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高度不在于你看清了多少事,
而在于看輕了多少事。
作者:洞見·yebo
古語有“三十而立”的說法,三十歲,是一個人從青澀邁向成熟的人生分水嶺。
年輕的時候,憑著沖勁與激情,我們一味拼命向前。
到了一定年紀,才明白人生最難的不是眼前的困境,而是如何卸下內心的包袱。
作家董橋說:“中年,是一杯下午茶?!?/span>
三十歲以后,人生應如一杯淡茶,在沸騰后歸于平靜,在沉淀中洗去浮華。
不爭,不比,不怨,以平和的心態,從容處世。
1
人不爭
國學大師曽仕強說過:
人生最忌諱的,便是凡事都爭,不爭之爭才是大智慧。
一味爭強好勝,爭得越多,失去的就越多;
而那些不爭不搶,保持淡定的人,反而最終能夠贏得一切。
電視劇《雍正王朝》里,鄔先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地主老爺,積攢了萬貫家財。
隨著老爺子年歲不斷增長,他開始考慮自己的后事。
有一次,老爺子把兒子們都喊來,說要在他們中間挑選一人,繼承全部家產。
聽到這個消息,兒子們興奮不已。
為了得到家產,他們開始用盡手段,你爭我奪,把整個家鬧得烏煙瘴氣。
老爺子在一旁冷眼觀察,見此情景,忍不住搖頭嘆息。
這時,他注意到了自己的小兒子。
當哥哥們相互爭得不可開交時,這個小兒子卻從不參與,只是兢兢業業,做好分內之事。
最終,老爺子彌留之際,把兒子們都召集起來。
他把站在最靠后的小兒子叫上前,掏出象征家主身份的鑰匙,說:
他們都想要這把鑰匙,只有你不為所動,踏實做事。這個家,交給你我才放心。
說完,他就宣布小兒子為新家主。
生活中,面對得失,很多人爭來爭去,勝負心太強,結果一無所得。
相反,那些不爭的人,常常能有意外收獲,正如故事中的小兒子,原本無心爭奪,最后卻得到了老爺子的青睞。
古人云:“不與人爭得失,惟求己有知能?!?/span>
為人處世,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為了爭奪眼前的點滴,而忽視更重要的東西。
一個人爭得越多,束縛他的東西就會越多;相反求的越少,困擾也就越少。
《菜根譚》里說:“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
在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即使你不去爭,屬于你的還是會到你手中;而不屬于你的,爭了也沒用。
往后余生,把心放寬一點,不爭得失,看淡輸贏,做好自己。
2
事不比
知乎上曾有人問:“什么樣的人活得最累?”
底下一個高贊回答說:“永遠活在比較之中的人?!?/span>
豐子愷寫過一篇文章,里面講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
有對青年夫婦,到避暑勝地找尋旅館,由于人多,旅館處處客滿。
夫婦二人提著皮箱,嘆息道:“擁有別墅的人多么幸福?!?/span>
旁邊有家公司,有個職員吹電風扇辦公,看到在別墅門前的夫婦,感嘆道:“有閑避暑的人多么愜意?!?/span>
公司對面,有一家小賣部的老板,他搖著芭蕉扇,看到這個職員,也羨慕說:
“有電風扇的人真幸福。”
小賣部旁邊,有一個黃包車夫,他看見老板坐著揮扇,嘆息說:“坐在屋里搖扇子多么舒服。”
附近有個鐵匠鋪,鐵匠看見了黃包車夫,無奈說著:
“在路上拉車子多么爽快,像我天天在煤爐旁邊被烤,真是受罪?!?/span>
豐子愷的這個故事,還可以無限地寫下去。
因為世上有太多的人,總喜歡和他人盲目地比較。
作家馬歇爾說過一句話:
與別人比較,是悲慘生活的開始。
凡事都與別人對比,只會忽視自身的幸福,讓自己陷于對比的落差中無法自拔。
正如故事里的人們,都在為自己的處境苦惱,卻不知自己也正被另一些人所羨慕。
有句話說得好:“生活是用來感受的,而不是用來比較的?!?/span>
把眼光從別人身上挪開,才能夠卸下包袱,過好自己的人生。
有句話說得好:
永遠不要把人拿來比較,每個人都與眾不同,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差異性。
這個世界上,總有比你優秀的人,總有你到達不了的山頂。
與其在互相比較中勞神傷力,不如放平心態,專注自身。
好好活自己,不和別人比,在自己的節奏里過好一生。
3
心不怨
三毛曾說過:
偶爾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種情感的宣泄,也無不可,但習慣性的抱怨而不謀求改變,便是不聰明的人了。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不順,但一味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唯有學會去改變,才可能扭轉局勢。
《超級演說家》有位叫崔萬志的選手,出生時不幸落下殘疾,成為腦癱患者。
從小他就活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遭受嘲笑與欺凌。
好不容易考上了縣重點高中,校長也歧視他,要趕他走。
面對生活的暴擊,崔萬志一度陷入崩潰,埋怨上天對他不公,甚至想過自我了結。
最低谷時,是父親的一句話拯救了他:
抱怨沒有用,書還要不要讀?回家吧,一切靠自己。
憑借在家努力自學,崔萬志順利考入大學。
畢業后,他天天跑人才市場,投了上百封簡歷,都是石沉大海。
熬不下去的時候,他又想起了父親的話:與其抱怨,不如選擇改變。
于是他決心創業,從擺攤做起,慢慢又開起了書店,超市,網店。
他的店被燒過,被搶過,最難的時候,曾虧空二十多萬,欠債四百萬。
但他再無半點怨言,反而愈挫愈勇。
最終開起網店,成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公司,沒幾年,年銷售額就突破千萬。
命運施加給他的挫折與傷痛,他卻全盤接受,閉口不言,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很多時候,抱怨看似是簡單的宣泄,實則是無法正視現實,讓自己在負面情緒里越陷越深。
想起作家盧思浩說過:
成長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
接受分道揚鑣,接受世事無常,接受孤獨挫折,接受突如其來的無力感。
人生難免起起落落,我們也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難。
唯有懂得接受善于調整的人,才能在厄運與不幸中找到破局之道。
活在世上,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改變。
坦然承受生命中的不順,積極改變,提升自己,幸福自然會與你不期而遇。
▽
很認同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高度不在于你看清了多少事,而在于看輕了多少事?!?/span>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塊福田,不爭不比不怨,就是拔除心靈上的雜草。
人過三十,凡事看淡一點,看開一點,看透一點。
心中的負擔越少,前行的腳步就越輕盈。
點個贊吧 ,卸下執念,專注自己,以從容的姿態開啟人生下半場。