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日歷# 2018年12月18日 儒艮 Dugong dugon
《搜神記》卷十二:“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
——晉?干寶
中國舊錄里,南海鮫人垂淚成珠;日本傳說中,八百比丘尼食人魚嘗永生之苦;丹麥童話寫,人魚公主追愛上岸最終化為海中泡沫……不知為何,古今中外與“人魚”相關的傳說總是被渲染上感傷情緒。
現實中,“人魚”的原型——儒艮[gèn]亦不例外。每當我們聊起“儒艮”,總因其“魚尾”、“哺乳幼兒”的形象,繞不開“人魚”這個關鍵詞。今天,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便是藏在古代美人魚凄美傳說背后的——儒艮的悲涼現實。
儒艮屬于海牛目儒艮科,這種龐然大物成體體長可達3米,體重有450公斤。壽命可達70年以上,性成熟年齡為6~17歲,妊娠期為13~15月,一胎僅產一頭幼仔。主食海草,輔食小蟹、海鞘等來補充營養。它們性情溫和,游速緩慢,姿態優雅。
儒艮需要生活在溫暖的水環境中,并且要有健康、豐饒的海草床作為覓食場所。因此,它們僅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中有可食海草生長的熱帶、亞熱帶淺海區域,北至日本沖繩縣,南至澳大利亞。
目前,關于儒艮的研究正處于困境之中——不僅缺乏廣泛關注,研究力量也有限。據推測,目前世界上約有10萬頭儒艮,而看似樂觀的數字下卻隱藏著殘酷的現實——唯獨澳大利亞的儒艮個體數有增長趨勢,并占據全世界儒艮總數的80%以上。而在其他30多個曾有儒艮生活記錄的國家、地區的沿海,儒艮數量加起來也不超過2萬頭,并且這個數字仍然在悄無聲息地不斷減少。
例如分布區北限所在的沖繩——近10年間,即使有發育較好的海草床,沖繩本島的周邊海域也僅確認并標識到A、B、C三頭儒艮,但個體C最后一次被確認已經是2015年5月的事情了。今年12月,個體A也被判定已失蹤2個月以上。
專家分析說:“這可能和美軍基地帶來的工事噪音有關,過大的噪音導致儒艮無法在大浦灣正常生活,它們只能在停工的晚上來擁有海草床的近海覓食,而白天可能去外海。”實際上,個體C正是在動工后失蹤的,當地政府和人民的反對聲一度使得工程中斷;然而隨后又復工,并且又消失一頭。
在2000年9月15日至11月17日期間,中國的研究隊伍在廣東、海南、廣西三省的沿岸海域進行了36次出海考察,并收集了203份調查問卷。考察隊僅在海南省東方市的近海區域(19°08′N, 108°39′E)發現了由5頭儒艮組成的小群體,他們推測海南北部灣的部分海域可能仍有少數儒艮存在。2002年,廣西合浦縣儒艮保護區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在廣西北海北暮海域發現了2頭儒艮。
2004~2005年,海南師范學院和日本北海道大學、琉球大學的學者都試圖在海南東部、西部海域尋找儒艮,卻一無所獲。從此之后,唯一一次發現儒艮是2008年6月,有人在海南文昌椰林灣看到了儒艮尸體,經解剖研究推測其死于船只碰撞。
中國唯一以“儒艮”命名的保護區是廣西合浦儒艮國家自然保護區。1987~2002 年間對該保護區內海草資源的研究都表明——周邊大力發展海水養殖業加重了海草床的生長壓力,各區域的海草長勢有逐漸衰退的趨勢。即使在2014年有廣西潮間帶海草的移植與恢復,但也只是實驗區的短期效果, 并未成功。
中國和日本的可確認儒艮數量為什么會跌至個位數?為了解其原因,我們不得不向前追溯近半個世紀。
沖繩縣宇流麻市的津堅島等地過去曾捕獵儒艮來供奉神明和琉球王府,他們還以儒艮肉作為備用糧,并視之為“神力食物”;島民們甚至還將儒艮當作稅金的代替物,上繳琉球王府。直至1890年,日本的農商務省仍然有“奄美以南儒艮非稀”的報告。但是到了20世紀30年代,日本戰后食物匱乏,人們不僅大量捕鯨,還用戰時留下的彈藥,通過“炸魚法”捕獲大量的儒艮當做食物。
2008年,《北京科技報》刊文稱——上世紀50年代之前,廣西北部灣一帶儒艮成群,當地漁民將其奉為神明。到了50年代末,漁民在“破除迷信”的口號下對儒艮進行大量獵捕,直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數百只儒艮被捕殺。
我國已將儒艮列入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并于1992年在廣西北海的合浦縣設立了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在,雖然儒艮已經不會再被獵殺,可這個連官方網站都沒有的儒艮保護區是否有能力在周邊水產養殖漁業、船舶運輸業的夾擊下修復海草場,恢復往日生機,答案無需多言。
而備受沖繩島民以及相關人員關注的那3頭儒艮,在面對工事噪音時也只能漸漸遠去,唯見食痕不見蹤影。
在討論性成熟耗時長、孕期久、出生率低之前,我們更需要關注人類活動造成的儒艮棲息地喪失、食物匱乏,以及船舶撞擊、漁網纏繞、海洋污染等更加嚴峻的問題。這些問題絕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得到有效解決的一時之痛,人們需要更廣泛地關注這個問題,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和人力,才有可能改善現狀。
可是,要如何讓人們關注這個正在消失的物種呢?現在許多人都從未見過儒艮這種“真正的美人魚”,更不用提下一代人了。光是這個問題,就已經讓我們深感寸步難行。
文章來自物種日歷作者
@千野youko-人生加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