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彎新月柳梢懸,多少詩情畫意涌上筆端。在詩詞的大海洋中,詠月詩不在少數。“開簾見新月,便即下階拜”“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這些新月都是靜謐而美好的象征。
凝望一彎新月,納蘭性德卻有與眾不同的情感,也寫下一首別具風格的詠月詞。細究,竟然發現他的獨特風格沿襲了唐代大詩人李商隱。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這兩首詩詞。
首先欣賞納蘭性德的詞。
減字木蘭花·新月
晚妝欲罷。更把纖眉臨鏡畫。
準待分明。和煙和雨兩不勝。
莫教星替。守取團圓終必遂。
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
賞析:從表面看,這首詞寫得是新月在云層中若隱若現。可一句“晚妝欲罷。更把纖眉臨鏡畫”,顯然把新月擬人化了。詞人把新月聯想成一位臨鏡畫眉的女子,這很自然地想起了自己的亡妻。
“準待分明。和煙和雨兩不勝”看似在寫月色不明,其實另有深意。月色不明,也就是月亮隱現,代表著“月沒”,暗含著妻子已經去世。
一句“莫教星替”直抒胸臆,表達詞人悼念亡妻,不愿續弦的決心。這在三妻四妾的男權社會,能發出這種聲音的,絕對稱得上“情癡”。
“守取團圓終必遂”是詞人的決心,也是詞人的美好愿望,但在鐘鳴鼎食的富貴豪門,這恐怕也不是納蘭能自己決定的事。
“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終究是夢,留給詞人的也只有無窮無盡的相思和愁情。
這首詞中“莫教星替”最為感人。妻子就是自己心里的月亮,即使消逝在天河,也不要用星星來做替補。這應該是最癡情的告白,而且對象是亡妻,更可見納蘭對妻子的情深愛重。
細究后才發現,原來“莫教星替”,竟不是納蘭的首創,早在唐朝,另一位大詩人李商隱已經用過。我們來看看李商隱的這首詩。
李夫人
一帶不結心,兩股方安髻。
慚愧白茅人,月沒教星替。
剩結茱萸枝,多擘秋蓮的。
獨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
蠻絲系條脫,妍眼和香屑。
賞析:李商隱為什么寫這首詩呢?原來,李商隱的妻子王氏去世后,一個叫柳仲郢的人想將營妓張懿仙嫁給李商隱,李商隱不同意,就寫了《李夫人》婉拒。
在這首詩中,“月沒”比喻李商隱之妻王氏的去世,“星”比喻想嫁給李商隱的張懿仙,李商隱的這首詩,是委婉地表達自己不想娶。
感悟:納蘭性德的“莫教星替”是化用了李商隱的詩。只有多讀書,并消化吸收,就能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活學活用,并恰到好處。可見讀書的重要性。
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已經轉化為營養,被你汲取和吸收,都會成為你的精神財富,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
欣賞了這兩首詩詞,你的感受是什么呢?有沒有被兩位詩人的癡情打動?
徜徉古詩詞,領略更多的人生智慧,我們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