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對未來企業形態變化的描述,從而探索企業的變革規律,其中觀點建立在組織形態管理理論與企業進化規律的基礎上,引用的理論依據、方法論均來自《進化:組織形態管理》一書。
《進化:組織形態管理》
新商業時代一到來,幾乎所有人感覺到職場壓力越來越大,有些甚至人抱怨天天學習都難以適應這種變化,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市場在變、企業在變,人豈有不變之理?傳統企業轉型成敗關鍵在于“人”的轉型。
“人”將如何轉型?從“一專多能”型向“多專多能”型轉變。如果傳統企業優秀人才是“一專多能”型,那么到了新商業時代優秀人才則是“多專多能”型,所謂“多專”是指能夠勝任不同專業領域,所謂“多能”是指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素質,因為新商業時代的市場特點是分散且多變,優秀人才必然要有針對性改變,“多專”對“分散”、“多能”對“多變”,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新商業時代的要求。
如何理解多專多能型人才?還需要從企業形態進化規律中找到答案。
在市場生態發展過程中,企業形態沿著產業價值鏈不斷演變,經歷了股東價值形態、精英價值形態、客戶價值形態、利益相關者價值形態等四種典型組織形態,實現了從低級組織形態向高級組織形態進化。四種企業形態特征分別可以用四種平面圖形代表,股東價值形態形如三角形,精英價值形態形如梯形,客戶價值形態形如鏈條形,利益相關者價值形態形如圓形。
企業形態進化規律
其中,精英價值形態就是人們常說的“金字塔”形,也是中國傳統企業形態;利益相關者價值形態是工業4.0時代的產物,尚未到來,而客戶價值形態則是新商業時代的最佳企業形態,也可以稱之為新組織。
“一專多能型”是傳統企業的優秀人才標準,而“多專多能”型則是新組織優秀人才的標準。傳統企業轉型邁向新組織的過程也是“一專多能”型人才邁向“多專多能”型人才的過程。
無論“一專多能”還是“多專多能”都必須有相應的管理模式支撐,否則只能培養或塑造出一種類型人才,兩種優秀人才對應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在傳統企業中無法塑造出“多專多能”型人才,其管理模式根本不支持,同樣“一專多能”型在新組織中也成為不了優秀人才。
傳統管理模式有“三支柱模型”,三大支柱分別為職能型結構、職位管理基礎與產品管理方式,這也是傳統企業的識別標準。
傳統企業“三支柱模型”
作為三大支柱之一的產品管理,是一種“分工”與“協作”式的價值創造方式,在這種方式下更多的強調人才的專業性,即“一專”,專業性越強,越能干好“本職”工作,但是“協作”卻需要了解其他崗位的工作內容,否則會導致“協作”不暢,因此“多能”顯得比較重要,“一專多能”就成為傳統企業的優秀人才,通常企業也是以專業為主線進行人才培養,但是卻做不到“多專”,因為傳統企業根本不需要“多專”,更用不上“多專多能”。
誰才需要“多專多能”?唯有新組織,但也必須在新管理模式中才能塑造出來,因為新組織管理模式中也有“三支柱模型”,此“三支柱”非彼“三支柱”,三大支柱分別為流程型結構、角色(能力)管理基礎與流程管理方式,這也是新組織的識別標準。
新組織“三支柱模型”
作為三大支柱之一的流程管理是一種集成化、系統化的價值創造方式,所謂“集成化”即任何流程環節都能替換更新,實現“即插即用”,消滅了“分工”;所謂“系統化”即在流程環節之間能夠“無縫對接”,融為一體,消滅了“協作”。流程管理把不同的職能集成在一起,在一個流程上能夠進行系統的價值創造活動,此時既要“多專”又要“多能”,能夠指導與管理的業務流程鏈條越長,越是企業需要的優秀人才,因此“多專多能”就成為新組織的優秀人才,同樣企業也是沿著業務流程進行人才培養。不難看出,“一專多能”型人才在新組織中的職業發展就變得很有局限性,體現不出任何優秀的特征。
從管理模式可以看出,兩個“三支柱模型”截然不同,從“一專多能”轉變為“多專多能”根本無法一蹴而就,中間必然要經歷一個轉型過程,通過這個轉型階段為塑造“多專多能”型人才創造條件。
誰能承擔此重任?“三引擎模型”,矩陣型結構、項目管理方式以及二元管理基礎,這是轉型企業需要建立的管理模式,也是轉型企業的識別標準。有了“三引擎模型”,就能把“一專多能”型人才逐漸塑造成為“多專多能” 型人才。
傳統企業轉型“三引擎模型”
主要原因在于作為三大引擎之一的項目管理具有產品管理與流程管理的雙重屬性,從進化的角度來講,項目管理的“前生”是產品管理,“后世”則是流程管理。項目管理是在“分工”與“協作”式的價值創造方式中,形成了系統化、集成化的價值創造方式,這種方式是把核心職能部門集成在一起,可以讓企業沿著核心業務流程進行人才培養,其實項目經理就應該是一種“多專多能”型人才。
當然,“多專多能”型人才并非單純依靠項目管理方式實現,從“一專多能”到“多專多能”的背后是整個企業形態與管理模式的轉變,“三引擎模型”能夠有力保障這一轉變順利實現。“三引擎”分別為矩陣型結構、項目管理方式以及二元管理基礎,項目管理僅僅是其中一個引擎,矩陣型結構則是為項目管理創造了運行秩序,二元管理基礎能夠讓“多專多能”有用武之地,否則塑造出來也沒有任何意義。“三引擎模型”是傳統管理模式轉變為新組織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
《傳統企業轉型“三引擎模型”設計》公開課即將開課,歡迎關注與咨詢。
近期《進化:組織形態管理》一書全網斷貨,有需要的朋友可在公號(組織形態管理)后臺留言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