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和漢景帝都有和宰相斗智斗勇的經歷,那么,漢武帝到底是怎么對待宰相的呢?
漢武帝一朝總共有13任宰相,這13任宰相有一半的都被他給殺掉了。這也就是說在漢武帝朝當宰相是很危險的。到了漢武帝統治的后期,漢武帝想要找一個宰相,還得用“刀”架到人家脖子上,逼著他們當宰相。
可是,就是這樣人家也不干。漢武帝那么強勢,若是選了你,你敢不干他就敢滅你的族,你說你能不干嗎?
有一些聰明的,他們先答應漢武帝當這個宰相,然后試圖中途退休,但是,漢武帝不同意。除非他把你開除,或者是把你給殺了。
這就是強硬的漢武帝,你說宰相遇到了這樣的皇帝,是不是很倒霉?
在漢武帝一朝,你若是想要把宰相給當好,必須要把控漢武帝的心里,你不能太能干了,若是太能干了,把皇帝的光芒都給掩住了,漢武帝就得想辦法搞死你。
若是你這個宰相很平庸,甚至比普通人還要普通,那么,這說明漢武帝找對人了。說白了漢武帝要的宰相就是擺設,這個特征越到漢武帝統治的后期越明顯。
不過,漢武帝朝的13位宰相,他們都有各自的特點,我們說一個最特殊的,這個宰相就是”老狐貍“公孫弘。
公孫弘到朝中當官的時候已經60歲了,60歲之前他是一個放豬的官。不過,他這個人喜歡讀書,對《春秋》頗有研究。到了漢武帝登基掌權之后,他要招募天下英才,60歲的公孫弘就去應試了,最后被漢武帝點中。
那個時候的漢武帝是不到二十歲的一個孩子,公孫弘六十歲,在公孫弘看來,自己想要哄這個二十歲的孩子還是很容易的,所以,他打算混日子。
漢武帝大家都知道,他的畢生精力就是打匈奴,他剛即位就開始布局這件事了,要打匈奴就得了解匈奴的動態。所以,他派了公孫弘去匈奴地盤上了解情況。
公孫弘由于沒有把年輕的漢武帝放在眼里,他就大致應付了一下,幾個月后回來給漢武帝交差了。漢武帝看到他寫的報告直接把他叫過來,告訴他趕緊回家那涼快那待著去,一句話你被開除了。
就這樣好不容易當了一個公務員,因為輕看了漢武帝被漢武帝攆回家了。不過,公孫弘的事業并沒有中斷,大概在他七十歲左右的時候,漢武帝再次招納賢才公孫弘又報名了,這一次他又脫穎而出了。
有了上一次的經歷,這一次當官的公孫弘把圓滑發揮到了極致。他是怎么做的呢?
就是要和漢武帝商量事情的時候,他先找到同事,和同事商量一個答案,而且這個商量好的答案,要讓同事先說出來。若是漢武帝欣賞這個觀點,他就朝更深的層次遞進一下。若是這個觀點不受漢武帝喜好,他就朝相反的觀點談論一番。
每一次他都能受到皇帝的表揚!
他這種超強的變通能力迷惑了漢武帝,漢武帝以為這個人每每都能和他想到一起去,所以,就重用了他。
短短幾年的時間,他就做到了宰相的職務。
不過,漢武帝也有怕的人,他最怕汲暗,汲暗就是那種又耿直又有能力的人,可是,這樣的汲暗總是被公孫弘算計。
有一次汲暗實在受不了公孫弘了,他打算揭穿公孫弘的假面目,他就說齊人多狡猾(公孫弘就是齊國人)。公孫弘每每和我們商量事情的時候,都讓我們先說,若是發現你對我們說的不感興趣,他就朝相反的觀點說一下,這樣就能收到你的獎賞,你看這樣的人是不是”老狐貍“?
漢武帝問公孫弘這是怎么回事?
公孫弘說:“夫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忠。 ”就是說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忠誠,不了解我的人就呵呵了。
這個回答很微妙,漢武帝也能接受,因為公孫弘知道漢武帝是了解他的,所以,漢武帝應該知道他的忠誠。
就這樣一個回答,漢武帝更欣賞他了。
后來汲暗又和公孫弘過了幾招,但是,都被公孫弘巧妙地化解了。這樣的公孫弘左右逢源,在漢武帝這里很吃得開,差不多到了80歲的時候,他老死在了宰相的職務上。
大家都知道的董仲舒,他的能力很大,但是,他不被重用,就是公孫弘在使壞,他知道董仲舒是個實干家,能力在他之上,若是他到了漢武帝身邊,就顯不找他公孫弘了。所以,他用計把董仲舒給離間走了,害得董仲舒差點丟了小命。
這就是陰險狡詐的公孫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