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女兒高考,一天半夜12點,我去上廁所的時候,路過女兒的房間,發現她的燈還亮著。
我輕輕地打開了她的門,本以為是孩子睡覺忘記關燈,后來進去以后才發現她還在徹夜刷題。
“怎么還不睡?”我問道。
“嗯,我再看一會兒。”女兒好像有些煩躁,愛答不理的。
離高考還有幾個月,我知道她現在頂著巨大的壓力。
“你現在先休息好,別老是看書看到現在。”我試圖勸她上床睡覺。
女兒沒有回我話,只是深深地嘆了口氣。
半晌,她聲音略帶顫抖地問我說:“媽媽,萬一我高考考砸了,上不了好大學怎么辦?”
我一怔,反問道:“你覺得會怎么辦?”
“我覺得如果我考不上好大學,以后……”女兒委屈地都要哭了出來。
我拍著女兒的肩膀笑著說說:“如果你要是考不上大學,那就太棒了,這樣你就能一直陪在我身邊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一個人在外受苦受累的。”
女兒一驚,萬萬沒有想到我會給她這么一個答案,問我:“媽媽,你怎么是這么想的?”
我繼續笑著說:“媽媽剛才是開玩笑的,不過媽媽的中心思想確實是這樣想的。即使你考不上好大學也沒有關系,上個普通大學也可以啊;考不上普通大學也沒關系,我們學些你感興趣的技能或者通過其他途徑上大學,辦法多著呢。”
女兒睜大眼睛問我說:“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你要知道媽媽最想讓你從高考這場'戰役'中收獲的不僅僅是分數,更多地是希望你能增強你的抗壓能力跟學習能力,因為現在的社會發展真的是太快了,如果你只是一個會讀書的書呆子,即使你考上了清華北大以后也是會淘汰的啊,對不對?”
女兒點了點頭。
“不要過分在意高考的分數,有時候你刻意地在乎它反而達不到理想值,就像小時候我帶你去玩沙丘的時候,你記不記得當時你抓了一把沙子?”
女兒又點了點頭,說道:“記得,我還記得你當時跟我說,手中的沙子不能緊握,因為你越緊,沙子就會漏的越快。”
“高考也是這樣啊,你有時候抓分數抓的越緊,越害怕,反而考不好呢!我希望我的女兒現在能夠放輕松,享受高考這個過程,享受吸取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刻意在乎這個結果,明白嗎?”我又說道。
“明白了。”女兒的面色不再是我剛進屋里的焦慮,逐漸舒展開來,我也放心地給她關了房間的燈,讓她休息了。
后來女兒在后面的學習中沒有那么大的壓力了,每天都忙得開開心心的,最后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距離2021高考還有100天左右,許多學生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崩潰情緒。
無論是面臨高考,還是其他影響人生命運的大考,家長都必須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進而去影響孩子,幫助孩子進入最佳的備考狀態!
保持平常心,相信孩子能行
家長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態!
情緒是會相互傳染的,特別是在父母與孩子之間,消極情緒往往要比積極情緒有更大的傳染力。
隨著高考的逼近,有些家長會產生比考生更明顯的緊張情緒,這種焦慮感不由自主地流露于臉上,表現在日常言行中,并在無形中傳遞給孩子。
家長首先必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保持平常心和理解心,相信孩子能行,給孩子信任感。
要以平常心與孩子交流,心平氣和地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當孩子產生考前焦慮時,父母應該給孩子傾訴的機會,適度引導,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
在孩子的考前焦慮感有所緩解后,可與孩子聊一下對考試的想法,更多地讓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
簡單地講,家長平時該干什么還干什么。有的家長擔心影響孩子復習,連說話走路都要盡可能壓低聲音;有的家長干脆請假在家,為孩子做飯,專心陪讀,這樣反而讓孩子有不適應感。
焦慮感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內心的壓力,總是擔心考不好,怕被父母責怪,怕被別人看不起,過分的關注極易讓孩子更加焦慮。
這種情況下,就是要讓孩子明白,無論考出怎樣的分數,只要這是努力過后的結果,作為家長都會坦然接受。
營造良好家庭氛圍
臨近高考,很多家長會陷入草木皆兵的狀態,對家庭成員提出諸多要求,允許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全家人進入嚴陣以待的助考階段,這樣反而不利于考生積極情緒的建立。
輕松和諧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備考十分有利。一些家長總是怕孩子發揮失常,提心吊膽,愁眉苦臉,容易導致孩子也處于壓抑的情緒狀態。
當然,在最后的沖刺階段,家長最為關注的是必然是孩子的學習情況。
家長通常認為,關心孩子的學習是為他好。的確,適度的關心有助于孩子以更好的心態投入學習,但過度關心則會適得其反。
也有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并沒有能力在學習上為孩子提供幫助,就以其他方式關心他,督促他。
盡管家長們想要激勵孩子,防止孩子懈怠,但如果策略不當,容易讓正向的鼓勵變成負面的壓力,引起反感。
在最后的100天里,想要大幅提分顯然十分困難,時間緊張已經為考生帶來巨大壓力,這時家長應盡可能幫助孩子緩解壓力。
“所有該復習的,全都復習過了,所以不要害怕。”一句簡單的話,能讓孩子的心里踏實很多,也會更有自信。
面臨人生中一場至關重要的大考,考生自身已經有強烈的緊張感,家長切忌把這種緊張感無限放大,如果將關注點放在學習成績上,實際上是在給孩子施壓。
因此,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卸下沉重的負擔,給孩子以輕松、愉悅的心理感受,既能讓親子關系更融洽,也能促使孩子以更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復習中,以自信的心態走上考場。
家長千萬不能說什么?
不要總是問“復習怎么樣了”“知識點是不是都掌握了”“不會的內容還多不多”等問題。
對于這些問題,孩子根本無法回答,而且會增加孩子內心的焦慮感。
通常,經過至少三輪的復習,考生的復習成效基本已經定性,而且幾乎每個考生都會沒有自信。
如果孩子回答“復習好了”,那么這并不是真實想法;如果回答“還有很多不會”,則可能會受到指責。
不要總跟孩子討論考試結果。
有的家長為了激勵孩子不斷奮進,就會反復強調,如果考不好會怎樣,話語中帶著威脅,會增強孩子的不安感。
此外,還有一些家長們經常對孩子說的話,極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機會只有一次,一定要考好。
·這次考不好,你這一輩子都會受到影響。
·平時成績都不錯,高考時候千萬不能發揮失常,親戚 朋友都在等著你考上重點大學呢。
·這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你一定要把握住。
·我們辛辛苦苦供你讀書,你一定要拿成績來回報。
在現代家庭中,越來越多的家長把關注點向孩子的教育上傾斜,成績已經成為孩子優秀與否的標簽。
一旦孩子考試失常,就免不了家長的一頓訓斥,這無疑給孩子施加極大的心理壓力。
所以,在關注孩子成績的同時,也要給他更多的關愛,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給予孩子戰勝困難、勇往直前的勇氣。
三尊重·三陪同·三適度
三尊重
尊重孩子的生理規律,不主觀干涉;
尊重孩子的備考習慣,不強行指導;
尊重孩子的行事風格,不偏激指責。
三陪同
陪同孩子用餐,但不陪同睡眠;
陪同孩子運動,但不陪同復習;
陪同孩子聊天,但不陪同趕考。
三適度
適度期望,培養自信,建立和諧關系;
適度關懷,理智冷靜,避免出現沖突;
適度照顧,松緊適宜,避免引起反感。
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