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女兒,我老了你必須養我!”遼寧大連,大媽與老公離婚后要求女兒每月支付600元贍養費,女兒卻嚴詞拒絕,大媽無奈遂將其起訴,法院產生了兩種不同意見。
(案例來源:大連中級人民法院)
柏大媽當初結婚時,老公是再婚,還帶著一個“拖油瓶”任某,柏大媽是任某的繼母。
后來,夫妻雙方感情不合,老公居然離家出走。多年后,老公又回來了,卻提出離婚,悲喜交加的柏大媽不甘示弱,提出離婚也行,但必須分財產。
沒想到的是,老公在失蹤期間早就把自己的婚前財產過戶給了女兒任某,離婚后的柏大媽,真是人財兩空、郁悶至極。
柏大媽認為,當初不嫌棄老公帶著“拖油瓶”與之結婚,任某就是自己的女兒。現在自己年華不再,也退休了,任某應該履行贍養義務。
而任某卻不這樣想,她認為自己父親與柏大媽已經離婚,而且小時候都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根本沒理由贍養柏大媽。
雙方爭執不下,柏大媽即將任某訴至法院,要求其每月支付600元贍養費。
一審法院認為,從登記人口信息顯示,任某的母親登記為柏大媽,任某每月工資3500元,柏大媽退休工資2700元??紤]到父母再婚時任某還未成年,認定雙方形成法律上繼母女關系,判決任某每月支付柏大媽贍養費200元。
一審結果不無道理,雙方關系的確屬于繼母女,而民法典也有規定:繼父或者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本法關于父母子女關系的規定。
但再婚父母離婚之后,繼父母與繼子女的權利義務是否也隨之解除,卻沒有法律明文規定。
其實,繼子女是否承擔贍養義務跟繼父母是否離婚關系不大,關鍵是這兩點:一、雙方是否形成擬制血親的關系?二、繼父母是否生活困難?
繼父母與繼子女通常有三種情況:1、父母再婚后,繼子女成年并獨立生活的;2、父母再婚后,繼子女未成年或未獨立生活,但未受繼父母撫養教育的;3、父母再婚后,繼子女未成年或未獨立生活,接受繼父母的撫養教育的。
前面兩種情況,繼父母與繼子女只是姻親關系,無需贍養。而第三種情況,雙方成立擬制血親關系,應當贍養。
也就是說,只要繼父母履行了撫養義務,雙方即形成擬制血親關系,也才有贍養的前提。
二審中,任某提交了老師、同學及鄰居的證言、常住人口地址等證據,證明了其在父親再婚時已年滿16周歲,一直居住在爺爺奶奶家,并未同柏大媽一起居住,亦不可能受到柏大媽的撫養與教育。
雙方并未形成擬制血親的關系。
而且,一審法院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關鍵,除達成擬制血親關系之外,還需要滿足繼父母無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
柏大媽今年57歲,并未偏大,且每月有固定退休金等,身體無疾病影響其生活起居,并不滿足被贍養的條件。
當然,如果柏大媽可以舉證曾經為任某付出過教育、撫養相關費用,法院可以綜合各方面因素,酌情判決任某返還。
然而,柏大媽并未舉出相關證據。最終,二審撤銷一審判決,駁回柏大媽起訴,判決任某無需贍養柏大媽。
柏大媽或許曾經也為之付出,結果卻人財兩空,她的不甘與無奈是可以理解的,但從法律上來說,的確沒有達到被贍養的條件。
話說回來,法律為父母設定了更大責任,對孩子的撫養是必須為之的,而父母只有生活困難、喪失勞動能力后才可要求贍養,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每一位子女,將來也會成為父母。
撫養和贍養是相伴相生的,畢竟相親相愛才叫一家人,不管不顧哪能叫一家人呢?歡迎大家發表不同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