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多陪陪孩子!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附1-9年級陪伴方法)
教育孩子,投入的主角,是父母;比拼的場所,在家庭。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1-9年級陪伴方法整理給你,假期多陪陪孩子!父母錯誤的陪伴方式,有可能毀掉了孩子的努力與潛力。陪伴,不只是陪著這么簡單。如果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做自己的事情,就等于沒有陪伴。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而不是“被陪著”。有些家長恨鐵不成鋼,動不動就發脾氣,只看到孩子的差,看不到孩子的好,失去耐心陪伴,會成為孩子成長中的“毒藥”。有些家長很敷衍,不管孩子做什么,一句“好的”“知道了”就應付過去了。對于3-12歲的孩子,父母參與度過低,不利于孩子的成長。父母總是說教,就是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當父母用權威武裝自己的時候,孩子就會用情緒保護自己。孩子并非機器,不是我們付出了愛與關心,就一定要最大限度得到孩子的回饋。教育孩子,不應該抱有太強的功利心。陪伴孩子,也不能只為了讓他考出好成績。陪伴是個很復雜的概念,父母陪在孩子身邊,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害怕什么。只有深入地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陪伴,才是有效的教育。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要打擊孩子,不要一味指責,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給予應有的尊重與信任。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們都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和孩子溝通時,一定要注意措辭和態度,講明道理,切忌發火給孩子貼標簽。有些道理我們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來教育孩子。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孩子還有很多可能性。我們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找到最合適的成長道路。董卿說過:你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你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陪伴孩子的過程,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的過程。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優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在不斷進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的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怎么做卻是大有學問的!怎樣陪伴算得上有效且有利于孩子學習成長呢?1-9年級的建議都整理齊全了!越早開始執行效果越好,現在看到還不晚!如果不從一開始就讓孩子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等到了高年級的時候再去糾正,會讓孩子做作業的效率直線下降,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完成作業的速度,能夠反映出學習的認真程度,家長應多多關注,從而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現”“跟自己競賽”,讓孩子了解成績是一種自我檢驗,而不是分數、名次的追求。小學一、二年級還要培養孩子每天朗讀、寫簡單日記的習慣。總之,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這個階段是孩子學習逐漸定型的重要階段,這時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見,又是一個不穩定的階段,孩子在一、二年級養成的良好習慣一定要加強,不能放松。家長可以不用像一、二年級一樣坐在旁邊陪伴孩子做作業了,他們開始主動積極地接受新知識,但你要教會孩子做計劃表、整理錯題、做筆記。做筆記和找重點是相輔相成的,但是要讓孩子盡量做到邊聽邊寫,記多少算多少,千萬不要為了記筆記而錯過老師的講課內容。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以后,不用再過問課業細節了,這時候的孩子有了自主的學習能力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只要在他偶爾犯懶的時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時候鼓勵他,在他實在找不到解決辦法時跟他一起尋找方法。初中階段
從小學到中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相對比較大的跨度,無論在學習習慣還是學習方法上,都需要有一個新的認識,在這個轉變中,家長的角色也至關重要。無論您有多忙,以下這4件事不得不做。面對陌生的環境,想要適應真得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時間的長短則和孩子自身的適應能力有很大關系。一是經過假期,覺得初中學習和小學學習一樣簡單,因此漫不經心;二是對初中學習過于擔心,生怕自己會落下。前者需要家長強調初中學習的重要性,后者則需要家長給予更多鼓勵和信心。中考每年都會有些變化,作為孩子的“大后方”,家長需要在這些方面花些時間和精力,平時可以多關注一些官方或教育類的網站,幫助孩子基本確定一個努力的方向,把每一步走得踏實。需要強調的是,家長和老師溝通并不是為了“打小報告”或者“探聽孩子的底細”,要做到對孩子了如指掌必須通過老師這座橋梁。這里的老師,除了班主任老師,還有各任課老師,與老師溝通,避免孩子過度偏科,了解孩子的心態變化,并且積極配合老師。孩子到了初中階段,已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聽話”是家常便飯,這個時候,家長需要耐心地和孩子講道理。家長不僅要做孩子的鏡子,更要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多向優秀的家長取經。初中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對家長來說,更是重要一步。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遠,作為家長,要陪伴得當,和孩子一起成長。根據每個階段的教育重點,幫助孩子成才、成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