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眩暈?眩者眼目昏花,暈者頭腦暈轉。細檢歷代方書,恒有將頭
昏、頭重足輕(無旋轉之感)亦賅于其中者,廣義之眩暈也口
而現代醫學之“眩暈”,則分為“真性眩暈與“假性眩暈”,堪稱
徑渭分明。其真性眩暈,亦稱“旋轉性眩暈”,由前庭神經或內耳迷路病
變所致,臨床表現為:
頭暈目眩,并感覺自身旋轉,或周圍景物旋轉,伴
惡心、嘔吐、
耳鳴耳聾、
眼球震顫、
頭痛、共濟失調等,此為真性眩暈之
特征。
余以為中醫學之眩暈,亦宜以此為龜鏡,而避免定義過寬之嫌晰言
之,即將頭昏、頭重足輕而無旋轉感者排除出“眩暈范疇之外名正自
然言順,識證方有準的
余臨證既久,參驗前賢論治眩暈之要,自擬柴陳澤瀉湯以治眩暈。此
方即小柴胡、二陳、澤瀉湯合方另加天麻、鉤藤、菊花而成
藥用:柴胡log,黃芩6一10g,法夏lOg,黨參12 - 15g,甘草3一Sg,
大棗10一l2g,生姜6一10g,陳皮10g,茯苓l5g,白術10一15g,澤瀉10
一ISg,夭麻lOg(軋細吞服),鉤藤12g,菊花log
其中小柴胡湯旋轉少陽樞機,透達郁火,升清降濁;二陳湯化痰降
逆;澤瀉湯滌飲利水。方中尚寓有小半夏獲等湯,亦可降逆化痰,滌飲止
嘔;又離有六君子湯,運脾和胃以治其本。加天麻、鉤藤、菊花者,旨在
柔潤以熄肝風。
以上藥味雖平淡,而實具卓效。臨證體驗以來,凡真性眩暈之發作
者,以此為基礎,隨證化裁,服2_4劑,多能迅速息止之,歷用不爽,故
敢確切言之待眩暈息止之后,再詳察五臟氣血陰陽之虛而培補其本,以
收遠期之療效
病案舉隅 王某,女,6l歲,門診號224271, 1985年4月29日初診 患眩暈病十余年,一月之內必發I -2次,發時中西藥并投,中藥曾用過補中益氣、左歸、六味、三甲復脈湯等,效均不著,且停藥數日,又復發如前,致令經年累月,頭目幾無爽慧之時,白日亦常臥床不起 今眩暈發作已四日,起床即感天旋地轉,頻頻嘔惡,耳鳴有閉塞之感,泄瀉水樣便(一日3次),納呆,口千苦不欲飲,舌邊尖紅,苔白厚欠潤,脈弦弱。 此乃風火上炎,挾痰飲上蒙清竅;脾失轉輸。迫水飲下趨大腸所致 苔白厚欠潤者,水飲未化,而脾陰已傷之兆,投以柴陳澤瀉湯加山藥、滑石、白芍。 藥用柴胡1Og,黃芩6g,法夏1Og,黨參ISg,甘草5g,大棗lOg,生姜6g,陳皮10g,茯苓15g,白術15g,澤瀉15g,天麻lOg(軋細吞服),鉤藤12g,菊花lOg,山藥30g,滑石30g,白芍15 go 3劑。 服藥一劑,眩暈息止,泄瀉如飽沫狀〔一日2次)。三劑盡,泄瀉止,白日不臥床,納食增,耳鳴止,仍有閉塞感,口仍干苦不欲飲,舌尖紅,苔薄白 上方去山藥、白芍,加蔓荊子lOg,竹茹12g石菖蒲6g,北沙參15g,桔梗log續服3劑,諸癥漸退 后服香砂六君子湯加味以治其本,連服l2劑告愈。至今已近一年,眩暈未再復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