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1983年央視搞了春晚,30年下來,幾乎年年看。但近兩年,對央視春晚沒了興趣,感覺很疲勞。今年的春晚,我干脆睡大覺,沒看。半夜起來,上網,瀏覽一下有關蛇年春晚的帖子,不出所料,評價一般。
蛇年春晚語言類節目中,最關注的自然是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趙本山退出蛇年春晚后,不少觀眾都把期待放到了郭德綱身上。從之前彩排的情況看,郭德綱的相聲效果并不出眾,但不少人預測,郭德綱的相聲肯定還有很多包袱沒抖,而且春晚最終節目單上也并沒有郭德綱相聲的名字。結果在最后揭曉的春晚最新節目單中,郭德綱丟開此前一直盛傳的《追著幸福跑》的本子,換上了所謂的“秘密武器”《敗家子》,然而,從現場來看,相聲效果平平,被指毫無笑點,不僅觀眾掌聲為音效,更有網友截圖,稱有現場觀眾酣睡。
有網友和娛樂媒體主持人稱,趙本山連續兩年缺席春晚,語言類節目減色不少,趙本山無人能取代。這個說法,我不贊成。我耐著性子看完了遼寧衛視2013春晚,目的是想看看被哈文斃掉的《中獎了》到底是個啥檔次的小品,結果令人失望,趙本山的這個“告別之作”,無論主題、內容、表演,“笑”果并不十分出彩,更加證實趙本山以及喜劇小品的窮途末路。本以為郭德綱能取代趙本山的位置,但說實話相聲這種藝術形式越來越不適合春晚,因此央視蛇年春晚內場觀眾席再現“睡覺姐”也就不奇怪了。
春晚30年,越來越難辦,尤其是語言類的節目,想真正讓億萬觀眾打心眼里開懷大笑,似乎前景黯淡。由此看來,央視真就需要坦誠地“開門辦春晚”廣泛征求一下觀眾的“奇思妙想”了,否則,只能走進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