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約占人體體重的65%至70%,且在體內相對穩定。人體細胞的細胞膜是半透膜,水可以自由滲透,在人體內維持著各種水、電解質的平衡,只有它保持穩定、平衡,各種生命代謝活動才能順利進行。一旦過多或過少,可能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從而出現一系列的病癥。
血漿中除了水之外,還含有很多電解質,主要是鈉(Na+)和氯(Cl-)。它們與水應有一定的比例以保持一個正常的血漿滲透壓。當人體大量出汗時,氯化鈉的丟失也很嚴重。如果只單純補水,而沒有補充氯化鈉,這時盡管水分并非絕對過多,但由于氯化鈉過少而造成水分相對過多,血液中的氯化鈉濃度下降,出現稀釋性低血鈉,使得血漿和組織液的滲透壓比細胞內滲透壓低,水就會通過細胞膜滲入細胞內,致使細胞水腫而發生“水中毒”。
水中毒又稱稀釋性低鈉血癥,病人會覺得頭暈、口渴,出現全身肌肉疼痛和痙攣,嚴重的還會突然昏倒。總之,水分的絕對過多和相對過多,都會引起細胞水腫,嚴重時影響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其中以腦水腫最為危險。
在神經、內分泌和腎臟調節水的功能良好的情況下,是不會發生水分絕對過多的。腎臟是排出水分最主要的器官,它的排尿能力很強,即使腎的90%喪失功能,仍能正常發揮作用。為了保持身體水分的平衡,不使腎排尿過多,腦垂體分泌抗利尿激素來調節。當人體攝入水分過多時,血漿滲透壓就會降低,因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減少,排尿量就增加;同時,由于血容量增大、腎血流量也增多,這也使尿量增加。這兩種作用合在一起,把過多的水分排出體外。因此,即使攝入大量的水,腎臟也能將水排出,維持入水和出水的平衡。
那么,為了避免水中毒的發生,我們應該怎樣補充水分呢?
注意少量多次飲水;
平時一定要養成主動飲水的好習慣;
在出汗較多、運動后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分。
我們又該如何補充鹽分呢?
一般來說,人們在正常的工作和運動中出汗,使身體的一部分鹽分流失,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會對人的身體有什么大影響。從營養學的角度講,并不提倡人們補鹽,而是提倡人們盡量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就算夏天人們流汗流得更多一些,鹽分流失得比其他季節多些,也沒有必要刻意地為身體補充鹽分,但如果在進行高強度的工作或是大運動量的活動之后,身體出現流汗不止、大汗淋淋甚至頭暈、脫水等現象,就有必要補充一些了。
補鹽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喝淡鹽水或喝加了食鹽的果汁,但鹽不能加得過多。最好的方法還是喝味道略微咸一些的綠葉蔬菜湯,因為蔬菜都含有大量的鈉、鉀等元素,維生素的含量也很高,能夠很好地補充身體流失的鹽分以及其他營養素。
老人和小孩更應該慎重補鹽,特別是老人,在飲食方面更應該以清淡為主,他們一般情況下并不會出大量的汗,即使出大量的汗需要喝一些鹽水,也要放很少量的食鹽。
一般情況下,小孩即使出大量的汗,家長也沒必要為他們補鹽,因為小孩的汗腺本身就不發達,表面上好像出了很多汗,但實際上身體的鹽分流失的很少。
特別提醒的是,一個人口味的養成是在兒童期,建議家長們不要給孩子吃偏咸的東西,不能讓孩子從小就“口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