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
丹波氏云:《外臺》引深師名木防己湯,聶聶作集集,云本出仲景《傷寒論》。
又云:《巢源·水分候》云:水分者,言腎氣虛弱,不能制水,令水氣分散,流布四肢,故云水分。但四肢皮膚虛腫,聶聶而動者,名水分也。案此條證,據《巢源》即水分也。
淵雷案:
據《脈經》則水分、血分倶為婦人病,引見前第二十一條。
《巢源》列血分于婦人雜病門,列水分于水腫門,與《脈經》異。其水分之證又即防己茯苓湯證,而《金匱》名為皮水,古書病名之參錯如此。
尾臺氏云:聶聶動,與瞤動略同,皆水氣所為,而茯苓之主治也。《小補韻會》曰:聶,動貌。《素問·平人氣象論》曰:厭厭聶聶,如落榆莢。又《難經·十五難》曰:厭厭聶聶,如循榆葉。
淵雷案:
四肢聶聶動,為防己茯苓湯之主證。蓋因水毒停滯于肌肉,肌肉中老廢物質不得排泄,末梢運動神經起自家中毒癥狀,故瞤動也。
防己茯苓湯方:
防己三兩。黃芪三兩。桂枝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二兩。
上五昧,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方極》云:防己茯苓湯,治四肢聶聶動,水氣在皮膚而上沖者。
《方機》云:治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肉瞤筋惕者,兼用桃花散(桃花、葵子、滑石、檳榔為散,每食前蔥白湯調下)。
《類聚方廣義》云:防己茯苓湯,專主肌表有水氣者。防己黃芪湯主表里有水者,故防己、黃芪皆多于防己茯苓湯。
尤氏云:防己、茯苓善驅水氣,桂枝得茯苓則不發表而反行水,且合黃芪、甘草助表中之氣,以行防己、茯苓之力也。
《方函口訣》云:此方雖主皮水,而方意近防己黃芪湯,但去術加桂、苓者,專行于皮膚也。一人身體肥胖,運動不如意,手足振掉,前醫投桂枝茯苓白術、真武之類,或以為痰所為,令服導痰、化痰之藥,更無效者,與此方而愈。又下利久不治,與利水藥不愈者,用此方,或有意外之治效。
《先哲醫話》云:惠美寧固曰:一男子,頭及兩手振掉不已,得此已二三年。腹中和,飲食如故。余謂是即仲師所謂四肢聶聶之類,投以防己茯苓湯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