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風
對于老年人來說,大約有70%-80%的缺血性腦中風病人,在發病前一周左右,會因大腦缺血缺氧而頻頻出現打哈欠等犯困現象。因此,頻頻打哈欠常預示缺血性腦中風可能在近期發生。
2.嗜睡癥
主要有發作性睡病與睡眠呼吸暫停等,以發作性睡病最常見。發作性睡病患者往往是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睡眠發作,發作時自己力求保持清醒,但在1-2分鐘內就進入夢鄉,應與春困加以區別,一旦出現嗜睡癥狀,應立即就醫,且要注意檢查和治療可能引起嗜睡的原發疾病,如感染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
3.甲亢
有少數甲亢患者表現為神情淡漠、兩眼發呆、反應遲鈍、嗜睡等神經癥狀,易被認為是“春困”。因此,如有上述癥狀表現,要及時去醫院診治。
4.缺鉀
鉀是生命的必需離子,機體缺鉀有時也會出現一些類似“春困”的表現,還常伴有全身性肌無力、肢體軟癱、惡心、嘔吐、便秘、反應遲鈍甚至呼吸肌麻痹、吞咽困難、心律失常等。
5.慢性病復發
春天推陳出新,高血壓、糖尿病等患者易舊病復發,血壓高了,血糖高了,同樣會引發頭昏眼花等并發癥狀,建議這類患者定期復查,以免延誤病情。
一般的春困是由于氣溫變化等原因引起的,中醫理論認為春困源于空氣的濕度增加,引起身體“濕重”。人的脾臟主身體“運化”,春天潮氣大、氣壓低,會削弱脾臟的功能,使身體里的濕氣無法排出,因而讓人感到困乏。西醫理論則認為春困是腦缺氧的表現,這與植物神經 沒完全適應氣候變化、血管舒縮功能不靈敏有關。
緩解春困宜早臥早起,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足夠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勞。還要注意居室空氣的新鮮流通。同時選擇輕柔舒緩的活動項目,如打太極拳、慢跑、做體操等,以活動關節,舒展肢體。在飲食上,增加蛋白質和蔬菜水果的攝入,多食堿性食物中和體內酸性產物,消除疲勞。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成人心臟中心主任肖亦敏:
春季很多人會犯困,這屬正常現象。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含有病理因素,疲勞、乏力是各種心臟病常有的癥狀。心臟病可以使血液循環不暢,新陳代謝廢物(主要是乳酸)即可積聚在組織內,刺激神經末梢,令人產生疲勞感,此種情況引發的困意,很有可能是心臟病的信號,應及時去醫院檢查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