因。

如果西蒙斯的觀點是正確的,是什么使男人感覺到那種導致離婚的騷動的問題就可能換一種提法:在祖先的環境中,什么情況能允許獲得第二個妻子?答案:比一般人擁有顯然更多的財富、權力或者社會地位。

即使在某種“平等主義的”狩獵者社會內,具有較高地位或權力的男子也比一般男子更可能擁有多位妻子。人類學家貝齊格(L.Betzig)已證明,在不那么平等的前工業社會,這種模式也是引人注目的。在印加人社會,從小酋長到大酋長的4級政治官員分配到的女人上限分別為7人、8人、15人和30人。在大多數專制政權下,一夫多妻達到頂峰。在祖魯人中間,在國王的餐桌上咳嗽或者打噴嚏會被處死,而國王陛下可能獨占100多個女人。

對一位進化心理學家來說,這種數字只是一個簡單的事實的極端例子,這個事實是:男子如此熱心地尋求財富和權力的最終目的是多生子女。

因此,一位步步高升的公司明星在獲得重大提拔后,會覺得被妻子以外的女人所吸引。睪丸激素增強男子的性欲。研究已證明,在非人類的靈長目中間,在獲得社交勝利后,睪丸激素會上升。有跡象表明,在人類男性身上,情況同樣如此。世界無疑充滿得勝的男子,他們把年老的妻子換成更年輕、更有生育能力的模特兒。結婚多次的企業界巨頭格蒂(J.P.Getty)說:“只有在你是一個企業經營的失敗者時,你才有可能與一個婦女保持長久關系。

一個男子的高貴社會地位能使他的子女的人生有較高的起點,因此,女人會渴望委身于追求她們的地位高的男子。在阿克人中間,最優秀的獵人同樣比較差勁的獵人有更多的私通事件和更多的私生子女。在現代社會,避孕法使這種吸引力多半不能轉換成子女。但是,去年由加拿大人類學家佩呂斯(D.Perusse)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與地位較低的男子相比,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單身男子與更多的伴侶發生性關系。

有人可能認為,富?;蛘哂袡嗟哪凶拥奈φ诖蛘劭?。歸根結底,隨著更多的婦女成為勞動力,她們能夠把別的什么東西、而不是一個男子的收入作為婚姻決定的前提。但我們在這兒探討的是深層次的浪漫吸引力,而不僅僅是有意識的算計,而且,換一種不同的環境,這種感情就是虛假的。進化心理學家們已證實,婦女比男子更注重配偶的經濟前景的傾向依然是強烈的,無論這個婦女的收入或者預期收入有多少。

這一切的結果是,經濟不平等是一夫一妻制最糟的敵人。富裕的男子往往遺棄其年老的妻子,而年輕婦女,包括某些不那么富裕的男子的妻子,往往把她們自己作為替代者。

對這種分析的反對是可以預料的:“可人們離婚是由于感情原因,他們不希望多生子女,也沒有別的算計。”誠然如此。但感情只是進化的劊子手。在思想、感情和性格差異的掩蓋下,婚姻顧問們花費時間敏感地評價的,是由簡單的可變因素構成的冷酷而堅定的等式,這些可變因素是:社會地位,配偶年齡,子女人數,子女年齡,婚外浪漫機會以及等等。這個妻子是否真的比20年前更遲鈍和更嘮叨?或許如此,但或許這個丈夫對嘮叨的容忍下降了,因為她已45歲,已沒有生育的前景。而且,他剛獲得的提升也不會有助于他對妻子的嘮叨的容忍,這種提升已經引來某個年輕女同事的某種欽佩的目光。

同樣,我們可以詢問這個年輕而沒有子女的婦女,她發現丈夫無法容忍地麻木不仁,但為什么這種麻木不仁不像一年前那么令人難受,當時他失了業,而她遇到一個似乎愿意與她調情的溫和而富裕的單身漢。

一夫一妻制失敗的余波

不僅男子的社會不平等導致離婚。離婚也能增強男子的社會不平等:離婚是一種階級剝削的工具。請考慮一下美國電視談話節目主持人卡森(J.Carson)的情況。與許多高地位的男子一樣,他的一生占據了一系列婦女的有生育力的年代。每個婦女的生育能力只有大約25年。如果某些男子占據的有生育能力的時間較長,另外一些男子占據的時間就必定較短。除了所有這些不斷離婚又結婚的男子,還有另一種男子,他們在與某個女子共同生活5年后,決定不與她結婚,接著再如法炮制(或許最終在35歲時與一個28歲的女子結婚),最終結果并不是微不足道的。正如某些達爾文主義者已經提出的,不斷離婚又結婚的一夫一妻制等于一夫多妻制。與一夫多妻制一樣,它使有勢力的男子霸占額外的性資源(或者說婦女),使不那么幸運的男子沒有配偶,或者至少沒有年輕得足以生兒育女的配偶。因此,頻繁的離婚不僅終止了某些男子的婚姻,而且也使另一些男子結不成婚。1960年,當美國的離婚率在25%左右時,40歲或40歲以上從未結婚的人口對男、女來說大致相同。到1990年,隨著離婚率保持在50%,這個年齡段從未結婚的男子的比率比女子高20%。

把不斷地離婚又結婚的一夫一妻制看作另一種名稱的一夫多妻制,這使家庭價值觀念的辯論出現了爭執。迄今為止,保守分子對責難離婚保持最大的政治距離。然而,對自由主義者來說,終身的一夫一妻制——無論窮富都是一男配一女——似乎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呼吁。

不斷地離婚又結婚的一夫一妻制的另一種余波顯然是進化心理學關注的中心:子女所承受的代價。位于安大略的麥克馬斯特大學的戴利(M.Daly)和威爾遜(M.Wilson)是該領域的兩位重要思想家,他們寫道,達爾文學說“最明顯的”預測之一是,“繼父母對子女的關心將遠遠不如親生父母”。歸根結底,父母的投資是一種珍貴資源。

事實上,通過綜合分析1976年的犯罪資料,戴利和威爾遜發現,一個美國兒童如果與一個或多個代理父母共同生活,他遭受致命虐待的可能性比一個與親生父母共同生活的兒童大一百倍。1980年代,在一個加拿大城市,一個兩歲或兩歲以下兒童如果與一個繼父母和一個親生父母共同生活,他被父母之一殺死的可能性比與兩個都是親生的父母共同生活的兒童大70倍。

當然,被謀害的兒童只占所有與繼父母共同生活的兒童的極小部分:離婚和再婚幾乎不會成為一個兒童的死刑執行令。但是,請考慮一下更常見的非致命虐待問題。10歲以下兒童如果與一個繼父母和一個親生父母共同生活,他們遭受父母虐待的可能性比與兩個都是親生父母一起生活的兒童大3至40倍不等,視他們的年齡和成問題的學習成績而定。

有辦法愚弄“母性”,誘導父母愛不是他們親生的子女。歸根結底:人們不可能通過心靈感應術感覺到,某個兒童不帶有他們的基因。相反,他們依賴在祖先的環境中同樣發出信號的線索。如果一個婦女日復一日地喂養和摟抱一個嬰兒,她會逐漸愛上這個孩子,這個婦女的配偶可能同樣如此。正是這種結合使被收養兒童變得可愛(而且是繼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往往是和睦的一個原因)。但是,如果一個兒童初次被繼父母見到時的年齡較大,這種感情聯系或許就會弱得多。大多數兒童在獲得繼父母時已過了嬰兒期。

諸如19世紀摩門教徒的一夫多妻文化通常被視為殘忍的男性至上主義文化。但摩門教徒至少有一點長處:他們并不把兒童交給漠視或者敵視的繼父。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現在所存在的不斷離婚又結婚的一夫一妻制和準一夫多妻制比真正的一夫多妻制更糟。它們大量浪費最珍貴的進化資源:愛。

是否存在希望?

鑒于離婚使兒童和低收入男子、以及就此而言使母親和父親付出的代價,提出一種有魔力的一夫一妻制恢復計劃是美好的。可惜的是,僅僅這一任務的難度就與其重要性不相上下。對一夫一妻制的終身矢志不渝根本不是天生的,現代環境又使這種終身之愛變得前所未有地困難。那么,應該怎么辦?

正如貝齊格所指出的,某種收入再分配或許有所幫助。一種標準的反對反貧困政策的保守主義觀點認為,這種政策的代價太大:稅收使富人的負擔太重,因此,富人會降低工作積極性,從而使經濟產量減少。可是,如果這種政策的一個目的是支持一夫一妻制,使富人不那么富?;蛟S就是有益的。從某種絕對的意義上說,一夫一妻制不僅受到貧困的威脅,而且同樣受到富人的相對富裕的威脅。財富正是引誘一個年輕女子委身于一個富裕的已婚或者曾結過婚的男子的東西。財富也是使吸引她的這個男子覺得擁有不止一個妻子是美好的東西。

至于經濟后果,向富人征收重稅的利益遠遠超過代價,因為這么做會有更穩定的婚姻,更少的離婚,更少受虐待的兒童,以及更少的孤獨和抑郁。

還有支持一夫一妻制的其他杠桿,諸如離婚法。在短期內,離婚能使一個普通男子的生活標準有明顯提高,而他的妻子及其子女則恰恰相反。我們或許不應該為離婚設置經濟障礙,從而使人們無法擺脫不愉快的婚姻,但我們無疑同樣不應該獎勵人們遺棄妻子。

感情動物

離婚問題決不僅僅是一個公共政策問題。進步也將取決于人們以一種道德上負責的方式利用進化心理學的極有爭議的洞察力。理想地說,這種洞察力能使人們更敏銳地檢驗其自己的感情。或許作為開端,無論男女都將意識到,他們對配偶的經常動搖不定的感覺其實是為了遺傳生殖的目的而產生的錯覺,而且這種錯覺可能是有害的。因此,男子可能會注意提防那種受自然選擇指使的鼓勵一夫多妻的騷動。這種騷動不僅導致離婚,還可能對其子女造成極大的感情的、甚至肉體的傷害。

而且,無論男女都可能記住,流浪癖或者婚姻不滿的沖動并不始終是你與“錯誤的人”結了婚的跡象。這種沖動或許只是表明,你是我們人類的一員,與我們人類的另一個成員結了婚。正如進化精神病學家內斯(R.L.Ness)已指出的,我們同樣不應該認為,這種沖動是精神病理學的跡象。相反,他寫道,它們“在極大程度上是婚姻所固有的預期之中的沖動”。

危險在于,人們會采取相反的行動:通過向“自然”沖動投降對新知識作出反應,似乎“我們基因中所固有的”東西是自我控制所力所不及的。他們或許甚至會心安理得地認為,“自然的”東西就是好東西。

在本世紀較早時候,這種觀點是常見的。自然選擇幾乎被奉若神明,總是能大大“改進”我們人類。但是,進化心理學依賴的是一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認識到自然選擇的影響不利于社會的全面安寧,人性多半表現為無情的遺傳利己主義,而人們對其無情天生是健忘的。

威廉姆斯(G.Williams)1966年的《適應與自然選擇》一書有助于驅除一度盛行的認為進化往往“有利于群體利益”的觀念,他甚至把自然選擇稱為“惡”和“敵人”。在他看來,道德生活多半由與人性的斗爭構成。

達爾文認為,人類是一種道德物種——事實上,是唯一的道德動物物種。他寫道:“一個道德的人是能夠將其過去和未來的行為或動機進行比較、并對它們表示贊同或者不贊同的人。

是的,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們是道德的。我們至少具有度過一種經過檢驗的生活的技術能力:自知,記憶,預見和判斷。然而,使我們自己接受道德監督,并相應地糾正我們的行為,這幾乎不是一種本能反應。我們是潛在的道德動物,但我們不是天生的道德動物。成為道德動物的第一步是認識到,我們完完全全不是道德動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關于愛情、婚姻與出軌的深度生物學解釋
一夫一妻制是如何確立的?它不僅僅是道德考量,更是進化需要
醫學、一夫一妻導致自然選擇失效,人類進化停止?研究:正在加速
哲思雨 | 一夫一妻制符合人性嗎?
人類不再進化了嗎?是一夫一妻制造成的嗎?錯
男人為什么這么花心?讀自私的基因,從基因的角度來看兩性問題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潜山县| 湘潭县| 富蕴县| 龙里县| 连江县| 海盐县| 左贡县| 乐平市| 墨竹工卡县| 清水县| 高平市| 锦屏县| 通山县| 武定县| 滨海县| 花莲县| 通辽市| 哈尔滨市| 石首市| 汕尾市| 饶平县| 资阳市| 德阳市| 奉节县| 陆丰市| 佳木斯市| 定襄县| 高邑县| 斗六市| 千阳县| 营山县| 马山县| 青田县| 桦甸市| 屏边| 台湾省| 曲松县| 万山特区| 安化县| 集安市| 永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