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人小時候,對世界的大小沒有一個準確的理解,以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人是自己父母,最大的河流就是家旁邊的小溪,最大的大樹就長在村口。
漸漸長大后,我們就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書本上的知識告訴我們世界上有很多特別偉大的人,最長的河流是非洲的尼羅河,世界上最大的樹是美國的雪曼將軍樹,直徑甚至能達到11米,十個成年人都無法將其環抱。
這些世界之最,真的就是最大了嗎?現在的我們,實際上與小時候的自己也沒有太大區別,都不過是在自己的認知范圍中做出判斷。
現在人類的科技水平發展十分迅速,最近開始向太空展開探索了。即便是在地球上,使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星空,也能從茫茫的星空中感嘆自己的渺小,但是感嘆完后,我們依舊會認為地球是一個十分龐大的世界。
有句話叫做“當局者清,旁觀者迷”,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沒有幾個能夠離開地球的,身在地球之上就無法準確衡量地球的大小,即便是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也不過是近距離觀測而已,在他們的眼里地球依舊是一個十分龐大的世界。
但一艘飛行了四十多年的飛船,從遙遠的星空中將我們所以為的龐大世界拍了下來,在照片中,我們的地球只有一個微不足道的像素點大小,這張照片實在引人深思。
首先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這艘拍下照片的宇宙飛船,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旅行者一號,至今已經飛行了四十三年,已經飛行了153.986個天文單位,換算過來就是兩百多億公里,一般人200億公里沒什么概念,其實可以簡單換算一下,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只有1.5億公里,200億就是這個距離的133倍。
旅行者一號是目前人類造物中里地球最遙遠的存在,它在2012年就已經離開太陽散發出的太陽風范圍,換句話說它已經離開太陽系的范圍了。
我們知道,要想擺脫太陽重力的束縛,就必須達到宇宙第三速度,也就是16.7公里每秒的速度,而旅行者一號借助木星和土星的重力進行加速,現在速度已經達到17.062公里每秒,此時此刻也正在用這個速度遠離我們。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離開太陽系的人造飛船,它當然會身負重任的,首先它攜帶著一個儲存有55種語言,27首歌的鍍金唱片,并且在鍍金唱片背面還刻畫著有關人類基本特征和太陽系的基本結構的圖案。帶上這個唱片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有關于人類的信息傳播到太陽系以外去。
此外旅行者一號還帶了十一個用于探測的儀器主要用以收集沿途觀察到的行星和太空環境的數據。但在四十多年的漫長歲月中,攜帶的儀器已經損壞過半,現在只有五個儀器能夠繼續運轉。
而旅行者一號的主要能量來源是一塊核能電池,科學家們預計到2035年時電池將完全耗盡能量。直到現在,旅行者一號還在使用占據它身長三分之二的天線向地球發送數據,在這些數據中,就包括使用旅行者一號自帶相機拍下來的照片。
旅行者一號在離開太陽系的路途并不是單純走直線,而是有目的地陸續經過行星,在近距離收集行星數據的同時,借助行星的引力為自身增加速度。
在旅行者一號的旅途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前往下一個目的地的路上,這個過程十分漫長,比如從木星前往土星就需要將近五百天的時間。由于旅行者一號并沒有收集太陽能的功能,因此核電池的能源必須節省使用,在方向設定好的前提下,它基本都是處于休眠狀態。
因此在休眠狀態中,它旅途上的風光就無法被記錄下來了。不過在每次靠近行星或其他探測目標時,它會在檢測完畢遠離行星之后,會轉過攝像頭,為目標行星拍下最后一張照片。
一次偶然中,它恰巧將地球拍下來了。拍攝地點已經距離地球64億公里遠,這個距離即便使用光速,也要5.9個小時才能到達。拍攝時旅行者一號使用了藍、綠、紫三種顏色的濾光鏡,也就是在照片中只會出現三種顏色。
照片的主色調是黑色,在黑色的照片中有兩道暗紅色的光斑,這是由被陽光照射造成的,在其中一條光斑中,有一個占據照片0.12個像素的小藍點。
這個小點如果不使用放大鏡仔細觀看,可能都無法看到它。而這一粒灰塵一般的藍點,這就是我們所生活的地球。
科學家們將這張照片命名為“暗淡藍點”,我們所知道的所有世界之最,都在這個小藍點上存在著。
從“暗淡藍點”這張照片中,我們能夠十分直觀地看到地球的渺小。我們認識的每一個人,都在這個小點上生活著。
這張照片中的我們也許正在經歷著某個重要時刻,比如高考、結婚、生子、逝去,這一切一切扣動我們心弦的事情都發生在這個小點上,那些我們覺得天一樣大的事情,在天上看下來,也不過是一個小點。
相比渺小的地球,這個宇宙卻是龐大得過分,我們僅僅從太陽系邊緣的距離觀看地球,就感覺地球小得像一粒沙子一樣。而即便是整個太陽系的直徑,也不過97光時而已,換算下來大概1047億公里遠。
但是根據天文學家的觀察,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直徑能達到105700光年,在銀河系中,太陽系同樣是一粒沙子,人類可觀測的宇宙范圍直徑達到930億光年,在宇宙中銀河系的大小可能連一粒沙子都不如。
而我們人類,被困在這堆沙子之中。每兩顆恒星系之間的距離最起碼有數光年以上。旅行者一號能夠達到的速度已經是人類造物能做達到的最快速度,以它的速度前往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系的話,需要用一萬六千年才能到達。
而人類的壽命只有寥寥數十年,無論我們想從地球這個渺小的點上出發去往任何一個星球,都無法在壽命之內成功到達。
而且有能力前往最近的恒星比鄰星也沒有太大的用處,因為根據科學家們的觀察,比鄰星上沒有宜居星球。
在科學家們找了幾十年宜居星球后,只在太陽系附近找到十幾顆宜居的超級地球,距離人類最近的都有十幾光年一樣,以人類的現在的速度前往此地,起碼要花費三四十萬年才能夠到達。
地球的渺小和宇宙的龐大難免讓現在的我們感覺到有些無力,雖然人類的科技一直在發展,人類未來的速度還能更快,但是現在的物理學告訴有質量的物質速度永遠無法超越光速。
無法超越光速的情況下,動輒成千上萬光年的距離已經注定每一個人類都無法安然離開地球。
即便是達到光速,前往最近的宜居星球也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將一個人關在宇宙飛船中生活十幾年的時間,這個人很可能會無法承受住無盡的孤獨。除了宇航員的孤獨,宇宙飛船的材質也很難堅持在光速運行的狀態下堅持十幾年。
這個致命的距離間接地將人類囚禁在地球之上了,就算未來的速度能讓人類在幾十年的時間內前往附近的星系,但也不能讓人類自由地翱翔在宇宙中,更不能隨意前往每一個星球。
科學家們在發布發布“暗淡藍點”這張照片的本意,是為了警告人類,地球和人類有多么的渺小。
此時許多人正在不計后果地肆意破壞地球,隨意排放廢水廢氣,浪費資源,隨意砍伐,盜獵珍稀動物。在許多人的腦海中,地球很大,一點點破壞并不能讓它出現任何問題。
但這些細微的破壞一點點積累下來,讓地球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實際上人類的所作所為的確不可能破壞地球,即便宇宙中看到的地球十分渺小,但地球也不會輕易被更加渺小的人類所毀滅。
即便是現在人類擁有的最強的核武器,全世界上萬個核武器一起爆炸,也不能把地球怎么樣,只不過地球上的人類和其他生物都會被消滅掉而已。
地球曾經承受過更加強烈的破壞,無數小行星撞擊到地球上,讓地球的地殼猛烈移位,持續數百萬年的火山噴發,但依舊地球依舊沒有被破壞掉。
所以保護地球,實際上是保護現在這個能讓人類安穩生存的環境。現階段中,能夠威脅環境安全的除了上面說的核武器,還有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
很多人可能不會覺得氣溫變高有什么大問題,最高氣溫從38度變成40度也沒什么大不了的,畢竟有空調。但全球變暖并不是簡單地最高氣溫上升幾度,而是平均氣溫上升,導致全球的溫度差異大幅變化。
平均氣溫上升一度,最高氣溫可能會上升三四度,而最低氣溫也會跟著下降三四度,于是乎極端氣溫就會頻頻發生。
不僅僅是氣溫的變化,氣溫上升導致冰川消融,大量的固態冰被融化,融化后的水以各種方式涌向海洋,在這個過程中會形成破壞力極強的洪水。洪水退去之后,海平面會急速上升壓縮人類的生存空間。
隨著全球變暖的演變,未來的地球會變得夏天越來越熱,冬天越來越冷,暴雨驟降洪水頻發。最為可怕的是,目前為止我們其實已經能明顯感覺到氣溫變暖的影響,但這僅僅是全球變暖的起步階段。
隨著平均氣溫的上升,永久凍土層會被解凍,儲存在其中的碳元素會以二氧化碳的方式釋放出來,在永久凍土層中的碳元素是現在生物圈中高端兩倍以上。除此之外,生態系統中的森林也會野火頻發,將大量有機物通過燃燒轉化為二氧化碳。
所以全球變暖實際是一個指數增長的現象,未來變暖的速度會越來越快,而“暗淡藍點”上的每一個人都將同時面臨這個問題。
“暗淡藍點”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有多么渺小,在這寬廣的宇宙中,我們人類可以說是無處可逃,因此我們必須保護好這個渺小的世界,不然我們只會比地球更早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