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要求:
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堅決取消畢業前補考行為。
畢業前大范圍補考,其實有個專業名詞叫”清考”。既然都已經清考了,那基本上就是要放你過了。很長時間以來都是各方一個心照不宣的形式。
教育部要取消清考,已經不是提了第1次了,這次看起來是要動真格的了,這一動作將會引起哪些連鎖反應呢?
對大學生是個警醒
首先,學生不能再指望畢業前的清考了,平時應該會更努力學習。這也是教育部推行此項舉措的初衷。
9月底的時候,教育部高教司吳司長就提出,要追趕世界教育強國,再任由大學生醉生夢死,睡覺打游戲,然后到了畢業再清考,顯然是說不過去的。
大學生們心存顧忌,也就不會再那么肆無忌憚了,對他們的學習起碼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學校揪心了
學校會有擔心,如果某些大學生仍冥頑不靈,到了畢業季,還有學分沒拿到,學校怎么辦?如果沒有措施,畢不了業的學生恐怕會增加不少。
畢不了業,拿不到雙證,工作就保證不了,就業率一旦降低,就是打學校的臉,所謂的王牌專業,有時候看的并不是學科實力,而是就業率。學生畢不了業,并不是學校愿意看到的。
所以對于學校來說,很可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在前期,就降低考試的難度,提高通過率,盡量減少學生出現掛科的情況。
如果真這樣干的話,那么”提高大學階段的教育質量”這個目標的實現,恐怕就要打折扣了。
本科教育vs職業教育
大家都知道,大學生實際上是科研的基礎力量,只是由于我們現階段職業教育相對較弱,才讓畢業的大學生侵占了相當一部分職業技術工人的就業市場。
隨著教育部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以及職業教育100萬擴招目標的完成,這一塊的短板即將在未來幾年補齊。
大學里的課程,難度最大的其實都在大二大三,每個專業特有的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如果大學的專業課難度降低,本科學位的含金量將會打折扣。
被削弱的本科生和被增強的高職生,未來在就業市場上相碰撞的時候,高職生會不會扳回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