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因為有了關節炎才會導致怕冷,而不是因為寒冷導致了骨關節炎,這是我們要了解的知識!另外關節炎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因為導致關節出現炎癥反應的問題有太多了,比如風濕、類風濕性的關節炎,痛風性的關節炎,松毛蟲性的關節炎,而最常見的還是骨關節炎。我們就從骨關節炎入手給大家講一講它的病理以及治療大家就會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
●骨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軟骨的磨損,在我們的關節內包裹著一層光滑富有彈性的軟骨,我們稱之為關節腔軟骨,它是由透明軟骨構成的,在膝關節還有一個特殊的軟骨結構,那就是半月板,在膝關節股骨與脛骨之間分別存在著內側與外側半月板,半月板的軟骨結構與關節腔內的軟骨結構略有不同,它是由纖維軟骨構成的。而當關節內的軟骨受到了磨損以后,關節將不再像以前那樣光滑,而且不再像以前那么能承受比較大的應力,慢慢的隨著病情的進展就會出現比較大量的骨贅,也就是老百姓非常害怕的骨質增生、骨刺,會導致關節間隙的狹窄,當發展到最終的階段會導致患者出現關節功能的嚴重丟失,甚至有殘疾的可能。
●對于骨關節炎的病因研究已經很久了,目前認為有一些常見的導致骨關節炎的病因。它們分別是退變(老化,誰也避免不了)、體重過大、過度使用、運動損傷、遺傳因素以及外傷等,但是沒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寒涼!
●為什么有了骨關節炎的患者會在天氣變化的時候感覺到疼痛呢?其實有很多解釋,但是目前具體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原因,還是不明確的,而且在西方還有大量的研究顯示天氣變化并不會誘發骨關節炎的患者出現不適或者是疼痛這一點,我個人是比較反對的,因為在臨床上確實很多患者都會抱怨,天氣變化的時候關節疼痛加重,而且事實證明第2天確實天氣變化了,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有以下幾種原因:
第一,骨關節炎的患者往往關節腔內存在著滑膜的炎癥,而滑膜內血管是豐富的,對于天氣變化的反應可能會比較大。
第二,有骨關節炎的患者往往關節肌肉是有萎縮的,對于關節的保護是變弱的,缺少了保護的關節就有可能對寒冷刺激反應比較明顯。
第三,有骨關節炎的患者在天氣變化的時候活動量會有明顯的減少,關節的血液循環會有減慢,所以活動的時候會導致疼痛。
第四,這種假設認為天氣變化的時候,由于氣溫的下降,大量的血流會流向到內臟保護重要臟器,關節等部位位于肢體的遠端,血流的速度會減少,而且流量會有下降,于是會導致疼痛。
無論以上哪一種原因都不能說是100%正確的,都只能說是一種假說,期待將來會有更確切的解釋,給大家一個合理的交代。
●既然天氣變化會導致關節的疼痛,那么在疼痛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做關節的保暖,盡量減少天氣變化以及溫度變化,對于關節的刺激,對于緩解癥狀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大家也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天氣變化在秋天就穿大棉褲,因為這種冷和疼痛往往并不是真正的關節溫度下降,而是由于炎癥的反應刺激患者出現的癥狀。
●大家可以嘗試一種非常簡便的治療辦法,我們稱之為肌內效貼治療。這種治療可以促進局部的淋巴循環,這種治療沒有任何的藥物,完全是通過物理治療的辦法,提拉患者的患處筋膜組織來達到作用目的。在一般的醫院康復科或者是康復理療科,都能找到這種治療措施,而且費用不貴,有問題的朋友可以嘗試進行這種治療,之后學習自己進行貼布治療,這是一種很好學的技術。
●如果是肩關節或者是膝關節這些比較大的關節出現了骨關節炎,那么可以嘗試給予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或者是prp來幫助患者增加關節腔軟骨的彈性,增加關節腔的潤滑,減輕關節腔內的滑膜炎癥,觀察是否能幫助改善這種癥狀。
●強化關節周邊的肌肉力量才是最好的辦法。有的患者往往會嘗試在關節周邊佩戴護膝或者是護肩來解決這種問題,但是這是一種飲鴆止渴的辦法,長時間的佩戴護膝或者是護肩會導致冠軍周邊肌肉力量的減弱會導致肌肉萎縮,反而會減弱關節周邊的血液循環,加重患者的病情。只有加強關節周邊的肌肉力量,使肌肉豐滿起來,這樣才能起到真正的護膝或者是護肩的作用。以下是一些比較簡單的鍛煉肩關節或者是膝關節周邊肌肉的辦法,如果關節不是特別的疼痛,關節活動范圍正常,可以嘗試進行這些鍛煉,建議每個動作10~15次為一組,每天堅持2~3組,慢慢的肌肉強化起來以后這種對天氣變化的反應也會變弱。
即使是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這些類型的關節炎也不是因為寒涼所導致的,這兩種問題通常都是由于身體的免疫和代謝系統出現了異常導致的。
導致患者出現關節炎的原因非常的多,過度的使用,身體的代謝或者是內分泌異常,免疫系統的異常,體重過大,這都是導致關節炎的原因,但是寒涼都不是誘發這些問題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寒涼導致已經有了問題的關節出現癥狀加重,這是可以理解的。建議患者應該積極的治療原發病,科學的康復鍛煉,適當的用藥盡量將病情控制住,這樣對于寒冷刺激也就會慢慢的減弱。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