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請關注我們,精彩每日呈現
很多老人都會出現下肢發涼、發麻的問題,特別是寒冷天愈發難受。引起下肢不適的原因很多,其中,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下肢問題就是較易被人忽略的一項。
專家提示,由于對疾病的不了解,很多中老年人一旦出現腿涼、麻木、抽筋等不適,往往認為是骨質疏松或缺鈣的表現,而不會想到是血管或是椎間盤出了問題,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患者要早發現早治療,以免病情加重。
專家指出,腰椎間盤突出主要是因為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改變引起的,當突出的髓核壓迫到周圍的神經時,就會出現下肢血管收縮障礙,導致血流減少,出現肢體發涼癥狀。
需要注意的是,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除了會出現小腿發涼的癥狀之外,還會出現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多數患者有數周或數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復腰痛發作史。腰痛程度輕重不一,嚴重者可影響翻身和坐立。
得了腰椎間盤突出,一定會給身體帶來很多不便,患者會感覺腰部疼痛,還會導致腿部麻木。很多朋友有這樣的疑惑,腰椎間盤突出是腰部的疾病,為什么會給腿部帶來不良影響呢?
專家介紹,腰椎間盤突出除了腰部疼痛外,患者的腰(或下肢)有放射性的麻痹痛。因為腰椎骨中央流質的髓核,從包圍它的纖維環裂口往外涌,形成一個凸起物壓迫了神經,引起腰腿的疼痛及麻木感。不及時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話,患者肌力下降,患者甚至連腿都抬不起來,甚至大小便失禁。
腰椎間盤突出會導致腿麻,是因為病灶壓迫神經,這是患者出現麻痹癥狀的原因,也能跟單純腰肌勞損的腰痛區別開來。生活中,有些患者一開始腰很痛,痛到在床上打滾。一段時間后,腰不痛了腿卻變麻了,便以為好轉了。這是患者的常見誤區,腿麻是凸起物開始壓迫神經了,若把神經壓死了,下肢便“麻木不仁”了,實際代表病加重了。因此出現腿麻的癥狀,一定要及時醫治。
日常生活中,老人出現低血壓會面色蒼白、四肢發涼,嚴重時可發生暈厥、休克、缺血性腦卒中等;血脂過高會造成血管硬化、阻塞,血液循環不暢,影響下肢供血;閉塞性動脈硬化會嚴重影響血液循環,導致下肢發涼、麻木甚至行動困難。
出現上述問題應及時到醫院明確診斷。生活中也可以通過泡腳、按摩等來改善血液循環,緩解下肢發涼。熱水泡腳溫度以45℃~50℃為宜,可加入一些活血理氣、溫陽散寒的中藥材,如紅花、艾葉、伸筋草、防風、黃芪等。按摩足三里或揉搓小腿也可改善血液循環。另外,天氣寒冷時,老人或者是骨關節疼痛、骨性關節炎、髕骨軟化者,最好戴上護膝。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頸椎不適,就去做做“保健按摩”“盲人按摩”。專家指出,按摩、牽引是骨科治療的手段,但不能濫用,一定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謹慎進行,否則使用不當會造成嚴重后果。專家介紹,因頸部按摩不當導致癱瘓的例子并不少見,導致癥狀加重的病例更多。
養生專家指出,現在社會上的“按摩”,往往成為一種謀生的手段。不但價格非常高,而且對用什么樣的手法、多大的力氣,病人的適應癥是什么、禁忌癥是什么,什么情況下可以按摩、什么情況下不能按摩,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規范,一個師傅一個辦法,問題非常大。
1.早期腰椎間盤突出癥,注意絕對臥床休息,大小便均不應下床或坐起,臥床3周后帶腰圍下床活動,3個月內不做彎腰動作。此方法簡單有效,但是患者難以堅持;
2.藥物治療,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口服非甾體類鎮痛藥。對處于急性期的患者,需輔以脫水劑,可以消除神經根水腫;
3.要堅持體育鍛煉,尤其是腰肌的鍛煉。要注意保護腰部,在搬抬重物及激烈活動時,避免腰部受傷。還要注意腰部的保暖,保持腰部肌肉松弛有彈性,避免腰肌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