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園里的走道拐彎處,每每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
好端端的草地被踩出一條斜斜的小徑來,似乎要向世人證明,中土確實是最早發明勾股定理的地方。
瞧,連走路都深知“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抄近路、走捷徑不是城里人特有的毛病。
我十幾歲去江西,就看到山民們在冬天里棄走直角轉彎的田埂,直接從收割過的稻田里斜插過去的例子。
抄近路、走捷徑也不是現在人特有的毛病。
《論語》里就有關于走捷徑的記載。
子游向孔子夸一個叫澹臺滅明的人,說他“行不由徑”。即說他走路從來不抄近路,不走捷徑。
延伸開來,也是說這個人辦事不投機取巧的意思。
不光《論語》里認為走捷徑不是什么好事,“行徑”一詞從來是貶義的。
如強盜行徑、侵略行徑、野蠻行徑、無恥行徑,乃至最近新組合出來的辱華行徑。
但是,說歸說,做歸做,一邊是譴責,一邊是效法。
放眼望去,各行各業的走捷徑走得正歡呢。
說走捷徑是古已有之,于今為烈,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請看事實:
天下文章一大抄,從高考作弊到學術剽竊,比比皆是,因為那是混文憑混職稱求名利的捷徑。
“中國制造”雄冠全球,卻沒有幾項核心技術是自主產權,也是走捷徑的結果吧。
城市建設也走捷徑,哪哪都有市民廣場、步行街、酒吧新天地,新機場也都像浦東機場一樣骨骼外露。
2008年剛過,各地便不出所料地出現一批各種各樣的“巢”和“立方”來。
電影大片遠抄好萊塢,電視選秀近抄南韓,流行歌曲狂抄港臺,那都是發展文化的捷徑。
街頭犯罪也走捷徑,直接效仿警匪片,或抄襲電游。
買彩票,炒股票,倒發票,也不失為個人迅速發財的捷徑呢。
連教育自家的寶貝,似乎也少有家長費心費力去觀察孩子的個性和特質,一律先走彈鋼琴學外語的捷徑。
如此這般地抄近路,走捷徑,那我們早該走到別人的前頭去了吧?
好像不是哎,好像沒有哎。
我們比別人幸福嗎?比別人快樂嗎?
好像也不是,好像也沒有哎。
真真是“欲速則不達”。
(“The speeder,the latter.”or“More haste,less speed.”)
說起英語的欲速不達,讓我想起了我們學“捷徑”(short cut)這個英文詞組的情景。
有一女生問:“Is there any short cut in learning English?”
老師笑瞇瞇地說,有的,但請允許我用中文來回答這個問題(他從來不許我們課內外講中文的哦)。
他說,很簡單,只有六個字。那就是:背書、抄書、默書。
全場笑倒。
而那余味卻夠我們咀嚼一輩子的。
無獨有偶。
據說,有和尚勸人信佛,用的也是此招。
說信佛的捷徑是參禪,但真正能參透禪機的是“上上根”人,連“上根”人都不行。
那就走一條比參禪更近的路:念佛。
你只要天天不停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唵嘛呢咪叭吽),你就信佛了。
巧了,那和尚寫了一本書,名字就叫做《徑中徑又徑》。
“徑中徑又徑”者,否定之否定也。
還可以舉出一個相類似的例子。
二十多年前,一楊姓著名氣功師來我們電視臺里教氣功。
大家便問,學氣功的捷徑是什么?
他說,學氣功只需一個訣竅:萬念歸一。
大家說,您別逗了,正因為萬念歸不了一,才跟您學氣功呢。
你想,練著練著,就會想到“房價漲,股價跌,孩子怎么能升學”上去了呢。
他便問,那你們最喜歡什么呢?
錢!錢!當然是錢!
氣功師說,好了,很簡單,你練的時候就一直“錢錢錢”地只想錢,不就萬念歸一了嘛。
這些其實都不是瞎話,跟禪宗里的“洞山麻三斤”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卻原來,走捷徑才是遠兜遠轉,最捷的徑,其實就在腳下呢。
(全文完)
廣而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