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30歲不到,但是身材已經相當臃腫,當看到別人朋友圈兒發一些健身的照片。再摸一下自己的肚子,決定去減肥,花了幾千塊錢辦了一張年卡,但沒去幾次,卡都沒激活,就永遠躺在錢包里沒動。
有多少人的經歷是這樣的?
每天早上想早起去跑步,可堅持兩天就堅持不下去了;
想管住自己,一張嘴去減肥,但是每當看到美食,就將計劃拋之腦后;
當有這樣的行為習慣時,我們是不是總是責備自己不夠自律,沒有意志力。整個人陷入焦慮的狀態,放棄又不甘心,重新開始,可又放棄,這樣惡性循環,一個月又一個月,一年一年。
曾經科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把一只猴子關進籠子里,每次對猴子施以難受的電擊,就會敲打一下鈴鐘,如此反復好幾次。
前面多次猴子都努力掙扎,試圖沖出籠子。但經過幾次失敗后,猴子也再也沒有去嘗試去掙扎。
當鈴鐘再次敲響時,猴子只是趴在地面上痛苦的呻吟著,不再去反抗,不再去掙扎。
其實不光是猴子,我們人類大多數是這樣的。
經常有這句話:太難了,我不行,下次吧。
為什么有這樣的思維,為什么有這樣的潛意識?
是因為潛意識里的消極觀念,它是阻礙我們積極去面對困難的障礙。
一旦我們仍遭受挫折或者打擊時,幾乎每個人都會懷疑自己,我不行的想法就會被放大。
我們人類的另外一個特征就是脆弱,就像實驗中趴在籠子里抽泣的猴子,停止努力,接受所有的痛苦,不再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