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務平臺,是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基層黨組織發揮助推企業經濟發展、參與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員工履行公民社會責任,倡導志愿奉獻精神,推進經濟、文化、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以志愿者隊伍基礎建設與提高和深化志愿服務活動成效相結合,傳播、倡導、弘揚、普及志愿者精神,更廣泛地動員和組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員、白領加盟志愿者隊伍;以人為本,尊重志愿者主體地位,培育提高志愿者隊伍整體素養和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的針對性和高效性,最終實現推進志愿服務的實效、長效運作,是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項現實任務。
一、創意背景
進入新世紀后,志愿者隊伍的年齡結構、受教育程度等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在經濟發達的城區,開放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多元價值理念,對志愿者理念推廣、志愿者隊伍管理、志愿服務活動籌劃與實施,以及志愿服務成效評估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戰。相對應的志愿服務對象、形式也呈現需求多元、層次多極、類型多樣的發展趨勢。在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基層黨建工作中,有效搭建志愿者服務活動平臺,探索實踐“精細整合”(整合志愿者隊伍“技”、“能”、“智”)、“精心策劃”(項目創意、實施方案)、“精彩有效”(組織高效,預期完滿);努力實現“兩個需求”(和諧社區建設需求和志愿者核心價值實現需求)有機對接,是為本創意的著眼點。
二、創意構想設計
靜安寺社區非有制公經濟組織基層黨組織在圍繞“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工作目標,調研總結以往社區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的基礎上,分析商務樓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黨建規律和特性,結合上級黨組織“共同行動”區域化黨建工作目標,探索社區志愿者人才(力)資源整合、隊伍招募、活動策劃、載體運作和成效評估的精細化實踐,進行了新的創意設計、實驗嘗試和實踐運用。
(一)修訂完善《志愿者登記表》。擴充細化個人基本信息(14項)、通訊聯絡方式(7項),設置專業技能特長、志愿服務意向、志愿服務時間選項等(分別為15項、21項和5項),增設工作經驗、志愿服務經歷和自我評價描述。使之全面、精細、清晰地登記掌握了志愿者個體的基本信息、技能水準、個性特長和主體意愿等(附件一)。
(二)設計采用電子表式,統一審核注冊編碼。建立《志愿者人才分類名冊》,實行人才技能、服務意向、時間選項等分類管理。進行志愿者人才分類、項目細分,建立志愿者信息庫電子臺帳(附件二)。
(三)精心策劃,分類招募。結合黨建階段性工作目標和服務需求項目,依據時空節點、任務緩急,高效檢索志愿者信息庫志愿者分類隊伍和個性技能專長,注重活動創意、資源整合、隊伍招募、組織運作、任務分配、現場調度、成效評估、聯絡反饋、褒獎紀念品設計制作等各環節全過程精細籌劃。根據志愿者的專業特長、興趣愛好、志愿意向和時間選擇等進行集約招募。
(四)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提升志愿服務活動項目的高效運作。實踐效果顯示,自創意項目推行1年時間內,轄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高效運作志愿服務活動,累計組織開展了2100余人次志愿者參加的60余場次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志愿服務活動,累計服務6130小時,受益(影響)面達7500余人。
三、創意的實踐價值
志愿者服務活動精細化運作,順應了基層黨建科學化要求,與時俱進,摒棄粗放低效的工作模式,經實踐檢驗,有效調動了參與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提升了承辦方運作效率;有效拓展了服務領域和受益面,成效顯著。
一是搭建志愿者服務活動平臺,整合非公經濟組織人才(力)資源,將有效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為非公經濟組織黨員、白領履行一份社會責任、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和有效途徑。
二是以非公經濟組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團員三支隊伍為骨干形成的黨建志愿者隊伍,在白領中起到了引領示范效應,同時也有效推進了這三支隊伍的凝聚和磨練。
三是各類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把服務他人(社區)和實現個人價值有機結合起來,既讓服務活動受益人群受到幫助,得到實惠,又使得白領志愿者在獻愛心、做好事、展才藝的過程中陶冶情操、分享快樂,同時又成為志愿精神理念有效傳播的載體,在社區營造起更廣泛的關心、支持和參與志愿服務的社會氛圍。
四是推進了志愿服務項目招募報名的響應率和組織參與率。促進了志愿服務活動質量的提高和參與奉獻者感受精神愉悅和責任擔當的意念。營造了“我志愿,我快樂”價值實現。
五是及時褒獎激勵志愿者的無償奉獻。每項志愿服務活動的記錄得以在社區媒體、支部網站展宣,既留下足跡又起到褒獎激勵,引領和感召更多的白領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來。
四、創意實施的再思考
(一)在探索實踐志愿者隊伍精細化運作過程中,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借鑒國際、國內志愿服務、義工實踐的先進、科學、高效的方式方法,結合本地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區特點,有針對性地開發白領人才智力資源,開發以充分發揮白領智力、技能特長為特征,社區群眾得實惠的志愿服務活動項目,適量兼顧傳統形式上的募款幫困和體力型志愿服務活動;創新服務載體,精細籌劃,大膽實踐,變松散粗放為集約運作;提升志愿服務活動的響應度和影響面;點面結合,講求實效,擴大志愿公益服務受益面。
(二)活躍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只有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充分調動和發揮志愿者特長和潛力,實現志愿者、服務對象和活動項目的有效對接,拓寬志愿服務的領域和渠道,建立起以尊重志愿者個體的服務意愿,發揮志愿者的主體作用,并以志愿服務活動持續激發白領的參與熱情。
(三)注重探索志愿者培訓、安全保障、服務項目必要經費的募集、活動成效評估、聯絡反饋、褒獎設計、服務經歷認證等環節的精細化,以及優秀專長志愿者跨社區推薦和輸送等,都是值得深化研究并完善建制的內容。
重要資料附錄
一、附件一:《致志愿者書》、《志愿者登記表》 二個附件請關注官方微信,留言索取!
中國非公企業黨建由《非公有制企業黨建》雜志出品
微信號: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聞、高端觀點和個性化服務,為非公領域黨建
和黨務工作者服務,打造中國非公黨建交流、溝通的平臺
掃一掃,關注有驚喜!
小菲等你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