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回答這樣說:“不是能力問題,不是外貌問題,而是沒能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想要擺脫內耗,讓生活回歸活力和熱忱,你一定要試一試以下的方法。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因為太在乎周圍人的反應。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后果往往是,在敏感和討好中委屈了自己。真正需要在意的,不是周圍人的眼光,而是自己內心的感受。當你學會將生活的重心轉移到自己身上,你才能活出最閃耀的人生。有一位精神病學家,執業多年,在精神病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他說,自己有許多病人,都把時間都花在緬懷過去上,后悔曾經做過的,或者沒做的事。“要是我在那次準備得好一點……”、“要是我當初沒犯那樣的錯誤……”反反復復地懊悔,最終都讓自己陷入了無盡的精神消耗。一時的反思可以推動我們進步,長久的懊悔只會令我們步履維艱。畢竟,我們無從改變過往的遺憾,卻可以決定未來能不能不要留下遺憾。一種是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極致;另一種是對別人要求很多,嚴于律人,不允許周圍人犯一點錯。與其在苛求完美的路上讓自己精疲力竭,不如放松下來,給生活留一點缺口。有時候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我們不具備這樣的實力,而是在心理上默認了一個“不可跨越'的高度限制。久而久之,但凡遇到點困難,就會選擇退縮;但凡遇到點機遇,都會被無情錯失。一生不過三萬天,一天不過24小時,一味地給自己設限,就注定畫地為牢。不妨勇敢一點,大膽沖破禁錮自己的牢籠,打破那些“不可能”。當你突破了條條框框的限制,你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享受不一樣的人生。本想去旅行,但是一想到出發前要做的功課和準備,就有點動搖;本想去創業,但是一想到可能面對的困難,就有點遲疑。所謂三思后行,如果只停留在“三思”,所有美好的愿景都會淪為遺憾。放棄腦海中左右搖擺的想法,扔掉心里徘徊不定的計劃。趁著年輕,趁著還有夢,大膽地去追逐,放肆地去折騰。成也好,敗也罷,只要你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相信一定能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奧巴馬當選總統時,有人問他:“你覺得自己的優勢在哪里?”就是因為不想讓拖延的習慣,成為自己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拖延是一片雪花到雪崩的積累,長久拖延只會讓我們陷入焦慮和緊張的情緒之中。當你培養了自己的行動力,那些讓你不安和煩躁的問題,就會逐一消解。也只有行動起來,那些美好的愿景才不會成為口頭的臆想。當你克服了內心的障礙,你會見到別樣的風景,領略到不一樣的人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