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最近,跟“閱讀”有關的話題頻頻登上各平臺熱門話題榜,各類閱讀報告紛紛出爐,線上閱讀活動也異彩紛呈。根據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書報刊和電子書閱讀量均有所下降(紙質書4.65本、電子書2.84本),深度圖書閱讀行為的占比偏低。
不過,戰疫期間的圖書銷售同比保持增長,人們購買了許多金融、歷史、傳記、藝術和哲學圖書,從書籍中尋找慰藉和力量。鐘書閣、中信書店等實體書店紛紛變身直播間,在危機中尋生機,以“圖書+直播”“圖書+外賣”的方式突圍自救。
昨天,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首次向全國中小學生發布閱讀指導目錄,引導學生讀好書、讀經典,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閱讀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
生活中不能沒有書香。讀書不僅能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而且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創新精神、創造思維。在世界讀書日這天,我們分享原國家教委副主任、國家總督學柳斌的文章,一起多讀書、讀好書。
我們一直說,要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更主要的是要減輕他們過重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減負”以后,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支配時間,這個時間用來干什么呢?就是要引導青少年把這個時間用于更好地、更多地開展各種課外活動,包括課外讀書活動。
我認為,開展讀書活動的意義遠遠不止于配合“減負”,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還有更深刻的意義。
中國有句古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我想把這句話改造一下,我認為現在這個時代,“人之患,在不好讀書”。這是很讓人憂慮的事情。《中國教育報》曾開展過兩項社會調查,一項是調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另一項是調査教師的閱讀情況。調查的結果令人憂慮。高中學生中70%~80%的人不看名著,不但不看外國名著,中國的名著也不看。我們的教師也是這樣,除了自己所教的那門課程外,對其他的東西、重要的作品有更多了解的,為數不多。
不好讀書,是值得我們憂慮的一個問題。因為在信息社會,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是閱讀。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將會是缺乏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因而缺乏發展潛能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家庭,將會是一個缺乏文化內涵的平庸家庭;一所不重視閱讀的學校,將會是所呆板、沉滯、令人室息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閱讀的社會,將是個沒有希望的社會。
我們把讀書活動開展好,不僅對教育工作本身,而且對轉變整個社會風氣、移風易俗都有重要的作用。我們引導青少年開展讀書活動,更重要的是要幫助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我們并不要求青少年一讀書就要讀深、讀透。陶淵明講過一句話,好讀書,不求甚解。現在我們把它作為貶義的話,意思是這個人喜歡讀書,但不求深入理解。其實好讀書又求甚解當然很好,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好讀書又求甚解比較難做到。所以首先是要讓青少年好讀書,能夠好讀書,現在不能得到甚解,能得到略解、粗解、淺解,甚至于一知半解,也是好事。讀死書、死讀書這樣一種風氣,使學生厭學,甚至棄學。在這種情況下,求甚解的結果是學生不好讀書了。好讀書,“解”在其中;不好讀書,什么“解”都沒有。
我們也要重視在讀書過程中引導青少年,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教給他們良好的閱讀方法。有些省的做法非常好,就是把讀書活動的過程變成實踐活動的過程,變成培養創新精神、創造思維的過程。這就非常有價值,非常有效益。
我們還應該研究一下怎樣把讀書活動開展好。讓青少年好讀書、多讀書當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要引導青少年讀好書。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開卷有益”。這句話到現在不太準確了。現在很多書籍已經不是開卷有益了,“開卷有害”的書籍很多。現在書店銷售的書五花八門,有的書非但無益,反而有害。即使是雖然無益,但也無害的東西,我們也不能讓它占據青少年寶貴的時間。一些無用的信息,特別是網上的知識垃圾浪費我們青少年寶貴的時間,無異于圖財害命。所以,對于缺乏鑒別能力的青少年,尤其要倡導他們讀好書,要選擇好的東西讓他們讀。引導青少年讀好書,開展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尤其重要。
在新的國際形勢下,我們更加感到,通過讀書活動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尤其重要。落后就要挨打,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今天仍然是這樣。中華民族如果不想再像一百年前那樣在列強的鐵蹄下過日子,我們就必須奮發圖強。聯系國際形勢,我們應當更加有效、更加深入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尤其是在誠信方面,我們要很好地對青少年進行教育和引導,而且要用有民族文化傳統的東西進行教育和引導。
過去語文書里有一篇課文,講的是有一個放羊的孩子,狼沒有來,他在山上大喊“狼來了”,大家跑過來,看到狼沒有來,他卻哈哈大笑。等狼真的來了,他再喊時,人家都不來了。我覺得像這樣的故事、寓言在孩子小的時候講一講是必要的,不要從教材、課外讀物里刪除掉,這是非常好的東西。再比如《東周列國志》中“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周幽王因為失去誠信,最后導致國破人亡。類似的內容在我們民族傳統文化寶庫里有很多,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東西,引導青少年建立誠信的觀念,培養這種意識。所以讀好書,是更加重要的問題。開展讀書教育活動,每年都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編幾本書,這很好。當然除了讀這些書以外,還要讓青少年更廣泛地讀一些好書,參加好的讀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