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開封去跑馬拉松,抽報到的一點閑空到開封府一逛,時間倉促,片片不多
開封府,包公辦公的衙門。開封府為北宋時期天下首府,威名馳譽天下,包龍圖扶正祛邪、剛直不阿、美名傳于古今。一曲“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開封有個包青天”令人蕩氣回腸,引起幾多瑕思神往。宋代古開封府已被水患沖毀,重建的“開封府”位于開封包公湖東湖北岸,占地60余畝,建筑面積1.36萬平方米,氣勢恢弘,巍峨壯觀,與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互呼應,同碧波蕩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襯,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
五代時期,后梁太祖開平(907年)以汴州為都城,號稱東都。汴州升為開封府,轄15縣,浚儀、開封均為附廓縣。后唐莊宗同光元年(923年),遷都洛陽,改開封府為汴州。后晉高祖天福3年(938年),仍以開封為都,稱東京,洛陽稱西京。汴州復升為開封府。后漢建置一如后晉。后周太祖廣順元年(951年),以汴州為東京。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陳橋兵變后,以開封為國都,稱東京。開封府建置不變,轄17縣,浚儀、開封兩縣仍同為附廓縣。從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到欽宗靖康2年(1127年),東京歷經9個皇帝,歷時167年。金代,置行臺尚書省于汴京,并設汴京路開封府,轄15縣,路治、府治均設汴京。海陵王貞元元年(1153年),金改汴京為南京,將汴京路改稱南京路,以南京(開封)為都19年。元代,置河南江北行中書省,省治開封。撤開封府,由南京路直轄鄭、許、陳、鈞、睢等5州21縣及直屬之17縣,共38縣。南京路治為開封。世祖至元25年(1288年),改南京路為汴梁路。明代改汴梁路為開封府。置河南行中書省,后改為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省治、府治、縣治均設于祥符(今開封市)。清圣祖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開封城池,將省治、府治、縣治遷至祥符(今開封市)。1913年,廢府。
府衙
我們現今所看到的開封府,是以宋代開封府衙為原型重新修建的主題文化景區。它占地60余畝,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與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遙相呼應,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是國家4A級景區
議事廳
在建筑形式上,開封府依照北宋李誡的《營造法式》修建,布局規整,莊重典雅,高挑的屋脊、精細的彩繪,處處體現了宋代的建筑風格。它以府門、儀門、正廳、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
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寅賓館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樓宇,根據陳展內容的不同,大體分九個展區:1、以儀門、鳴冤鼓、戒石、大堂等為主題的府衙文化區;2、以梅花堂包拯倒坐南衙為主題的包拯傳說文化區;3、以太極八卦臺、三清殿為主題的道教文化區;4、以典獄房、牢獄為主題的刑獄文化區;5、以桂籍堂、拱奎樓為主題的教育科舉文化區;6、以英武樓、校場為主題的游藝文化區;7以清心樓歷任府尹事跡為主題的府尹人文文化區;8、以宋太宗、宋真宗為主題的潛龍宮帝王文化區;9、以范公閣、曲橋、明鏡湖、弦月山為主題的休閑文化區。
三清殿
大象是河南的像征
春意開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