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也不乏重構建的標桿,那就是“真誠到永遠”的海爾集團。海爾集團CEO張瑞敏早在十幾年前就意識到企業互聯網轉型勢不可擋,于是帶領8萬海爾人率先走上重構建之路。
張瑞敏提出“人單合一”的全球化發展戰略,把海爾變革成一個“無邊界的海爾”,推翻了橫亙在海爾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藩籬,清除了各部門之間的溝通障礙,使信息能夠在營銷、研發、生產、智能等部門之間自由流通;推翻了海爾與外部顧客、供應商和其他伙伴之間的圍墻,將外部資源融入海爾的大平臺。
張瑞敏常常總結:“近二十年來,海爾只做了一件事:再造。”
◆一是在商業模式上,從原來傳統商業模式重構建到人單合一雙贏模式;
◆二是企業定位上,從單純的制造業重構建到服務業。
人人都是創客:不要控制,要創造力。
張瑞敏認為,互聯網時代倒逼企業去掉中間管理層,引發效率延遲、信息失真的傳動輪必須徹底去除。張瑞敏把組織解構,把員工變成創業者。在海爾內部提出了“小微公司”概念,海爾的小微公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海爾占大股的,一種是占小股的,往往是初創企業海爾占小股。
海爾提供了一個平臺給員工創業,不過多約束。雖然海爾和小微公司協議在一定條件下海爾有優先回購權,但是也不反對它們獨立上市。
雷神是海爾小微公司的代表,“雷神游戲本”是定位于愛好游戲的年輕一族的一款筆記本電腦。2014年1月15日,雷神游戲本在京東商城上市,20分鐘內3000臺筆記本電腦被搶購一空;2014年7月24日,“雷神911”上市,單型號10秒鐘就銷售3000臺。2014年,雷神實現2.5億元銷售額和近 1300萬元凈利潤,雷神一度被視為第二個小米。
“從雷神成立那一刻起,我和海爾的雇傭關系結束了,”雷神小微主路凱林說,“雷神和海爾目前是結算關系。”2015年3月31日進行的京東眾籌平臺上,上百家企業共籌集3000多萬元,僅雷神一家就獲得1500萬元。
由此,大股東海爾將讓出雷神10%的股份。從海爾孵化到走向社會,再到逐步稀釋股權,以雷神為代表,海爾與小微公司的雙贏局面正在打開。但是把一個權利相對集中的傳統企業打散成碎片化的小微創業公司,就會時刻面臨失控的危險,甚至會直接導致海爾解散。
對于這種擔心,張瑞敏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張瑞敏曾與IBM原董事長郭士納有過一次交流,把海爾扁平化的事講給郭士納聽,后者說:“我在IBM的時候朝思暮想的一件事也是扁平化,但始終沒有做,為什么?因為整個系統要變,涉及20多萬人,一旦出事,整個企業蕩然無存。”
截至2014年底,海爾已經有212個小微公司。目前沒有人能判斷張瑞敏的做法是否正確。但是張瑞敏更擔心的不是失控,而是控制得太死:“你把什么都控制住了,可以,但是人的創造力沒了。你就得了大企業病了。這個大企業病,到最后你想治的時候,肯定治不了。”這就像凱文·凱利在《失控》中所說的“進化的代價就是失控”。
構建商業圈:不要帝國,要生態圈。
張瑞敏曾用“世界就是海爾的研發部”這句話概括海爾的產品開放平臺策略。2014年,海爾推出一系列“無尾廚電”,包括沒有電源線的攪拌機和電飯煲等。無尾廚電有意思的地方是無線充電,沒有電源線的困擾,更安全和美觀。
這種產品不是海爾獨自研發的,海爾是國際無尾聯盟的成員,這是聯盟的技術。聯盟的運作方式是創建專用專利池,會員出錢向專利池里面投專利。等技術成熟能夠收取專利費時,大家共同享有這筆費用,如果這個專利技術研發失敗,大家共同承擔。
張瑞敏認為技術這事兒“要么協作,要么消失”。對于供應鏈平臺,張瑞敏強調合作共贏,轉競爭為競合。三洋在市場上好勇愛戰,用創始人井直兄弟的話說就是“冷酷無情,以打敗師傅為樂”。
在海爾接盤其洗衣機及家用冰箱業務后,兩家企業聯合成立“三洋海爾株式會社”,合作很順利。傳統工業講究流程的嚴絲合縫,講究以不變應萬變,互聯網時代則無邊界,去中心化,強調思維開放和快速轉變,需要更多的競合而非單打獨斗。
張瑞敏認為傳統企業的范圍經濟、做大做強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互聯網時代的驅動力是一個開放的平臺。2014年1月6日,在集團互聯網創新交互大會上,張瑞敏說:“有距離、有邊界導致的是企業與員工、用戶、合作伙伴的關系是博弈的關系,而零距離、網絡化則要求企業與三者變成合作共贏的生態圈。”
張瑞敏希望將海爾打造成一個有機的生命系統,和供應商、員工、用戶同呼吸共命運。他認為平臺不應該是封閉的帝國,應該是開放的生態系統,“平臺的歸宿就是生態圈化”。
創造用戶:不僅要銷售額,還要用戶體驗。
海爾曾做出“超時免單”的承諾,假如符合條件,用戶約定早上6點送到,過了6點再送到就不要錢了,不管是多貴的電器。有用戶故意做實驗,要求凌晨1點送到,結果海爾員工提前送到,打了好幾個電話用戶才接到,因為用戶已經睡著了。
創造用戶還體現在服務升級上。海爾的“U+智慧生活”操作系統,為用戶提供各種智慧服務。用戶直接可以在“U+智慧生活”的在線服務上預約維修、查看產品優惠、核實服務費用等。這個操作系統解決了家電維修難,運輸、收費不明等問題,為用戶提供了切實的方便。
轉型核心是所做的一切是要“解放人”,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人的能動性和創造力。在海爾的轉型過程中,員工創客化,著重解放員工,提升創造和生產效率,以期帶來顛覆性創新;企業平臺化是拉近和合作伙伴的距離,信息共享,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用戶個性化是創建優勢品牌和服務,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2015年,美國著名戰略管理大師加里·哈默到青島海爾總部進行訪談和調研,認為海爾“是探索互聯網時代管理模式變革的先鋒”。此時,海爾集團已實現全球營業收入1803億元,利潤總額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8億元,同比增長20%。
王克
從事經濟、產業、企業研究,特別是從事企業咨詢策劃近三十年,先后為中外1000多家大中型企業提供服務。多次被評選為影響中國咨詢策劃界發展十大標志性人物、中國十大值得尊敬的管理咨詢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