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林箴言(八十三)
作者 任建林
推薦閱讀 風(fēng)過林梢(崔洪國)
1.
楊絳先生曾說:“人想開了,就會明白,在這個世界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樣?最后收拾殘局,還是要靠你自己。”這個世界上,有同情心是好的,但是,對于別人只能是一種心情上的安慰,并不能替你解決問題。人生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自己的痛苦,必須自己承受。
正如有人說:“你若不勇敢,誰替你堅強?你若不堅強,懦弱給誰看?”自己如果不學(xué)會堅強,學(xué)會勇敢,誰都幫不了你,誰又會一直憐憫你,別人也有別人的事情和煩惱,每個人都在繁雜的生活中,都自顧不暇。人活著,就不要想著依賴別人,你是你,別人是別人,你要分清,你的幸福無需寄托在別人身上,否則,后果就是讓自己失望。
因為你的痛苦,是別人無法感同身受的,你的幸福也不是別人所能享受的,別人的苦衷你不知道,別人的世界,你更是沒有發(fā)言權(quán)。沒有人可以替別人去完成別人的人生,該自己承受的沒辦法逃避,只能是讓自己學(xué)會堅強,勇敢面對和奮力抗?fàn)帯_@個世界不相信眼淚,只相信能力;這個世界不同情弱者,只贊美英雄。
而一個成熟的人,早就知道,無論自己活得好與壞,都與自己有關(guān),與他人毫無關(guān)系。人間煙火各有各的好,也各有各的苦,無論是誰都是如此。生活本來就是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在自己的世界里獨善其身,在別人的世界里順其自然。無論怎么樣,自己的一切,最終都與別人沒有任何關(guān)系。
人生冷暖自知,悲喜自渡,才是常態(tài);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悲歡離合,自己的風(fēng)景自己欣賞,自己的苦難自己品嘗。當(dāng)你活明白了,也就慢慢懂得了善待自己,活好當(dāng)下,擁有自己的美麗,讓自己活得瀟灑漂亮,而無需別人贊美,自顧自的美麗,也是一種幸福。
2.
人世間,很多時候,一個人只有保持心靜的狀態(tài)久了,才能打造出一種心境。就像一個人在一條對的道路上,走得久了,走得遠(yuǎn)了,便會滋生一種心靜的心態(tài)。再然后,接下來的路,自己就可以隨時隨刻靜下來去走,如此從容且淡定,最終也就可以越走越長遠(yuǎn)、越走越長久。
有部電影里說得好“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yuǎn)不知道下一塊是什么味道。”生活總是存在無常,生命總有一些神秘,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去體味的過程。正是因為靜得下來,我們才能真正腳踏實地做事,慎獨從容做人,也才能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期待,抱著非常強烈的渴望。想起曾國藩十六字箴言:“物來順應(yīng),未來不迎,當(dāng)時不雜,既過不戀。”許多事情,不必去較真;很多問題,不該去計較,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越是糾結(jié)、糾纏、較真、較勁、困惑,最終就會陷入內(nèi)耗之中,而自己也一定會失去更多。所以,凡事都要靜靜地理解、包容、放下。如此,享受當(dāng)下,享用人間煙火,清歡且清醒地做自己。
生活一半煙火,一半清歡。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釋然。淡淡地生活,靜靜地體驗,拿出自己的境界,慢慢地、從容的、松弛地、自在地、釋然地活下去。心能靜,福自來。古語有云:“心靜則神悅,神悅則福生。”許多時候,一個人越是心靜,就越是心安,就越是神悅。如此,心滿足了,心知足了,便是福氣滿滿。《小窗幽記》中寫道:“獨坐禪房,瀟然無事,烹茶一壺,燒香一爐,看達(dá)摩面壁圖。垂簾少頃,不覺心靜神清,氣柔息定。”
心靜,不光是一種愜意的生活狀態(tài),更是一種很高的生活境界。心靜得下來的人生,必定是從容、堅定、美好的人生。人生下半場,靜靜地修行,靜靜地成長,靜靜地收獲,便是靜靜地幸福。豐子愷曾說:“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愿,不如釋然。”世間之事,如同桃花紛紛落下,心境空明。
心靜的人,內(nèi)心總是平和的,穩(wěn)定的,如同生命的深處自有芳香馥郁,暖陽照耀。如此,即便風(fēng)雨侵襲,自己依舊心安神定,心靜福來。人生無常,心靜下來,泰然自若,從容地跨越困境,平靜地看淡一切。如此,喜悅著、滿足著、從容著、快樂著、幸福著。
3.
人這一生,什么都是有定數(shù)的,就像是前世給你安排好了似的,包括你生在什么樣的家庭,遇到什么樣的父母,找到什么樣的工作,碰到什么樣的伴侶,生幾個孩子,買幾套房子,掙多少錢,什么時候生病,生什么病,什么時候病能好,都是注定好的!命里一尺,難求一丈!
人,爭不過命,不是你的別強求,是你的一定會不離不棄,得到的,不一定是好事,失去的,不一定是壞事,凡事順其自然就好。人生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有主動的,也有被動的。主動的態(tài)度,就是懂得主導(dǎo)生活的走向,讓生活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喜歡的走向運行。被動的態(tài)度,就是隨波逐流,被生活推著走,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充斥著自己的生活。
顯然,追求快意人生的人,應(yīng)該有主動的生活態(tài)度,對自己的生活報以滿腔熱忱。熱忱意味著喜歡和投入,更積極的用心對待生活,既用心創(chuàng)造和改善生活,也用心去欣賞和享受生活。生活從來不缺風(fēng)景,人生從來不缺美麗,難得的是有心來欣賞,讓喜歡的事成為生活,不問東西,順心而走。除非你的命運使然,生活從不愿辜負(fù)每一個用心的人。
4.
有一種心態(tài)叫放下,有一種境界叫舍得,有一種成長叫釋然,有一種思念叫鄉(xiāng)愁。它無法放下,無法舍去,更無法釋然,就像我們心頭的一盞燈,哪怕四周一片漆黑,它依舊長明,照亮回家的路,寄托思鄉(xiāng)的情。
讀書的時候,幼稚地認(rèn)為“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是古人炫技的一句詩,但是從我離開家的那一刻起才慢慢地意識到自己錯了,而且錯得離譜。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說得一點都不假,尤其時下中秋節(jié)將至,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越發(fā)濃烈,想回去探親訪友,在那熟悉的街頭巷尾走一走,也想抬頭看看那好久不見的故鄉(xiāng)明月。
故鄉(xiāng)的夜晚常能看到滿天星斗,橫亙天際的銀河更是清晰可見,月亮每天都按時爬上天空,催著太陽公公快點下班,迫不及待地將月光傾瀉而下,陪著孩子們奔跑玩耍。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細(xì)細(xì)算來,已經(jīng)有十幾個中秋節(jié)沒有回家陪親人一起過。本來家里人都不喜歡吃月餅,但是今年我還是準(zhǔn)備買一點,想與家人們一邊吃月餅一邊抬頭賞月。
誰說此事古難全,只要和家人一起,月亮便無陰缺,滿眼皆是晴圓。山斷不了來路,水擋不了歸途。鄉(xiāng)愁就像一根無形的繩子,一頭系在心上,一頭連著故鄉(xiāng),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今年中秋,家里的月亮一定很圓很圓。
5.
人生只有善待自己才是最踏實的,如果你的善良給了錯的人,會變成一種惡意,其實,有時候保持沉默,過自己安靜的生活,就是對自己的好,也是對別人的善良。當(dāng)我們明白了人情冷暖,就會順其自然的活著,因為時間是最好的過濾器,能帶走虛假的東西,留下真實而簡單的美好。當(dāng)自己活得開心快樂時,也就允許一切發(fā)生,允許不同事物的存在,因為,只有能夠做到理解和包容,才能活出最真的自我。
有人說:“所謂的中年危機,真正讓人焦慮的不是孤單,不是貧窮,更不是衰老,而是人到中年后,你才發(fā)現(xiàn),你從來沒有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活過。”而人到中年,就是身在低谷,少了庇護,少了鋒芒,安靜自律才是此刻的智慧。可惜,時光流逝太快,不由感慨,自己還沒享受夠年輕的美麗就已經(jīng)老了。歲月飛逝,希望歲月蒼老的只是我們的皮囊,或許,只要我們內(nèi)心平靜,靈魂依舊風(fēng)華正茂。
不得不說,任何生命的歸宿都是自己,只要能夠及時醒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活著,不討好和取悅別人,自由而孤獨的活著,在溫柔的時光中享受生活,如此,才能獲得生命的飽滿、人生的豐饒和歲月的慈悲。人生幸福快樂的秘訣,在于尋找一種最適合自己的升華方式,不緊不慢,莫因疾進而不堪重荷,莫因遲緩而空耗生命,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風(fēng)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