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 TALK心血管中青年醫師演講秀沈陽站于6月10日順利舉行。期間,來自哈爾濱、天津等地的6名中青年醫師就β受體阻滯劑的臨床應用問題分別做了精彩演講,為學術發展注入了全新的動力。此次演講秀還請到了4位心內科知名專家擔任評委。
來源|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大咖評委團
參會評委:
黃 嵐教授:重慶第三軍醫大學
郭靜萱教授:北醫三院
劉惠亮教授:武警總醫院
張福春教授:北醫三院
ACS圍術期的抗凝藥物應用規范化
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曹豐醫師帶了題為“ACS圍術期的抗凝藥物應用規范化”的精彩演講。β受體阻滯劑可以改善血流、降低氧耗、防止斑塊破裂,是ACS圍術期治療中非常重要藥物之一。
曹醫師在演講中分析了β受體阻滯劑相關的最新研究:韓國的一項最新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β受體阻滯劑能為PCI術后患者帶來顯著的臨床獲益;2015年日本的AMI研究,發現β受體阻滯劑聯合他汀治療能降低心?;颊?3%死亡率。這些研究,進一步證實了β受體阻滯劑的重要性。
國內外權威指南均推薦,對于無禁忌證的所有ACS患者都應使用β受體阻滯劑。其中,2015年中國急性心梗診斷和治療指南中,就明確指出在24小時內應盡快使用β受體阻滯劑。然而,我國ACS患者中β受體阻滯劑的應用并沒有達到指南推薦的標準,需要建立健全β受體阻滯劑的臨床應用規范。
黃嵐教授點評:
曹醫師全面分析了國內外β阻滯劑在PCI和非PCI患者中的應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且在演講中融入了自身的思考,解答了臨床實踐中遇到的疑點。
β受體阻滯劑在ACS應用中的標準化流程
來自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徐峰醫師在此次演講中,介紹了臨床β阻滯劑應用的初始劑量和規范化使用等相關問題。China PEACE調查研究顯示,十年間我國ACS患者院內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并沒有長足的變化和改善,主要原因為β受體阻滯劑應用比例和使用劑量嚴重不足,這意味著我國ACS藥物的規范化治療仍舊任重而道遠。
CIIC研究發現,早期使用β受體阻滯劑可以縮小心肌梗塞面積,能改善患者的后期心功能。 不同國家的指南均建議早期應使用β受體阻滯劑,對理想化的或者適合的病人中盡可能在48小時之內達到足劑量。因此,在臨床實踐中應規范使用β受體阻滯劑,在時間窗內達到滴定劑型。
劉惠亮教授點評:
β阻滯劑在他汀時代是否還有效,大多數臨床醫生還是會有一些錯誤或不太正確的觀點,特別是對這樣的病人如何能夠在早期足量使用,剛才徐教授做了很好的報告。
標準劑量-優化冠心病患者β受體阻滯劑治療
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的孫兆清醫師的演講主題是“優化冠心病患者的β受體阻滯劑治療”。孫醫師指出,在ACS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醫生應按照指南要求在24小時之內盡早應用β受體阻滯劑,逐漸滴定至最大耐受劑量并長期持續使用,以改善ACS患者的預后。
此外,現有指南一致推薦β受體阻滯劑95 mg初始劑量的緩釋片,且證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目前我國臨床β受體阻滯劑實際應用遠低于這個劑量。孫醫師介紹其所在的醫院一般從75 mg開始,逐漸加量直至195 mg,亦能給患者帶來良好獲益。
郭靜萱教授點評:
孫教授通過解析大量的循證醫學數據,來證實β受體阻滯劑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預后,整個演講思路清晰,并分享自己的臨床經驗,讓大家更直接的了解β受體阻滯劑的初始劑量和靶劑量等相關問題。
淺析心梗患者二級預防的優化管理方案
來自天津市胸科醫院的楊麗醫師則通過一個病例分析了β阻滯劑在心梗二級預防的重要性。39歲年輕男性,有4年高血壓病史,由于胸悶憋喘癥狀加重入院,考慮為陳舊的前壁心梗,我們按照常規給予低劑量的美托洛爾。觀察幾天后發現患者的平均心率仍是70次左右,故將美托洛爾加到了95 mg/d,出院時則將劑量調整為142.5 mg/d。隨后該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開始運動康復治療,現已恢復正常工作。
楊醫師指出這是一例典型的未得到及時救治的心?;颊撸嵝汛蠹乙匾暒率荏w阻滯劑應用。從2001-2011年我國患者院內死亡率并沒有明顯改善,其中主要原因就是藥物治療不到位。此外,楊醫師強調,在心梗患者的二級預防和心臟康復中,除了β受體阻滯劑以外,也應重視患者血壓、血脂、血糖,以及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綜合管理。
張福春教授點評:
直到今天,心梗的遠期預后依舊沒有得到顯著改善,主要原因就是目前β受體阻滯劑使用不足。楊醫師的演講也再次提醒了我們要重視心梗后二級預防的重要性。
ACS/PMI藥物規范化病例分享
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的曹乾醫師帶來了一個特殊的病例。老年男性患者,以反復心前區不適4天為主入院的,入院診斷為右心功能不全、下壁心梗伴心率失常、腎功能損傷。此外,該患者既往發生過腦出血,遺留肢體活動障礙。
病人入院后發生了心臟驟停,經搶救后決定先行保守治療。待情況穩定后行冠脈造影證實患者存在為多支血管的病變,考慮到患者心衰、腎功能不全等情況,覺得分次進行血運重建,并給予利尿、強心等抗心衰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例患者中治療中,我們并沒有第一時間考慮使用β受體阻滯劑,而是首先處理血運障礙,直至出院后兩周才加上半片的倍他洛克。盡管各指南均強調應在發病24h內盡早應用β受體阻滯劑,但在臨床實踐中,我們要視個體情況而定,結合群體指南和患者個體差異,制定符合患者的精準治療方案。
黃嵐教授點評:
感謝曹醫師給分享了這么精彩的病例,警醒了我們在臨床工作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治療方案,而非照搬指南推薦。這個病例的主要問題就是心梗,曹醫師分次進行血運重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決策,且手術過程全面考慮了患者腎功能不全的問題,給各位臨床醫師提供了很有價值的處理方案。
心?;颊叩亩夘A防我們不得不提的B
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二院的吳健醫師圍繞心梗患者的二級預防帶來了精彩演講。已有大量循證醫學數據證實了β受體阻滯劑在心梗的二級預防中能帶來獲益。然而,China PEACE研究結果顯示在2001-2011年這十年間,我國β受體阻滯劑等在二級預防藥物的使用率無明顯增長,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
吳醫師從兩個階段來說明心?;颊叩摩率荏w和死亡率間的關聯。第一個階段:前PCI時代(PCI應用之初),如哥德堡研究、邁阿密研究、2B研究等,都說明β受體阻滯劑能顯著降低患者15天-1年的死亡率;第二階段:PCI時代,一項韓國的隨訪時間長達十年的研究發現,β受體阻滯劑能降低PCI患者的十年全因死亡率。此外,我國PCI指南也推薦心功能正常的ACS患者,PCI術后服用β受體阻滯劑持續至少三年,并應應用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劑量。
郭靜萱教授點評:
吳醫師分析了大量的研究,有力證實了β受體阻滯劑是心肌梗死、冠心病二級預防中非常重要的藥物,此外,也提示了在心?;颊叩目祻椭委熤?,臨床醫生也不能忽略β受體阻滯劑的應用。
在演講秀的最后,張福春教授進行了總結發言。他高度評價了此次演講秀,認為此類演講有助于促進青年醫生的成長。此外,參賽的六位醫師也從各方面強調了早期、足量、長期應用β受體阻滯劑在冠心病、心?;颊咧委熤械闹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