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因為機體代謝紊亂,使得一種叫“嘌呤”的代謝產物大量產生。嘌呤可以轉變成尿酸,從小便中排出。但是當尿酸升高的幅度超過機體排泄的能力,就會產生高尿酸血癥。高尿酸血癥如果不治療,尿酸蓄積就會呈結晶化,在身體的許多器官組織中沉積,在關節沉積的話,會引起痛風病發作。在腎臟沉積,會引起腎功能不全。在尿路沉積會引起尿路結石。高尿酸血癥和心肌梗死、腦血管疾病也存在相關性。
因此,高尿酸、痛風患者需要定期進行生化檢查,以綜合評估各方面的健康指標。
但實際上,很多痛風患者對化驗單或檢查報告上的部分項目并不明了,影響了他們對痛風病情的掌握,還影響用藥的依從性。接下來,我們就對痛風常見的檢查項目進行解讀。
尿酸檢測
尿酸檢測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常見的血尿酸指標,一個是尿尿酸指標。
(1)血尿酸的測定
高尿酸是引起痛風發作的基本條件,因此血尿酸的測定對于痛風的診斷、評估以及降尿酸治療效果的評價非常重要。因此,痛風發作期需多次反復檢查血尿酸。
女性血尿酸值>360μmol/L(更年期后接近男性)、男性>420μmol/L,就可以診斷為高尿酸血癥。但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痛風患者在尿酸測定時均有異常,我們經常見到在急性痛風發作時,患者的血尿酸并不高,而在這種情況下,醫生也可以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結果診斷痛風。所有的痛風患者都應該把尿酸長期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對急性痛風關節炎頻繁發作(發作次數超過每年2次),有慢性痛風關節炎或痛風石的患者,建議將尿酸控制在300μmol/L以下。但控制的血尿酸值不能低于180μmol/L。
(2)尿尿酸的測定
尿尿酸水平在監測痛風所致的腎損害中有重要作用。通過對尿尿酸的測定,可以判斷出高尿酸血癥是屬于生成過多還是排泄不良,有利于指導痛風患者如何治療。臨床上較多采用24小時尿尿酸定量測定法,尿中尿酸排泄量大于600mg/d(普通飲食)屬于生成過多型。每日尿排出尿酸鹽>600 mg時,此類患者不宜使用促排尿酸藥物苯溴馬隆。
血生化指標檢測
(1)肝功能:
雖然尿酸鹽結晶在肝的沉積很少,但測肝功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痛風是否伴發脂肪肝及痛風藥物對肝的損害情況。其中痛風伴發脂肪肝引起的轉氨酶(ALT和AST)增高最多見,轉氨酶可間斷性升高,也可持續性升高。不少痛風患者因為降酸藥物的不良反應而停藥,因此痛風患者用藥前必須測肝功能。
(2)腎功能:
當痛風患者的痛風性腎病引起腎功能受損時,可引起腎小球濾過率、內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上升。痛風的腎損害率很高,血肌酐是檢測腎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其正常值為44~133(各醫院標準有差別) 。對于慢性痛風患者,需要做腎小球濾過率的評估,并根據腎小球濾過率將腎功能分為5期:當腎小球濾過率低于90時,即意味著腎功能下降的出現。
(3)血脂:
痛風患者易出現血脂代謝紊亂,血脂異常特點符合致動脈粥樣化血脂譜的典型特征,表現為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TG、TC、LDL、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促進因子,HDL是對抗動脈粥樣硬化因子。動脈粥性硬化是痛風的并發癥心血病疾病的癥狀之一,此外,動脈粥性硬化會導致血液循環更差,對尿酸的代謝能力也進一步變差。
(4)血沉:
血沉(ESR)速度的快慢與血漿黏度,尤其與紅細胞間的聚集力有關系。紅細胞間的聚集力大,血沉就快,反之就慢。痛風發作期,血沉增快,一般會<60mm/h。
尿液分析
(1)尿常規:
痛風早期尿常規一般無改變,累及腎者可有血尿等異常。和痛風有關的尿常規有以下幾項目:酸堿度(pH)、比重、尿血等。其中,如果尿液pH過低時,則需考慮尿液堿化;當尿比重升高時,則應考慮痛風合并腎功能不全;當尿血呈陽性時,則應考慮痛風合并腎結石的可能。
(2)尿蛋白:
尿蛋白檢測有定性和定量兩項。正常人尿定性應為陰性,定量為20~80mg/d,超過150mg/d則為蛋白尿。痛風性腎病可有蛋白尿升高,但一般不嚴重。
此外,痛風患者還包括如X線檢查,CT與磁共振顯像檢查等。通過這些檢查,可以綜合評估各方面的指標,為診治及合理用藥提供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