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種病毒都可以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例如柯薩奇B組病毒,孤兒(ECHO)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人類腺病毒、流感、風疹、腦炎、肝炎及EB病毒等,其中以柯薩奇B組病毒常見,病毒作用機制是1.病毒直接作用于心肌,2.病毒與機體之間發生免疫反應,除此之外還存在多種細胞因子及NO等參與心肌及微血管損傷。
病毒性心肌炎癥狀不一,輕的話可沒有任何癥狀,重者可出現休克及猝死,但絕大多數患者發病之前約1~3周有病毒感染癥狀,如發熱,乏力、肌肉酸痛、惡心等,假如心肌病變較為廣泛,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心肌、胸痛、呼吸困難,甚至是暈厥。
絕大多數病毒性心肌炎可表現為心律失常為首發癥狀!
這種心律失常并沒有特定的類型,可出現房早、室早、房室傳導阻滯,部分患者可出現奔馬律,或在心尖部可聞及收縮期吹風樣雜音。
病毒性心肌炎確診需要做心內膜心肌活檢,但這一檢查并不被老百姓接受,畢竟是有創檢查。因此只要有典型的前驅病毒感染病史、臨床癥狀、體征,再結合輔助檢查,如心電圖、酶學或超聲心動圖只要發現有心肌損傷的證據,那么就可以這確診病毒性心肌炎。
對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療,并沒有特異性,也就是說沒有特效藥,臨床上的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當出現快速型心律失常時,可應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當出現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或竇房結功能損害進而暈厥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時可應用臨時心臟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