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愛讀書,愿你擁有一整個人類的力量。
哪個瞬間
讓你覺得讀書真的很有用?
一
01
平常看到比較好的句子都會摘抄下來,有一次一個朋友結婚,抽獎環節抽到我,讓我說兩句祝福的話。我想起曾經摘抄過一段很棒的祝福新人的話,而且會背,便“借花獻佛”了。說完“排面”拉滿。
——@一身身月
02
同事離職吃散伙飯,每個人輪著說祝福語,大家都是“一帆風順”“前程似錦”之類,我說了句:既要今朝醉,也要萬年長。讀書時摘抄的。
——@悲傷椰奶清補涼vfans
03
開學前,高中同學們又聚了一回,離別在即,大家都有點傷感,也不怎么說話。最后有人提議一起喝一杯,碰杯時我說了一句: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風。大家一下都笑了,看得出來,那笑里有一種釋然和篤定。可能,好的文字就是有這種力量。
對了,這句話,是從《夜讀》里看來的。
——《夜讀》讀者@清音
也許,是這個?
??
04
讓我覺得讀書有用的,不是某一個時刻,是所有“感受溢滿胸腔卻不知道怎么表達”的詞窮時刻。那種時候,特別希望文字來“救”我。
——@唐虞
二
05
高中一次語文課,我前桌那個男生的作文被投影到大屏幕上,其中一段引用了司湯達的一句話:“我今天的生活,絕不是我昨日生活的冷淡抄襲。”然后我就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它的前一句:“我的夢想,值得我本人去爭取。”莫名情緒的驅使下,我問了他一句現在想來有點傻兮兮的話:“那你的夢想是什么啊?”
他好像一下就懂我為什么這么問他,一臉驚喜。后來我們就熟了。
——@梓矜
06
2017年的時候,我因為骨折在家休養了幾個月,工作都是線上處理。請假期間,公司來了位新同事,我從來沒見過,但通過她寫的稿子(我們都負責公司的公眾號),我知道她也喜歡茨威格,知道她和我一樣把《紅樓夢》看了不下十遍,我懂她藏在文字里的小巧思,也理解她在文字上某些近乎偏執的堅持。在未曾謀面的時間里,我們就這樣神奇地建立了通路。
現在我們認識5年,早已成為志趣相投的朋友。要說這份友情的緣起,應該就是“同類相嗅”吧。
讀書有很多用,但我最喜歡的一點是,它讓你找到同類。
——@鐘秋
三
07
看董宇輝的直播,很容易會被他的語言吸引。
“一萬年前在兩河流域和埃及,人類馴化了小麥。”
“我們無法真正去踏上每一片土地;我們也沒有辦法牽孩子的手去看每一處風景;我們沒有辦法去聽每一個詩人講他們的故事和詩謠……但你一定可以找到一個無所事事的下午,就像你好多年前放學后無所事事的下午一樣,陪著孩子翻一本書,聊一些童年成長的故事……”
“萬物皆有他的審美,聽所有人的意見,保留自己的判斷。如果世界上只有了一種審美,那世界上便沒有了美。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成功,那便沒有了成功。”
他說自己碰到過一個出租車司機,不修邊幅,看起來有點落魄,但車里放的竟然是《拉德斯基進行曲》。他跟司機聊天,忘卻了司機的形象和身份,聊夢想聊音樂聊人生,不亦樂乎。走的時候,他想多給司機師傅十塊錢。司機師傅沒有要,開著車消失在暴雨的夜里。
他用故事呼應了書里的內容,把書讀到自己的人生里。
“書不能讓你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但書總能讓你想清楚現實中的一些問題,書不能幫你解決它,但看完書你會發現,你不必再焦慮它,這就是看書的作用……”
——@知書少年果麥麥
四
08
去年刷屏的那篇中科院博士的論文致謝,大概是“讀書改變命運”最好的詮釋(戳鏈接回顧??這篇博士論文《致謝》刷屏,句句扎心……):
“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
“人后的苦尚且還能克服,人前的尊嚴卻無比脆弱。上課的時候,因拖欠學費而經常被老師叫出教室約談。雨天濕漉著上課,屁股后面說不定還是泥。夏天光著腳走在滾燙的路上。冬天穿著破舊衣服打著寒顫穿過那條長長的過道領作業本。這些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試后常能從主席臺領獎金,順便能貼一墻獎狀滿足最后的虛榮心,我可能早已放棄。”
“理想不偉大,只愿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
“最后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