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隨朋友去新鄭機場送機,回程時決定走開封去拜謁一下鼎鼎大名的大相國寺,虔誠的朋友還專門請了一位導游講解。
據介紹開封大相國寺始建于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國寺。到了唐代,武則天的兒子李旦登位,之前他曾在開封做過相王,為了紀念自己從相王的地位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就把建國寺更名為大相國寺,并親筆寫了匾額。至北宋時期達到空前鼎盛,轄64禪、律院,占地545畝,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座“為國開堂”的“皇家寺院”。也是中國漢傳佛教十大名寺之一。
大相國寺歷史上可謂高僧輩出,名士薈萃,唐代畫家吳道子,以及著名文豪和思想家蘇軾、王安石等,都曾在該寺留有輝煌足跡,“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更是家喻戶曉。
P1 雄偉氣派的寺院山門。
P2 山門背面,高懸“護國佑民”四個大字,隱約看到當年皇家寺院的氣派。
P3 過了山門就是佛教寺院常見的鐘鼓兩樓。晨鐘暮鼓用來報時,規范寺中日常佛事活動。
P4 鐘樓中有銅鐘一口,是清乾隆年間(公元1768年)遺物,重達五噸,高2.23米,口邊直徑1.81米,上鑄“法輪常轉,皇圖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輝”十六個大字。鐘聲響亮悠揚,尤其是秋冬隆霜時節叩擊,宏亮清越,響徹全城。“相國霜鐘”是汴京八景之一。
P5 在鼓樓南側,有一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銅像。話說魯智深在五臺山出家后,由于不守清規戒律,被下放到大相國寺,負責看管菜園。為懲戒偷菜搗亂的無賴,魯智深連根拔起了垂楊柳。
P6 導游前面帶路,沿中軸線一路前行。
P7 第一個大殿是天王殿。高10米,為綠琉璃瓦蓋頂歇山重檐式建,供奉的是彌勒佛。
P8 天王殿后曲徑通幽,雖處寒冬卻滿目蒼翠。
P9 緊接著是一道石橋,兩側是放生池。
P10 步過石橋再向前走,就來到了氣勢恢宏的“中原第一殿”——大雄寶殿,供奉的是三世佛。
P11 大雄寶殿前有一座萬年寶鼎,重達一萬斤。而兩側各有一座九層佛塔。
P12 大雄寶殿后立一艮石。
P13 羅漢殿,奉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觀音像,高6.6米,由乾隆年間一藝術巨匠用一株白果樹雕刻而成,每面有6只大手,200余只小手,手心有一只慧眼,總共1048只手,故名千手千眼佛。
P14 藏經樓位于整個寺院后部一高臺上,是一座兩層樓閣建筑。為保存歷代佛經處。
P15 香火鼎盛,一僧人在清理燃香。
P16 游人如織,誰能想像百年前又是什么場景。
P17 大雄寶殿前的佛塔。
P18 帶福還家心愿廊,滿滿的心愿,滿滿的福。
P19 最后該我出場了,讓我祈福的鐘聲響徹大地,愿看我博客的人都多福多壽。哈哈,就到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