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說一下西漢初年的一樁政治謀殺。殺人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手上不沾血,殺人于無形之中。今天我們要來說的這位頂級殺手,就是一代天驕漢武大帝,我們都知道漢武大帝是千古一帝。那么權謀手段應該非常厲害,但到底有多厲害呢,大家又說不出個所以然。
今天我們就來從這次政治謀殺案,分析一下劉老板的手段到底有多狠,這次政治謀殺案的受害者就是漢武帝的親舅舅——國舅爺田蚡。很多人讀到這里可能就要反駁了,你別欺負我不懂歷史啊,國舅爺田蚡明明就是自己發瘋病死的,怎么會是漢武帝殺了他呢?難道是因為漢武帝給他投毒嗎?如果是這樣那就太low了。不急,先聽我講解一下案情。
我們先來說一下漢武帝的殺人動機,漢武帝剛剛登基的時候根基不穩,國家大權都在太皇太后竇氏手上。太皇太后是外戚勢力,那么為了平衡,漢武帝也要搞一個屬于自己的外戚集團,避免在政治上太過于孤立。最好的選擇當然就是自己的親舅舅田蚡,所以他想讓自己的舅舅做丞相跟竇太后那邊的魏其侯竇嬰打擂臺。田蚡是明白人,知道胳膊扭不過大腿。
史記:武安侯新欲用事為相,卑下賓客,進名士家居者貴之,欲以傾魏其諸將相。建元元年,丞相綰病免,上議置丞相、太尉。
籍福說武安侯曰:“魏其貴久矣,天下士素歸之。今將軍初興,未如魏其,即上以將軍為丞相,必讓魏其。魏其為丞相,將軍必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讓賢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風上,於是乃以魏其侯為丞相,武安侯為太尉。
可是這個人就是因為太過于明白了,以至于政治上首鼠兩端,靠不住。登基前兩年漢武帝曾經搞過一個建元新政。
說是新政其實就是搶班奪權,當時漢朝的政治指導思想是道家的黃老之術,無為而治,太皇太后是這套學術思想的忠實守護者,所以當時朝廷里頭的既得利益者,基本上都圍繞在她老人家周圍,政治上靠的就是人多勢眾嘛,沒有可靠的人給你辦事,你名義上再大的權利都是白搭的,所以漢武帝就扶持儒家取代道家,建立自己的政治班底。
漢武帝畢竟太年輕了這么明目張膽地搶班奪權,吃相實在太難看,而且也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基本上沒有什么成功的可能,田蚡就是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他跟淮南王劉安走得很近。
史記:王前朝,武安侯為太尉,時迎王至霸上,謂王曰:“上未有太子,大王最賢,高祖孫,即宮車晏駕,非大王立當誰哉!”淮南王大喜,厚遺金財物。上自魏其時不直武安,特為太后故耳。
上面這段話乍一看沒有什么 ,可仔細聽一琢磨,細思極恐啊,這段對話發生的時間就是在漢武帝搞新政如火如荼的時候,為什么田蚡會說萬一哪天漢武帝不在了,淮南王會登基,要知道淮南王可是漢武帝的堂叔啊,怎么說也應該是淮南王死在漢武帝前面才對啊,這只能說明漢武帝很可能會非正常死亡。
還有就是漢武帝還有一大堆兄弟排隊等著呢?怎么說也輪不上淮南王啊!
當時背景是儒道相爭,淮南王看準了這個機會,為道家搖旗吶喊,并且出了一本道家名著淮南子,當時他在道家地位就相當于馬恩列斯在共產主義陣營的地位一樣,如果漢武帝真的被反攻倒算,那么淮南王真的有機會越過漢武帝的兄弟直接上位。明白了這點就知道這個舅舅很不忠誠。
不但不忠誠,還很貪戀權位,甚至直接冒犯皇權:
當是時,丞相入奏事,坐語移日,所言皆聽。薦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權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盡未?吾亦欲除吏。”嘗請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庫!”是後乃退。
這種人不能留了,必須得除掉。可這位是親舅舅,而且還是當朝丞相,有功于皇上,除非他明目張膽造反,否則的話,很難干掉他,特別是漢武帝的親娘王太后還在,如果只是把他罷官的話,以后他只要裝模作樣認個錯,在加上太后在旁邊求情,漢武帝還能怎么辦?只能讓他官復原職了,否則就是不近人情,刻薄寡恩。
沒有辦法,在那個以孝道治天下的時代,不聽媽媽的話,那是大逆不道啊,孝道是最核心的社會價值觀,為君的不孝,為臣的是可以不忠的。比如說秦昭襄王就看不慣他的舅舅魏冉,先后把他三次貶官,但是最后在宣太后的壓力下,還是把人請回來。所以斬草必須除根,但是怎么干掉這個人是一門藝術啊。只要太后鬧一個絕食,那你就鐵定干不掉他。
漢武帝想起了一個人,表叔竇嬰。這是太皇太后的侄子,隨著太皇太后去世已經是昨日黃花,但是這位兄弟不甘寂寞,天天琢磨怎么重回巔峰,于是乎漢武帝的連環計就來了。
當時黃河在一個叫做穀子口的地方決了。這個地方出現決堤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所以朝廷一直以來都有應對方案,那就是挖開南岸,作為泄洪通道,但是因為多年以來作為泄洪通道,南方的土地變得非常的肥沃。這就引起了朝廷權貴們的注意,包括當朝太后當朝國舅爺在內的所有王公貴族都在那里跑馬圈地,所以南岸自然是不能夠再泄洪。
他們動用了自己的手段把北方的居民區挖開作為泄洪通道,要知道當時整個政府高層都是犯罪分子啊,要做到這一點太容易了,而想要治理黃河就必須要把南邊的地全部都淹了,這是一個得罪人的活,而且得罪的還是滿朝文武,如果竇嬰腦子清醒不答應這件事,那么漢武帝接下來的計劃就無從施展了。
可他為了重新獲得皇帝的青睞,接下了這件要命的活,這樣一來他就會得罪了滿朝文武,為接下來的一件事情埋下了一個伏筆,話題回到竇嬰田蚡,這兩個人是什么關系呢,太皇太后還在的時候竇嬰是當紅炸子雞,田蚡一直都在他的手下,卑躬屈膝當弟弟。
史記: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長陵。魏其已為大將軍後,方盛,蚡為諸郎,未貴,往來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
現在好不容易太皇太后去世了,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啊,怎么能讓竇嬰回來呢?可漢武帝重用竇嬰的行為卻傳達出了一個信號:我還是很愛竇嬰的,要不我把他叫回來幫你分擔一下工作。所以這兩人絕對不可能相安無事,必然會對上的,只要雙方一對上那就好辦了,總之吧,雙方最后為了一個叫做灌夫的損友互撕,他們在朝廷上互相揭發對方的犯罪證據。
接下來漢武帝的操作那就有意思了,他并不是像以往一樣在朝廷上面,做公開審判,而是把大家叫到太后的宮里頭去做辯論,這明擺著就是在偏袒舅舅嘛?果然,太后生氣了。
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矣。且帝寧能為石人邪!此特帝在,即錄錄,設百歲後,是屬寧有可信者乎?
等的就是你這句話:
乃有蜚語為惡言聞上,故以十二月晦論棄市渭城。
竇嬰也是皇親國戚,只要他不謀反,那就怎么說也殺不了他,現在他只是因為跟國舅爺過不去,就要殺了他,皇親國戚們就是不為竇嬰,為了自己將來有那么一天也該出來求情啊!這個口子不能開。這就要說到前面的伏筆,竇嬰淹了他們的地,正在氣頭上呢,都恨不得竇嬰去死,所以這項判決很順利就通過了。
這就是漢武帝的目的:天下人都睜大眼睛看清楚了,這是太后和全體勛貴讓殺的。天下人繼續睜大眼睛看清楚了,皇親國戚就算沒有犯謀反罪也是可以殺的哦。竇嬰是我的表叔,現在只不過是犯了一些罪不至死的小罪 就死了。假如我的親舅舅犯罪………………。舅舅你別怕,我是說假如啊!
大家別忘了他們兩個可是當著太后的面互相揭發證據,漢武帝想要搞舅舅甚至都不用羅織罪名現成的就有。竇嬰死了之后,國舅爺才知道自己到底干了一件怎樣的蠢事。
太皇太后不在了竇家可以被滅族,萬一哪天王太后不在了,田家也可以被滅族,皇親國戚身上那層金剛不壞的護身符,居然被自己親手撕掉了。于是乎,田蚡只能裝瘋賣傻拼命求饒,發瘋前還把家產捐出去打匈奴,皇上我都瘋了,你放我一馬吧!
史記:其春,武安侯病,專呼服謝罪。使巫視鬼者視之,見魏其、灌夫共守,欲殺之。竟死。子恬嗣。
什么叫權謀,這就叫權謀,什么叫殺人不動刀子,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